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专论:中国有优势 美对华贸易战打不赢

  中评社北京5月19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美国政府5月14日宣布对中国增加征收301关税四年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关税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发电设备、半导体、矿产品、钢铁和铝制品、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关税。电动汽车的关税提高到100%。锂电池的关税提高到25%。光伏发电设备的进口关税提高到50%。起重机关税提高到25%。注射器和针头的关税提高到50%。部分钢铁和铝制品关税提高到25%。

  初步测算,美国对中国出口美国产品增加关税涉及货物总额180亿美元。虽然金额不多,但是影响恶劣。

  美国政府增加征收惩罚性关税,根本无法自圆其说。美国强调中国“强制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偷窃”、“产能过剩”。但是现在看来,所涉及商品根本不存在知识产权纠纷,当然也不存在强制技术转让的问题,更不存在所谓的产能过剩。中国出口美国的光伏发电设备和新能源汽车,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有助于贯彻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加强气候变化问题合作的共识。

  美国一方面强调“不寻求打压遏制中国发展”、“不寻求与中国脱钩断链”,另一方面却对中国实施关税惩罚措施,企图减少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美国这样做一方面损害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损害美国进口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美国政府明知道对中国出口美国产品增加征收惩罚性关税,会导致两败俱伤,为何还会采取如此措施,阻止中国产品出口美国呢?    其中的道理非常简单,美国正处在总统选举关键时期。美国民主党总统为了竞选连任,采取一切可能采取的措施,加强与产业工会的合作。为了迎合美国产业工会的诉求,美国政府承诺对中国进口钢铁和铝制品以及新能源产品增加征收惩罚性关税。这种出于政治考虑破坏中美正常经贸关系的做法,必然会给美国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必然会导致美国消费者的利益受到损害。中国对此坚决反对。

  中国出口美国产品之所以具有竞争力,不是因为中国政府实施财政补贴,当然也不是中国企业实施倾销策略。而是因为中国成本相对较低。

  2024年5月13日美国彭博社发表文章,分析为何美国如此愤怒,而中国却如此平静。这篇文章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现在许多东西都很便宜。这是客观事实。但是,没有看到问题的本质。中国产品成本之所以相对较低,是因为中国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基础雄厚。规模化生产、现代化经营,是中国与其他工业化国家共同特征。但是,中国有其他工业化国家所不具有的特别优势。

  首先,中国是一个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中国基础能源资源价格相对较低。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中国发电量世界第一,发电成本长期处于相对较低的价位。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业绩,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充分利用自己特有的地理条件,修建大型水电设施,增加电力供应,充分利用中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建立坑口电厂,从而使中国水力发电、火力发电成本不断降低。另一方面,中国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建设大型光伏发电基地、风力发电基地,并且利用中国特有的柔性变电技术,将中国清洁电力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中国电力科研工作者根据中国电力事业发展的需要,研制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特高压输变电网络,中国电力运输成本大幅度降低。   电力成本大幅度降低,对中国钢铁、铝制品这些耗电大户而言,就意味着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中国正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大力发展中国新型能源产业,进一步压缩电力成本,扩大中国电力企业利润空间。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的技术,通过发展核聚变技术,争取中国率先成为世界上“用电自由”的国家。

  电力价格下降,不仅带动中国开采业大发展,同时也促进中国消费经济快速增长。中国许多城市变成了“不夜城”,城市夜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当美国很多城镇到了晚上漆黑一片的时候,中国街道灯火通明。电力价格不断降低,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中国正是凭借自己的低成本优势,在国际市场上所向披靡。除非美国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发展自己的清洁能源产业,实现用电自由,否则,美国要想在产品价格方面与中国竞争,将会面临极大的困难。

  其次,中国高度警惕宏观调控政策对市场经济的扭曲作用。中国领导人反复强调,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中国不是一味地加大财政税收、金融货币调控力度,相反地,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产业布局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作用。中国并非不重视税收和货币政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但是,中国始终认为,寅吃卯粮的财政货币政策,不会确保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宽松的货币政策,必然会导致经济积重难返。所以,中国重视货币政策,但是,强调必须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国重视财政政策,但是,强调必须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中国中央政府的战略决策来看,中国主要依靠科技创新、产业布局、教育支持等方式,增强中国企业的竞争能力,而不是像美国那样,单纯依靠财政赤字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不可否认,当前中国出现了一种倾向,那就是希望将中国财政赤字货币化,通过大量发行国债,刺激中国经济增长。中国领导人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一方面强调必须高度重视财政赤字增长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尽可能减少财政预算赤字,通过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解决国民经济战略发展问题,维护国家安全。另一方面,坚决反对财政赤字货币化,始终强调,货币政策必须与中国经济发展相适应,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政策必须得到贯彻落实。中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重走美国财政赤字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货币政策的老路。

  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增长,这是美国货币经济学家提出的观点。从各国实践来看,通货膨胀的确有利于刺激消费,因为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货币贬值,人们提前消费。但是,通货膨胀的本质是货币问题,同时又是一个社会财富分配问题。通货膨胀条件下,资产的拥有者可以借助于通货膨胀增加财富,而劳动者可能会因为通货膨胀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正因为如此,通货膨胀是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货膨胀也是引起社会矛盾的主要因素。中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实行通货膨胀政策。   总体而言,中国高度重视财政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调控作用,但是,更重视科技创新、产业布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中国依靠科技创新发展新能源产业,依靠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不断为世界各国人民提供价廉物美的产品。中国正在以自己的技术优势,扩大国际市场占有份额。

  尽管美国政府出于政治考虑,对中国出口美国产品增加征收惩罚性关税,但是可以肯定,市场会说话。总有一天,美国会意识到,阻碍中美贸易发展,美国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国希望美国悬崖勒马,在处理中美关系问题上恢复理智。不要在一些既得利益集团相互掣肘之下,以损害美国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对中国实施制裁措施。

  中国并不惧怕美国的制裁。相信中国企业会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调整出口价格,确保自己的利润空间不会被压缩。事实证明,即使美国对中国出口美国的电动汽车增加100%的关税,中国电动汽车的价格在美国市场上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这场贸易战中,美国打不赢。中国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这不是因为中国实施财政补贴,也不是因为中国企业倾销,而是因为中国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具有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系统,中国产品科技附加值相对较高,可以不断满足美国客户需要。当美国总统在港口码头发表“振兴美国制造业”演讲的时候,他身后是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起重机。这样的画面足以说明,美国正在以特殊的方式惩罚自己。   中评社北京5月19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美国政府5月14日宣布对中国增加征收301关税四年复审结果,宣布在原有关税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中国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发电设备、半导体、矿产品、钢铁和铝制品、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关税。电动汽车的关税提高到100%。锂电池的关税提高到25%。光伏发电设备的进口关税提高到50%。起重机关税提高到25%。注射器和针头的关税提高到50%。部分钢铁和铝制品关税提高到25%。

  初步测算,美国对中国出口美国产品增加关税涉及货物总额180亿美元。虽然金额不多,但是影响恶劣。

  美国政府增加征收惩罚性关税,根本无法自圆其说。美国强调中国“强制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偷窃”、“产能过剩”。但是现在看来,所涉及商品根本不存在知识产权纠纷,当然也不存在强制技术转让的问题,更不存在所谓的产能过剩。中国出口美国的光伏发电设备和新能源汽车,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有助于贯彻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加强气候变化问题合作的共识。

  美国一方面强调“不寻求打压遏制中国发展”、“不寻求与中国脱钩断链”,另一方面却对中国实施关税惩罚措施,企图减少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美国这样做一方面损害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损害美国进口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美国政府明知道对中国出口美国产品增加征收惩罚性关税,会导致两败俱伤,为何还会采取如此措施,阻止中国产品出口美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