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俐斌答中评:澳门是“一国两制”成功典范
中评社香港12月24日电(记者袁晓麦)12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莅临澳门,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在此期间,习近平主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山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副主任伍俐斌教授向中评社表示,澳门过去25年的发展成就离不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三大关键因素,并强调澳门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典范,未来要继续巩固作为“明珠”的地位。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带领社会各界接续奋斗,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取得巨大成功。伍俐斌认为,过去25年,澳门“一国两制”实践取得的显着成就离不开三大关键因素。
第一,澳门在回归以后社会稳定,不折腾。这得益于澳门全面准确地贯彻了“一国两制”方针,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将坚守“一国”之本和善用“两制”之利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坚持发展经济,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伍俐斌指出,2023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达到3794.8亿澳门元,是回归前的7倍,人均生产总值位列全球第二,失业率也仅不足1.7%。特区政府还大力发展会展业、文化产业及高科技产业等其他产业,主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深合区建设,努力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化。
谈及习近平主席此次在澳门多个场合重要讲话时都将澳门形容为一颗“明珠”,伍俐斌表示,澳门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典范,社会祥和稳定,经济繁荣发展,无愧于一颗璀璨的“明珠”。澳门是世界上唯一以中文和葡文为官方语言的地区,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等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未来要继续巩固作为“明珠”的地位,澳门应更积极发挥“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作用,促进中国与葡语国家的经贸合作,更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深合区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伍俐斌认为,“一国两制”不仅是中国国家治理体系的创举,也是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创举,具有深刻的国际意义。他表示,“一国两制”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适用于解决历史遗留的领土问题,维护了世界和平。此外,“一国两制”也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体现。总而言之,“一国两制”是对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的发展与创新,给世界其他国家面对和解决类似问题树立了榜样。“未来,我们要加强对‘一国两制’的理论阐述,构建‘一国两制’理论的中国话语,加强国际传播力度,讲好‘一国两制’的中国故事。”
习近平主席今次访澳特别视察了横琴深度合作区,并且在讲话中也特别强调中央决定开发横琴的目的。对此,伍俐斌表示,习主席特别强调开发横琴的目的就是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此外,习主席还强调不能发展与这个定位不一致的产业项目。“因此,横琴的建设和发展应紧紧围绕这个定位,不能片面追求大而全,什么产业都去发展,而是要根据澳门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发展产业,有所为有所不为,”他表示,未来澳门如何抓住横琴的发展机遇,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第二,梳理澳门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找准定位,加大对横琴的资金投入力度,发展特色重点产业,尽快形成产业优势。
第三,聚集人才。积极推动澳门居民到横琴就业、生活等,建立吸引各类人才的横琴机制,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中评社香港12月24日电(记者袁晓麦)12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莅临澳门,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在此期间,习近平主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山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副主任伍俐斌教授向中评社表示,澳门过去25年的发展成就离不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三大关键因素,并强调澳门是“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典范,未来要继续巩固作为“明珠”的地位。
习近平主席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大力支持下,特别行政区政府团结带领社会各界接续奋斗,具有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实践取得巨大成功。伍俐斌认为,过去25年,澳门“一国两制”实践取得的显着成就离不开三大关键因素。
第一,澳门在回归以后社会稳定,不折腾。这得益于澳门全面准确地贯彻了“一国两制”方针,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将坚守“一国”之本和善用“两制”之利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坚持发展经济,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伍俐斌指出,2023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达到3794.8亿澳门元,是回归前的7倍,人均生产总值位列全球第二,失业率也仅不足1.7%。特区政府还大力发展会展业、文化产业及高科技产业等其他产业,主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深合区建设,努力实现经济适度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