供港冰鲜猪肉从哪来?如何保证质量?一文详解

港人开办的广西贺州洲际食品公司今年起,每天200头冰鲜猪肉供港。香港文汇报

  中评社香港1月14日电/贺州洲际食品公司,一排排已屠宰完毕的白条猪倒挂在铁钩上,依次滑入冷库间,牠们需要在此静置八个小时排酸。此后,在完成检验程序后,其中一部分需被分切的白条猪被推入分割车间,来自四川和山东的两个专业团队进行分割,随后被装上冷链车,一路驶向大湾区的各家超市。随着大湾区对生猪养殖和屠宰行业的重大政策调整,以及香港对供港猪逐步由活猪转向以冰鲜猪为主,大湾区的生猪产业正在逐渐向区域外转移,而广西贺州正成为新的生猪产业聚集地。岁末年初,贺州启运冰鲜猪肉供港。

  香港文汇报报导,记者瞭解到,目前,贺州共有5个生猪养殖园区,总面积约330万亩,拥有14家大型养猪企业,规模化养殖和屠宰成为生猪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2023年贺州生猪年出栏总数约200万头,2024年料达240万头,2025年的目标是260万头以上,而在可预计的将来,随着上述企业产能计划逐步实现,以及更多生猪企业落户贺州,贺州将实现养殖、屠宰数量双双破千万的中长期目标。

贺州洲际食品全自动屠宰生产线,经过排酸的冰鲜肉正装车中,4小时后进入香港市场。香港文汇报

  首批冰鲜猪肉已发运到港

   “我们公司冰鲜猪肉供港备案已经通过南宁海关审批,也已向香港食环署申报境外注册”,贺州洲际食品公司总经理余濠铭说,目前牌照、订单、渠道均已齐备,第一步已经拿到每天供港200头、供澳门100头冰鲜猪的份额,首批冰鲜猪肉已发运到港。余濠铭说,未来的小目标是,达到每日供港1,000头以上。

分割后的冰鲜猪肉,运往大湾区市场。香港文汇报

   “我们公司有自己的三家实验室,对各个环节进行全面检验检疫监测,确保消费者的安全。”余濠铭说,香港市场每天生猪需求量大约是12,000头,希望有机会能做到十分之一的份额。

  58岁的余濠铭是香港人,从广州番禺转战广西扎根贺州已有两年,他认为投资贺州是一个机遇,广东的生猪养殖和屠宰场除极少数保留外,都要向周边区域转移,尤其是清理撤并小散屠宰厂,广东省内屠宰厂(场)数量压减50%以上。

  再有两家生猪养殖企业争取供港资质

  “争取在2025年推动贺州的京基智农和温氏公司至少一家拿到生猪养殖场供港备案资质,算是我们新一年的小目标,这需要企业全力配合,和政府共同努力。”贺州市农业农村局的高影凝科长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贺州年出栏生猪约240万头,这两家企业就达到170多万头,是最有实力能够在2025年拿到供港资格的生猪养殖企业,能够做到对供港猪业务进行全流程把控,确保猪肉品质和供应的稳定性。

大湾区生猪产业正在逐渐向区域外转移,而广西贺州正成为新的生猪产业聚集地。岁末年初,贺州启运冰鲜猪肉供港。图为刚屠宰出车间的猪肉,需要进冻库急冻排酸。香港文汇报

  高影凝介绍,近两年贺州生猪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当地积极推动新建扩建畜禽生态养殖场建设,充分利用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等专项资金,加速构建现代化的畜禽养殖、动物防疫及加工流通体系,对养殖户给予保费补贴,降低养殖风险,持续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确保畜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智能化养殖 实时监测精准调控

  此外,贺州组织县(区)乡镇两级官方兽医对屠宰生猪开展检疫,利用动物检疫协检员和兽医卫生品质检验员协助官方兽医检疫,对供应大湾区的生猪及生猪产品全面强化规范检验、药物残留检测等措施。

  报记者瞭解到,京基智农贺州生猪养殖项目此前已在国家级无疫小区现场评审会顺利通过,一、二期总产能60万头,已基本实现满负荷生产,目前正积极开展生猪供港资质认证,带动贺州市当地生猪产业链发展。

  为确保顺利获得供港备案资格,该项目配套国际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设备,处理后达到农业灌溉水质标准可循环利用;粪便处理采用先进的立式好氧发酵罐技术,生物发酵后产生高标准有机肥可打包出售或散装还田利用;所有猪舍配套国内领先的初效空气过滤和喷淋式废气消纳设备,净化进出猪舍的气体,确保每一头猪的健康。

   京基智农的楼宇聚落式自繁自养迭加“6750”生产模式,实现闭群生产、全进全出,有效控制“非洲猪瘟”,并应用智能化养殖管理系统,实现对猪的生长环境和健康状况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
 
   所谓“6750模式”,即每条生产线配备100头曾祖代种猪、650头祖代种猪、6,000头二元母猪等,实现原种猪—种猪—育肥或原种猪—种猪—仔猪的闭群繁育及高效批次化生产。也就是说,供港猪从仔猪出生到屠宰完成都不会出养殖场,且每天均处在严格的疫病防控和品质管控之下,实现从仔猪到餐桌猪肉的全程可溯源。

  养殖选贺州:地处湾区1小时经济圈

  因“大湾区限制城区周边建屠宰厂,以及禁活猪长途运输对环境的影响而改为直接采购冷鲜肉”的新政,洲际公司从广州番禺搬迁至广西贺州并投资1.4亿元人民币升级重建,正是当前一批珠三角生猪企业加速向广西贺州转移的一个注解。

  那么,为什么纷纷选择了贺州?

  贺州站开通 直达西九龙客运

  贺州洲际食品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修尚表示,首先,客观上,贺州所具备的区位优势,产业转移首先考虑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贺州地处桂东,与广东接壤,到省会城市南宁算不上方便,但到广州、深圳却十分便利,在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圈辐射范围内,且贺州至大湾区核心城市日均开行动车约一百班次。而随着广西连接广东的第九条高速公路连贺(连山—贺州)高速,以及贺州站开通直达西九龙的客运业务,贺州与大湾区核心城市群更加紧密相融,更加有利于企业产品快速运往大湾区市场,便于企业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其次,主观上,贺州积极主动推出一系列措施,形成了政策优势。在产业承接上,贺州出台了一系列承接大湾区产业转移的优惠政策,将供港澳蔬菜和供港猪发展纳入建设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战略腹地先导区的内容,成立了供粤港澳蔬菜(包括生猪)工作专班。

  第三,贺州具备良好的资源优势,是广西首个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且劳动力资源充足,土地价格也较为便宜。

  【特稿】循环水养好鱼 南乡鸭香味浓

  足足601个直径八米的蓝色大圆筒,在贺州平桂区的山林间整齐地排列着,这是一个陆基渔业生态养殖产业示范区—鱼跃天下。项目负责人胡晓钢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示范区以禾花鱼、白鲫鱼等淡水鱼养殖、鱼苗繁育为主导产业,一期面积155亩,累计投资4,712万元(人民币,下同),2024年出产1,200吨商品鱼,全产业链总产值5,000万元,是目前广西单体规模最大的陆基圆池养鱼基地。

  据悉,示范区养殖模式采用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系统,由圆池、增氧、进水、排污和尾水处理五部分构成,可实现多种淡水鱼高密度养殖,1个直径8米、深1.5米的养殖圆池,年产商品鱼2吨,相当于1亩传统鱼塘一年产能,比传统鱼塘养鱼效率提高13倍以上。而且不受传统养鱼对河流、池塘的限制,能依不同地貌建立养殖场,在水源充足处即可,如老柱村的荒沙地、桉树地经改造后成为养鱼基地。同时有效控制成本,陆基圆池养殖喂料精准,饲料系数同比传统养殖降低20%至40%,成本更低,且从鱼苗投放、养殖管理到成鱼捕捞节省人工,一人能管护30个圆池。

鱼跃天下陆基养殖有600多个养殖池,每个池产出1,500多千克活鱼,养殖活鱼今年有望供应香港市场。 香港文汇报

  淡水鱼打开广深市场

  胡晓钢表示,产品在广深市场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下一步将加快对港澳和东南亚的市场拓展力度,正在做有关准备工作,有望成为供港澳市场的新品类。

  南乡鸭计划供港

  南乡是贺州著名的温泉小镇,这里的西溪温泉房间已经被预定到春节的大年初三,95%以上的预定都来自广东。南乡鸭就是这个温泉小镇的特产,养殖历史超500年,多为放养于稻田、池塘、小河边,体态健硕、毛羽靓正、野性十足。2017年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农产品之列,2024年入选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贺州喝温泉水的南乡鸭,有望上香港市民餐桌。

  当地白切制法烹饪的鸭呈淡黄或白色,皮薄、皮下脂肪少,肉呈红色,切面有光泽而富有弹性,入口香味浓郁而鲜嫩,散发青草与山间清新空气的味道。香港文汇报记者瞭解到,当地正在建设南乡鸭孵化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每年出栏50万羽,而农业部门也正在考虑在合适时机,启动南乡鸭供港计划。

港人开办的广西贺州洲际食品公司今年起,每天200头冰鲜猪肉供港。香港文汇报

  中评社香港1月14日电/贺州洲际食品公司,一排排已屠宰完毕的白条猪倒挂在铁钩上,依次滑入冷库间,牠们需要在此静置八个小时排酸。此后,在完成检验程序后,其中一部分需被分切的白条猪被推入分割车间,来自四川和山东的两个专业团队进行分割,随后被装上冷链车,一路驶向大湾区的各家超市。随着大湾区对生猪养殖和屠宰行业的重大政策调整,以及香港对供港猪逐步由活猪转向以冰鲜猪为主,大湾区的生猪产业正在逐渐向区域外转移,而广西贺州正成为新的生猪产业聚集地。岁末年初,贺州启运冰鲜猪肉供港。

  香港文汇报报导,记者瞭解到,目前,贺州共有5个生猪养殖园区,总面积约330万亩,拥有14家大型养猪企业,规模化养殖和屠宰成为生猪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2023年贺州生猪年出栏总数约200万头,2024年料达240万头,2025年的目标是260万头以上,而在可预计的将来,随着上述企业产能计划逐步实现,以及更多生猪企业落户贺州,贺州将实现养殖、屠宰数量双双破千万的中长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