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两岸专家学者剖析涉台热点议题
中评社上海4月21日电(记者 李子宁)由上海海峡两岸研究会、华东师范大学台湾研究院、上海台湾研究所及《台海研究》杂志联合举办、台湾21世纪基金会协办的“2024台海观察论坛”20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在论坛总结环节,“台湾政局观察组”总结人、上海公共关系研究院执行院长李秘表示,该组的专家学者主要认为,在台湾选举制度对“小党”不利的情况下,民众党获得了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间选民对传统“蓝绿结构”的不满,也说明台湾的政党政治的出现了碎片化的趋势,给台湾的中间选民以及新型政治势力都提供了新的空间。另外,对于未来政局的看法,该组专家认为由于赖清德是“少数执政”,所以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任务是处理“内部事务”,包括经济、民生、朝野关系的理顺等,这些都是选民最有感也最能够让赖清德获得支持的议题。但相信他在“防务”及“去中国化”方面也会更加用力。同时还有专家认为,未来台湾三党主要的“攻防战场”是在“立法院”,“攻防”焦点在于民生议题,两岸关系对台湾政治有重要的影响,只要两岸关系稳定,台湾政局也会相对比较稳定。
“两岸关系观察组”总结人、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说,该组专家普遍认为,在中美关系的大格局下,两岸关系虽不乐观,但也不会有太大的意外发生,另外在中美关系进入相对稳定期的情况下,要思考能否找到可以稳定两岸关系的窗口。而赖清德的“台独”路线大概也不会改变,而且更重要的是与蔡英文相比,赖清德在做事情上可能更加不留余地,所以其危险性更大,同时对于民进党推动的“文化台独”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此外,在两岸经贸方面,学者们认为,虽然两岸经贸关系呈现下降,但还谈不上到了“脱钩”的状态,而是受到两岸政治关系、大陆经济转型升级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新的环境下,两岸在经贸方面要找到新的合作点和创新点。
“国际格局观察组”总结人、华东师范大学台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阎德学表示,总体而言,该组专家学者国际组主要从国际格局观察的视角,立足于当下台海局势,探讨台海局势未来发展,并提出了若干建议。专家认为台湾问题正在变得越来越国际化,其中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正在大力塑造所谓的“新台湾问题”,强化对华博弈,因此使得台美关系出现若干突破和升级,未来的台海地区深受美国对两岸议题的看法和政策走向的影响,而日本及其他美国的盟友则积极与美国进行协调,展现了它们以台湾问题来牵制中国大陆的意图。另外,尽管当前拜登政府不断升级美台关系,但也会迫于对失控的担忧,加强对台海局势的管控,避免意外挑衅。未来如果特朗普上台,他在台湾问题上将更倾向于采取实用主义立场,不会为保护台湾而付出巨大代价。同时,有学者还认为,面对涉台问题国际化,应加强涉台国际法历史研究,建立国际社会听得懂的涉台国际话语。
同时,与会的两岸学者都呼吁民进党当局应该顺应民意,真正体认两岸都是中国人、同是中华民族、共有中华文化,终结“台独”党纲,放弃对抗政策。并指出美国政府应恪守“一中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把不支持“台独”落到实处,管控民进党当局的“台独”冒险行为。
中评社上海4月21日电(记者 李子宁)由上海海峡两岸研究会、华东师范大学台湾研究院、上海台湾研究所及《台海研究》杂志联合举办、台湾21世纪基金会协办的“2024台海观察论坛”20日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
在论坛总结环节,“台湾政局观察组”总结人、上海公共关系研究院执行院长李秘表示,该组的专家学者主要认为,在台湾选举制度对“小党”不利的情况下,民众党获得了突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间选民对传统“蓝绿结构”的不满,也说明台湾的政党政治的出现了碎片化的趋势,给台湾的中间选民以及新型政治势力都提供了新的空间。另外,对于未来政局的看法,该组专家认为由于赖清德是“少数执政”,所以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任务是处理“内部事务”,包括经济、民生、朝野关系的理顺等,这些都是选民最有感也最能够让赖清德获得支持的议题。但相信他在“防务”及“去中国化”方面也会更加用力。同时还有专家认为,未来台湾三党主要的“攻防战场”是在“立法院”,“攻防”焦点在于民生议题,两岸关系对台湾政治有重要的影响,只要两岸关系稳定,台湾政局也会相对比较稳定。
“两岸关系观察组”总结人、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盛九元说,该组专家普遍认为,在中美关系的大格局下,两岸关系虽不乐观,但也不会有太大的意外发生,另外在中美关系进入相对稳定期的情况下,要思考能否找到可以稳定两岸关系的窗口。而赖清德的“台独”路线大概也不会改变,而且更重要的是与蔡英文相比,赖清德在做事情上可能更加不留余地,所以其危险性更大,同时对于民进党推动的“文化台独”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此外,在两岸经贸方面,学者们认为,虽然两岸经贸关系呈现下降,但还谈不上到了“脱钩”的状态,而是受到两岸政治关系、大陆经济转型升级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新的环境下,两岸在经贸方面要找到新的合作点和创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