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文化交流合作基地建设策略研究》出版
创研会副监事长张少东、常务理事余渭恒、常务监事郭济修等出席并发言,仪式由会长林卓华主持。
据作者介绍,他们以集思广益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与多个政府部门和民间社团领导层进行深入交流,广泛听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与建议,同时参阅了大量的史料文献以及同行的最新成果。
该书认为,“一国两制”本质是坚持“一国”原则,发挥“两制”优势。在维护国家主权前提下,实施“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基地建设符合“一国两制”精神。澳门文化基地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文化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发挥政府统筹引领作用,加强政府与民间交流互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同建设,着手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二是秉承“和而不同”、“互鉴互惠”的理念,以创新为动力,充分运用新科技手段,推动多元文化深度融合;三是兼顾各方利益,遵循国际规则和市场规律,调动各方积极性,将文化与外交、经贸密切结合,形成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协调发展态势,实现民心相通、密切合作、互利共赢。
该书指出,在建设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进程中,澳门可发挥对葡语系国家和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联系和东西方文明与文化共存互融的有利条件,对外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宣传介绍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讲好当代中国故事,讲好“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澳门故事,增强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增进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对中国发展的理解和参与。
该书提出关于基地建设的以下建议:一、建议基地建设委员会成员由公职人员和专家学者按适当比例组成,统筹协调推进基地建设各项事务;二、尽快组织专家学者参与制订《澳门建设文化交流合作基地中长期规划》,集聚力量,精准发力,高效推动基地建设;三、深入挖掘澳门文化内涵,培育新的文化优势,加强澳门文化研究,明确基地建设的发展策略以及重点推进工作;四、制订人才培养政策。重视文化管理、文化研究方面的人才培养,为基地建设构建人才的蓄水池和引力场。五、建议成立思想类决策类并举、前瞻性实用性兼备的优质智库。为分析预测全球和湾区最新发展态势,推进基地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参加新书发布会的学者表示,在澳门面临经济结构调整期,致力“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建设进程中,《澳门文化交流合作基地建设策略研究》的适时出版,可为推动澳门建设文化合作交流基地贡献智慧与识见,使之朝着更加高效的方向迈进。其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值得重视。
创研会副监事长张少东、常务理事余渭恒、常务监事郭济修等出席并发言,仪式由会长林卓华主持。
据作者介绍,他们以集思广益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与多个政府部门和民间社团领导层进行深入交流,广泛听取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意见与建议,同时参阅了大量的史料文献以及同行的最新成果。
该书认为,“一国两制”本质是坚持“一国”原则,发挥“两制”优势。在维护国家主权前提下,实施“澳人治澳”高度自治。基地建设符合“一国两制”精神。澳门文化基地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文化对外开放战略布局,发挥政府统筹引领作用,加强政府与民间交流互动,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共同建设,着手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二是秉承“和而不同”、“互鉴互惠”的理念,以创新为动力,充分运用新科技手段,推动多元文化深度融合;三是兼顾各方利益,遵循国际规则和市场规律,调动各方积极性,将文化与外交、经贸密切结合,形成文化交流、文化传播、文化贸易协调发展态势,实现民心相通、密切合作、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