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津答中评:习马二会助力打破两岸僵局

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国发院研究员王英津

  中评社香港4月13日电(记者 郭至君)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0日下午在京会见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马英九先生时隔九年第二次会面,也是第一次在北京会面。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国发院研究员王英津教授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个讲话中,注重从中华民族的角度论述两岸关系,这是新形势下大陆对台工作论述的一个新亮点、新变化。

  王英津告诉中评社记者,过去大陆多使用“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表述,而此次较多地使用了“两岸同属于中华民族”。相较于“一个中国”,“中华民族”的意涵更宽泛,不仅照顾到了马英九在岛内的压力,同时也更容易团结广大台湾同胞积极参与两岸互动交流。总之,用台湾民众容易接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叙事是这次讲话的一大特点。然而,表述方式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大陆在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问题上有所松动。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始终是大陆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

  王英津表示,自2016年5月民进党上台后,民进党当局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并逐步采取一系列措施限制两岸交流,同时进一步在岛内推动“去中国化”,致使两岸关系陷入僵局、地区局势日趋紧张。随着2024年5月20日赖清德的即将上任,未来两岸关系的走向及大陆对台政策是否调整,一时成为两岸各界关注的焦点。在这一关键时间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利用会晤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之际,就大陆对台政策及两岸关系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进行了阐释,清晰地表明了大陆的原则立场和态度,再次明确“九二共识”为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有力回击岛内“台独”势力唱衰、污蔑“九二共识”瓦解两岸政治基础的做法,有助于广大台湾同胞认清“九二共识”重要意义,珍视和维护“九二共识”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反“台独”分裂行径,推动两岸关系重回正轨。同时,向台湾社会释放了恢复和扩大两岸交流的善意和诚意。   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四个坚定”,王英津说,“四个坚定”是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讲话的核心要义,这是围绕着“中华民族”而展开的论述。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史,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镌刻着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史实。通过中华民族的历史演进,说明海峡两岸不可分割,祖国统一不可阻挡,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处理两岸关系的依归,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两岸同胞共同的使命与责任。外部势力干涉与“台独”阻挠都不能改变共同追求和平统一方向,亦不能影响中华民族的命运。“四个坚定”的基调是台海和平与两岸关系发展,呼应了马英九的“和平之旅”。同时,“四个坚定”也是“破局论述”,有助于打破两岸僵局,推动恢复和扩大两岸交流。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及“家”这个字眼,包括“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两岸同胞都盼望家园和平安宁、家人和谐相处”;“只要认同两岸都是中国人、一家人,两岸同胞完全可以坐下来,就家里人的事先接触交流起来…”;“两岸同胞从来都是一家人,应该常来常往,越走越近、越走越亲……”等,对此,王英津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以前就经常使用“两岸一家亲”“两岸一家人”等表述,相较之前,这次使用的频次明显增多。在中文中,“家”是一个很特殊的概念,让人听起来很朴实、很亲切,也很接地气。习近平总书记使用柔性的、通俗的语言,很好地向台湾民众表达两岸要互动交流的善意,同时表明大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策和决心没有改变。

  王英津说,众所周知,“两岸一家亲”是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重要理念,该理念不仅从战略高度定位对台工作总体思路,并从落实层面规划对台工作的实施路径。在推动新时代对台工作中,大陆会继续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以最大诚意与善意,着力增强两岸同胞对两岸命运共同体与共同家园意识的认同,促进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王英津也指出,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是大陆一以贯之的政策。“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干涉势力相互勾连,挑战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台海地区和平稳定,成为引发台海局势紧张的主要源头。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与美国总统拜登的通话中和与马英九先生的会面中两次强调“两个坚决反对”,目的是要让两岸各界看清“台独”分裂和外部干涉的危害性,也提醒“台独”势力和外部势力及早停止勾连、停止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活动。尤其当下,赖清德即将在5月20日上任,岛内对于其两岸政策的走向充满疑虑,尤其正值美国选举年,更加剧台湾社会对台海稳定的担忧。在这个新的时间和历史节点上,既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未来确定方向,也为赖清德的两岸政策划设红线。

  对于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青年所起到的作用,王英津说,青年是两岸的希望和未来,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受益者,也是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两岸青年工作,他早在2019年1月2日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国家希望,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两岸青年要勇担重任、团结友爱、携手打拼。”在此次会面中他又强调青年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中的作用,鼓励两岸青年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续写中华民族历史新辉煌。马英九先生亦高度重视青年发展,连续两年率台湾青年访问大陆,为青年深刻瞭解中华文化根源,真切体会大陆高速发展现状,充分感受两岸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筑台开路。从大陆方面来说,会一如既往地倡导和推动两岸青年交流,并为两岸青年互学互鉴创造良好条件。

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国发院研究员王英津

  中评社香港4月13日电(记者 郭至君)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10日下午在京会见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一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马英九先生时隔九年第二次会面,也是第一次在北京会面。对此,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国发院研究员王英津教授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这个讲话中,注重从中华民族的角度论述两岸关系,这是新形势下大陆对台工作论述的一个新亮点、新变化。

  王英津告诉中评社记者,过去大陆多使用“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表述,而此次较多地使用了“两岸同属于中华民族”。相较于“一个中国”,“中华民族”的意涵更宽泛,不仅照顾到了马英九在岛内的压力,同时也更容易团结广大台湾同胞积极参与两岸互动交流。总之,用台湾民众容易接受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叙事是这次讲话的一大特点。然而,表述方式的变化并不意味着大陆在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问题上有所松动。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始终是大陆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

  王英津表示,自2016年5月民进党上台后,民进党当局拒不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并逐步采取一系列措施限制两岸交流,同时进一步在岛内推动“去中国化”,致使两岸关系陷入僵局、地区局势日趋紧张。随着2024年5月20日赖清德的即将上任,未来两岸关系的走向及大陆对台政策是否调整,一时成为两岸各界关注的焦点。在这一关键时间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利用会晤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之际,就大陆对台政策及两岸关系发展的有关重大问题进行了阐释,清晰地表明了大陆的原则立场和态度,再次明确“九二共识”为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有力回击岛内“台独”势力唱衰、污蔑“九二共识”瓦解两岸政治基础的做法,有助于广大台湾同胞认清“九二共识”重要意义,珍视和维护“九二共识”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反“台独”分裂行径,推动两岸关系重回正轨。同时,向台湾社会释放了恢复和扩大两岸交流的善意和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