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仁方语中评:赖“台独”思维三十年没变化
中评社台南5月21日电(记者 蒋继平)针对赖清德520就职演说中关于两岸关系的内容,成功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丁仁方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感觉不出善意”,赖在“互不隶属”、“中华民国主权”、“台湾400年”重点概念是表现很坚持的,明显偏独的主张,不像蔡2016年第一任有个转折和模糊化。赖清德想在这之下推两岸交流,应该很困难。
长期观察赖清德言行的丁仁方认为,赖清德的思维逻辑30年来没什么变化,就是主张“台湾主权独立”,依照“宪法”叫做“中华民国”。
丁仁方,南台湾两岸关系研究学会理事长,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学士、硕士,美国匹兹堡大学公共政策与分析博士。历任成功大学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政治系主任、公共事务研究中心主任。
丁仁方指出赖清德讲话相关内容的四个重点问题:
第一,赖清德就职演说事先未与大陆沟通。
第二,赖清德强调蔡英文的“四个坚持”,加上他去年提到的“四大支柱”,赖强调“四个坚持”,最后再特别强调“两岸互不隶属”,这个蛮明显是偏“独”的主张,原本外界还期待有些善意的表示,期待却落空。
第三,赖特别强调“陆生、观光”两个重点,强调对等尊严基础之下,两岸观光对等开放,且陆生可以来台。特别讲到和解取代对抗,谈判取代围堵。但在“两岸定位”上,赖清德不像蔡英文2016年第一任就职演说的表述还有“模糊化”,也讲到“中华民国宪法”、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赖皆无,直接丢出“主权互不隶属”。若要破冰推动两岸交流,应该会有蛮大的困难。
第四,赖清德又提到“台湾400年”概念。蔡英文在不同谈话有提到1949或1992的概念,并没有否定“中华民国”1949年后的发展。但赖把时间往前拉,台湾变成与中国是分开发展的个体,可见赖把逻辑建立在这里。今年台南庆祝400年,但台南是建立台南的历史,与“中华民国”、与台湾的历史是两个不同的层次,现在赖清德这样拉,变成台湾与中国是分割的。
为何赖清德不拿掉“独”的标签?
丁仁方说,赖今天演说单独提到“台湾”85次、“中华民国”10次、“中华民国台湾”3次。“中华民国”提比较少,也没有说怎么来的。赖一直被认定是“台独”,赖没有讲出“务实台独”,但上述那些主张都是“台独”主张,这么清楚的表述,难说是有善意的。赖清德逻辑就是维持现状,就是主权分割。赖也清楚讲过不会去提“法理台独”,所以不会有“法理台独”的概念。
丁仁方表示,赖清德表述比蔡英文更强硬。蔡英文有拉到“中华民国”1949之后的概念,第一任也拉到“中华民国宪法”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这很重要,因为这是一国两区的概念,但是蔡没有提到一国两区,所以当时有点打擦边球的概念。但是赖清德不打擦边球,直接讲白了“两岸互不隶属”,那不就更强硬?比蔡第一任强硬很多,蔡第一任比较缓和。可能美国的底线也是不要超过蔡英文。
赖不晓得这样讲会有严重后果吗?
丁仁方表示,赖或认为台湾有机会去争取到其他国家支持,因为全世界进入到不稳定的状态,形成新的氛围,台湾被逼得要选边站,选了“民主阵营”这边,但真正会不会改变就看美国大选结果。赖也不会有更积极的措施,因为“国安”团队仍是蔡的人马,会继续蔡的操作,蔡也会扮演某种角色,在“国防”“外交”两岸这块维持一些影响力。之后中美轮流出牌,看赖怎么接球,但是特朗普当选对赖有很大潜在危机,特朗普是孤立主义,对台湾会很麻烦。
中评社台南5月21日电(记者 蒋继平)针对赖清德520就职演说中关于两岸关系的内容,成功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丁仁方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感觉不出善意”,赖在“互不隶属”、“中华民国主权”、“台湾400年”重点概念是表现很坚持的,明显偏独的主张,不像蔡2016年第一任有个转折和模糊化。赖清德想在这之下推两岸交流,应该很困难。
长期观察赖清德言行的丁仁方认为,赖清德的思维逻辑30年来没什么变化,就是主张“台湾主权独立”,依照“宪法”叫做“中华民国”。
丁仁方,南台湾两岸关系研究学会理事长,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学士、硕士,美国匹兹堡大学公共政策与分析博士。历任成功大学政治经济研究所所长、政治系主任、公共事务研究中心主任。
丁仁方指出赖清德讲话相关内容的四个重点问题:
第一,赖清德就职演说事先未与大陆沟通。
第二,赖清德强调蔡英文的“四个坚持”,加上他去年提到的“四大支柱”,赖强调“四个坚持”,最后再特别强调“两岸互不隶属”,这个蛮明显是偏“独”的主张,原本外界还期待有些善意的表示,期待却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