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在北大:望两岸青年和平奋斗振兴中华

北京大学交流会现场。(中评社 林艳摄)

  中评社北京4月10日电(记者 张嘉文)马英九9日下午率大九学堂20位青年学子前往北京大学交流,马英九在活动中表示,北京大学不仅是戊戌变法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兴学图强的结果,他希望两岸年轻人未来能够延续这份精神,两岸之间能够和平奋斗,振兴中华。

  马英九一行9日下午前往北大进行交流,由于去年北大学生就有应马英九基金会的邀请赴台交流,许多学生都曾见过面,互动起来气氛特别热络。而马也再次发出邀请,希望北京大学的老师与同学们,能回访台湾,由马英九基金会安排各项活动,延续上次的友情,他也会亲自作陪,体验更多元的台湾风土民情。

  马英九在北京大学的参访行程,由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校长龚旗煌出面接待,而去年也随团访台的奥运“桌球女王”、现任北大体育教研部讲师丁宁也全程陪马英九参访。校方在交流会上播了一段北大与台湾历年交流合集,之后还精心准备马英九二次访陆之旅的影集合集。

  马英九发表谈话时,一开始就打趣说,一坐下来就发现贵校的水准很高,他的名字只有北大的“英”字是写对的,因为那个不是“捺”,是“点”,很高兴,北大的中文系很强。引来全场一片笑声。

  马英九接着说,他是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72级的学生,当年傅斯年是台大的校长,校园里面留着许多纪念傅斯年校长的文物,包括“傅钟”,一个大花园叫“傅园”,这都是我们在台大时经常去的地方。傅斯年校长在五四运动的时代是北大杰出的校友。

马英九期盼两岸青年和平奋斗,振兴中华。(中评社 林艳摄)

  马英九强调,他今天来到北京大学,很开心见到所有在场的朋友,其中有很多熟面孔,上次我们在台湾相见,那时相互说“后会有期”,这次都做到了,在北京大学与各位重逢、叙旧。

  马英九说,去年他带领30位大九学堂的同学来到大陆,与三所大学进行交流;七月也邀请五所大陆高校学生回访台湾,其中就包含北京大学。他还记得台湾之行的最后一站,两岸同学们一同前往平溪放天灯,正是年龄相仿、语言文化相同,在天灯上的愿望才会如此地接近。

  透过一来一往的交流,马英九说,让他深刻体会两岸年轻人的互动是如此“浑然天成,欲罢不能”,自然又热络,虽然相处时间短暂,但大家交换微信速度之快,无须催促便建立起了联系的管道。

  马英九指出,推动两岸学生交流,是他此行最重要的初衷也是努力的目标,去年他在南京中山陵题字“和平奋斗,振兴中华”,可以说延续了国父孙中山在去世前所说的“和平、奋斗、救中国”。而北京大学不仅是戊戌变法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兴学图强的结果,他希望两岸年轻人未来能够延续这份精神,两岸之间能够和平奋斗,振兴中华。

马英九观看北大为他精心准备的影片。(中评社 林艳摄)

马英九入场时受到现场热烈欢迎。(中评社 林艳摄)

马英九赠予北大书籍(中评社 林艳摄)

众人合影。(中评社 林艳摄)

马英九一行漫步在北大校园。(中评社 林艳摄)

马英九称赞北大中文水准高,把他的名字“英”字写对了(中评社 林艳摄)

北京大学交流会现场。(中评社 林艳摄)

  中评社北京4月10日电(记者 张嘉文)马英九9日下午率大九学堂20位青年学子前往北京大学交流,马英九在活动中表示,北京大学不仅是戊戌变法的产物,也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兴学图强的结果,他希望两岸年轻人未来能够延续这份精神,两岸之间能够和平奋斗,振兴中华。

  马英九一行9日下午前往北大进行交流,由于去年北大学生就有应马英九基金会的邀请赴台交流,许多学生都曾见过面,互动起来气氛特别热络。而马也再次发出邀请,希望北京大学的老师与同学们,能回访台湾,由马英九基金会安排各项活动,延续上次的友情,他也会亲自作陪,体验更多元的台湾风土民情。

  马英九在北京大学的参访行程,由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校长龚旗煌出面接待,而去年也随团访台的奥运“桌球女王”、现任北大体育教研部讲师丁宁也全程陪马英九参访。校方在交流会上播了一段北大与台湾历年交流合集,之后还精心准备马英九二次访陆之旅的影集合集。

  马英九发表谈话时,一开始就打趣说,一坐下来就发现贵校的水准很高,他的名字只有北大的“英”字是写对的,因为那个不是“捺”,是“点”,很高兴,北大的中文系很强。引来全场一片笑声。

  马英九接着说,他是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1972级的学生,当年傅斯年是台大的校长,校园里面留着许多纪念傅斯年校长的文物,包括“傅钟”,一个大花园叫“傅园”,这都是我们在台大时经常去的地方。傅斯年校长在五四运动的时代是北大杰出的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