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闽南文化”对两岸青年交流与发展的路径探索

两岸关系发展的根基在基层,动力在民间,青年交流尤其重要。

  中评社╱题:“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闽南文化’对两岸青年交流与发展的路径探索” 作者:蔡斌(漳州),闽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处长、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

  【摘要】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目标与宏伟蓝图,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的出台,将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纳入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而闽南文化在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中大有文章可做。“新闽南文化”是基于传统闽南文化的新发展与再创造,是超越时空、超越地域、超越族群的文化新样态。以“新闽南文化”为桥,联结两岸青年心灵契合,探索促进两岸青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新路径,对于打造福建作为台胞登陆第一家园,乃至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影响。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新征程里的中国共产党赋予了新任务,那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中国共产党已在上一个百年征程中领导全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式的现代化”,取得了伟大胜利,将继续聚焦于下一个百年带领全国人民开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征程。2023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就是对党的二十大关于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的深入实践,是党对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历史使命的高智商、高情商的决策意见。立足两岸特殊的历史史实和当下实际,全面考察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内涵,尤其是在两岸青年交流方面的巨大潜力,深度总结两岸融合发展历史演进的经验启示,有助于汇聚全面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岸发展新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就对台工作发表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2022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进一步明确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的基本方略。现如今,世界正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习总书记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坚持贯彻新时代党的对台工作总体方略。习总书记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②两岸融合发展,是未来对台政策的新方向,而两岸融合发展的关键力量在于青年,青年是两岸关系的未来和希望。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在促进两岸青年交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方面下好功夫,是事关祖国未来和平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课题。

  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岸发展新路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未来。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才能实现全面的现代化;只有统筹历史实践与文明协调发展,既关注经济增长又倡导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推广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念,尤其在两岸人民共生共鸣的闽南文化上深入挖掘,注重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岸发展新路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未来。台湾问题的起因是民族弱乱,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从推进“四个现代化”开始,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建设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从未让任何人落单,其中亦包括台湾同胞,实现共同富裕的未来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岸发展新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岸发展新路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未来。两岸关系始终以和平稳定、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为基础,通过对话、交流、合作等渠道解决分歧和问题,推动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岸发展应当加强两岸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相互瞭解和互信,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不仅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也符合广大人民的共同期望。

  二、“新闽南文化”对于促进两岸青年交流的优势

  闽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15年3月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中,习总书记就曾提出闽南文化“大有文章可做”。2023年,是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关键之年,党中央适时出台《意见》,要求鼓励两岸各领域各行业青年交流交往,建立常态化交流渠道,尤其应“发挥泉州、漳州闽南语地区台胞主要祖籍地优势,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③。闽南文化是闽台人民共生共鸣的文化,闽南语、闽南戏曲、闽南建筑、闽南美食、闽南民俗和闽南民间信仰等等,都是闽台人民的精神家园。

  然而,时代的洪流冲刷岁月的痕迹,传统文化样态的受众有限,年轻新生代对于传统文化有更多新理念和新举措,由此,“新闽南文化”应运而生。“新闽南文化”是指在传承传统闽南文化的基因、融入现代元素、创新而成的一种新文化形态。它既保留了传统闽南文化的精髓,又与时俱进,具有现代性和时尚感。“新闽南文化”对于促进两岸青年交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具有鲜明的优势和作用。

  (一)超越时空:“新闽南文化”赋予两岸青年新认知

  “新闽南文化”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将传统的闽南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使两岸青年能够在传统中找到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情感纽带,促进两岸青年之间的相互理解、交流和合作。在闽南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创新,可以激发两岸青年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例如,电音三太子以及神曲《保庇》的走红,即是年轻新生代对于闽台地区中坛元帅信仰的文化再创,将闽南人“有拜有保庇”的价值观念赋予其中,让青年们看到传统文化幷非等同于保守,还有更宽广的空间有待挖掘。“新闽南文化”以传统闽南文化为基础,赋予了创新和活化的精神,为两岸青年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两岸青年在文化、科技、商业等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二)超越地域:“新闽南文化”赋予两岸青年新空间

  “新闽南文化”是跨越地域限制的文化现象,是传统闽南文化融入当代社会的文化注解,为两岸青年创造了更广阔的交流空间。当今世界是互联网构建的数字时代,在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上,习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推动发展的新动能、维护安全的新疆域、文明互鉴的新平台。得益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普及的时代,两岸青年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分享彼此的生活、文化和创意。在此环境下,“新闽南文化”加速传播和跨地域传播,冲破传统闽南文化的传播空间,让更广范围的两岸青年以共通历史体验和心灵契合的文化交流,建立共同的文化身份认同,在文化自觉上有了新的归属感。“新闽南文化”不仅给两岸青年创造新空间,其对闽南文化的传承、创新和推广,也让两岸青年找到自己的文化根基,幷且为这一份共同的文化身份感到自豪,为促进两岸青年的交流和发展提供新动力。

图1:保生大帝网络手游⑤

  (三)超越族群:“新闽南文化”赋予两岸青年新活力

  《台湾通史》载:“台湾之人,中国之人也,而又闽、粤之族也。”④所以,漳州、泉州是台胞主要祖籍地,在两岸融合发展中具有明显优势和示范先行作用。而超越时空与地域限制的“新闽南文化”则可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和创意形式吸引了当下各类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见图1)。

  这种文化形式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创新性和前瞻性,不拘泥于传统的界定,使得两岸青年乃至更为广阔的青年群体,能够通过参与“新闽南文化”的创作和交流,重新认识和理解彼此对于闽南文化的理解,通过相互瞭解进而消解误解与偏见,增进交流、合作与友谊。“新闽南文化”注入了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和潮流,这种新颖和前卫的特点,让两岸青年的创作热情和创新能力可以有无限发挥的空间,使青年人对“新闽南文化”吸得住、融得入,才能让两岸青年从主体意识上被影响、被塑造。

  [图1:保生大帝网络手游⑤]

  三、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以“新闽南文化”推动两岸青年交流与发展的路径

  (一)以新媒体为桥:丰富两岸青年共同“娱乐圈”

  步入数字化新媒体的时代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主动发掘和利用新媒体平台的机遇,为两岸青年融合发展开发更为广阔的空间。两岸青年通过Facebook、Line、微博等社交媒体、抖音(Tiktok)、快手等短视频直播平台实时互动,分享和传播两岸文化新动向,以光影、音乐、综艺节目等新媒体平台为载体,共同记录两岸青年的生活“娱乐圈”,让两岸青年发现彼此的文化相通之处,吸引两岸青年共同参与融合发展。近年来,打造两岸青年共同“娱乐圈”的文化品牌项目愈发增多、增效。“同·Young好听”华流音乐节以音乐力量感召两岸青年,唱响两岸融合发展新声⑥。“情系青春·爱(AI)在上海”活动以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文旅元宇宙”为主体,携手两岸青年开启数字文旅双向交流⑦。中国新闻网推出的《青听两岸》融媒体栏目,则是以台湾青年“登陆”的所闻所见所感为主线,让两岸青年共同倾听他们的筑梦圆梦之声⑧。诸多大陆综艺节目如“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等,不断“登岛”幷受到台湾年轻人的热捧。

  深入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和文化交流有助于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新闽南文化”与时俱进、开放包容,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闽南文化,以文化娱乐为媒,以新媒体为介,拉近两岸青年的距离,深化融合发展,才能模糊彼此的界限感,增进两岸人民的相互瞭解和认同,凝聚共识实现心灵契合。

  (二)以新网络为桥:扩大两岸青年共同“朋友圈”

  闽南人不仅“过台湾”,还“下南洋”,在大航海时代里,闽南人顺洋流出航,赴海外垦拓谋生。据统计,福建海外华人华侨就有1580多万人,闽南籍占大多数。闽南人的母体文化——闽南文化是世界闽南人的精神家园。联结两岸青年的文化基因具有更广泛的繁衍性,闽南文化在东南亚的华人社群中呈现的在地性样态,成为联结世界闽南青年的文化桥梁,在世界闽南青年的交流和互动中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凝聚力和团结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闽南文化”超越族群边界,突破传统因血缘、地缘而维系联结的关系网络,扩展至因文化因缘而形成的网络,深入挖掘世界闽南青年的友好力量,由两岸青年的双向直线互通发展至世界闽南青年的同心圆,扩宽两岸青年的联系覆盖面,建立与世界闽南青年的交流机制,以青年们共通的志趣爱好为基础,以青年们共同追寻的普世价值为导向,以球会友、以艺会友、以文会友、以媒会友,扩大两岸青年“朋友圈”,促进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交往合作。

  (三)以新平台为桥:打造两岸青年共同“事业圈”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两岸经济合作追求互利共赢,双方贸易往来、投资合作、研发创新等方面的合作,为两岸青年交流培植相互共同利益的基础,通过物质层面、精神层面的一致性利益追求,让两岸青年交流成为双向获取利益的融合发展。“共通”、“平等”、“互利”、“共享”是两岸青年融合发展价值体系的要素⑨,在利益的共享下,双方利益也成就相互依赖的关系,从而将两岸青年交流融合推向稳定性、长效性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新闽南文化”不仅具有文化资本价值,也为产业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依托两岸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平台,构建以“新闽南文化”为核心的产业链,通过打造具有闽南文化元素的文化创意产品,推动两岸青年参与文化创新和产业创新。借力闽港澳教育合作模式,推动“直线对接”促进两岸融通,吸引更多台湾青年学子来闽求学创业的同时,还应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台湾师生的服务以及就业、创业辅导,全面做好台湾师生的国情培训,增进他们的文化归属感,培养更多认同祖国大陆的台湾各界新秀留在大陆发展。

  总之,《意见》的出台,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是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的两岸融合发展方略,《意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应以“新闽南文化”为机遇,赋能两岸融合发展,在福建全域建设台湾青年登陆第一家园。

  基金项目:“闽南师范大学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的实践综述”研究专项《闽南师范大学探索海峡两岸青少年文化交流的实践研究》(项目编号:MSRH2023003)

  注释:

  ①《党的二十大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22年:第17页。

  ②同①,第44页。

  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3,(27):第9页。

  ④连横:《台湾通史》[M].卷二十三.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第455页。

  ⑤保生大帝网络手游:由闽南师范大学马来西亚外国留学生吴宏璟(祖籍广东)设计创作,幷获得时报金犊奖2023保生大帝文创商品设计奖。

  ⑥《闽台青年唱响“华流音乐”:用音乐力量促进两岸民间交流》,华夏经纬,https://www.huaxia.com/c/2023/11/06/1821690.shtml,最后访问时间:2023年11月6日。

  ⑦《“情系青春·爱(AI)在上海”活动启幕两岸青年开启数字文旅新交流》,凤凰网,https://fj.ifeng.com/c/8UapLvUANT8,最后访问时间:2023年11月10日。

  ⑧《“青听·两岸”穿梭光影之间,登“陆”台湾青年竞逐演艺圈》,中国青年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7322455210535496&wfr=spider&for=pc,最后访问时间:2023年5月30日。

  ⑨刘佳雁:《两岸融合发展:政策内涵及价值体系》,《现代台湾研究》,2018年第2期,第4-7页。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4年2月号,总第314期,P103-107)

两岸关系发展的根基在基层,动力在民间,青年交流尤其重要。

  中评社╱题:“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闽南文化’对两岸青年交流与发展的路径探索” 作者:蔡斌(漳州),闽南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处长、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

  【摘要】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目标与宏伟蓝图,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的出台,将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纳入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中,而闽南文化在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中大有文章可做。“新闽南文化”是基于传统闽南文化的新发展与再创造,是超越时空、超越地域、超越族群的文化新样态。以“新闽南文化”为桥,联结两岸青年心灵契合,探索促进两岸青年交流、深化融合发展新路径,对于打造福建作为台胞登陆第一家园,乃至全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影响。

  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新征程里的中国共产党赋予了新任务,那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①。中国共产党已在上一个百年征程中领导全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式的现代化”,取得了伟大胜利,将继续聚焦于下一个百年带领全国人民开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征程。2023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就是对党的二十大关于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的深入实践,是党对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历史使命的高智商、高情商的决策意见。立足两岸特殊的历史史实和当下实际,全面考察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进程中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内涵,尤其是在两岸青年交流方面的巨大潜力,深度总结两岸融合发展历史演进的经验启示,有助于汇聚全面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岸发展新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就对台工作发表一系列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2022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发表《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进一步明确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的基本方略。现如今,世界正遭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习总书记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坚持贯彻新时代党的对台工作总体方略。习总书记指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②两岸融合发展,是未来对台政策的新方向,而两岸融合发展的关键力量在于青年,青年是两岸关系的未来和希望。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在促进两岸青年交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方面下好功夫,是事关祖国未来和平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课题。

  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岸发展新路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未来。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才能实现全面的现代化;只有统筹历史实践与文明协调发展,既关注经济增长又倡导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推广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念,尤其在两岸人民共生共鸣的闽南文化上深入挖掘,注重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岸发展新路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未来。台湾问题的起因是民族弱乱,也必将随着民族复兴而解决。自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共产党从推进“四个现代化”开始,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建设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从未让任何人落单,其中亦包括台湾同胞,实现共同富裕的未来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岸发展新路。

  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岸发展新路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未来。两岸关系始终以和平稳定、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发展模式为基础,通过对话、交流、合作等渠道解决分歧和问题,推动两岸关系的健康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两岸发展应当加强两岸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相互瞭解和互信,促进共同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不仅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潮流,也符合广大人民的共同期望。

  二、“新闽南文化”对于促进两岸青年交流的优势

  闽南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2015年3月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中,习总书记就曾提出闽南文化“大有文章可做”。2023年,是深入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关键之年,党中央适时出台《意见》,要求鼓励两岸各领域各行业青年交流交往,建立常态化交流渠道,尤其应“发挥泉州、漳州闽南语地区台胞主要祖籍地优势,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③。闽南文化是闽台人民共生共鸣的文化,闽南语、闽南戏曲、闽南建筑、闽南美食、闽南民俗和闽南民间信仰等等,都是闽台人民的精神家园。

  然而,时代的洪流冲刷岁月的痕迹,传统文化样态的受众有限,年轻新生代对于传统文化有更多新理念和新举措,由此,“新闽南文化”应运而生。“新闽南文化”是指在传承传统闽南文化的基因、融入现代元素、创新而成的一种新文化形态。它既保留了传统闽南文化的精髓,又与时俱进,具有现代性和时尚感。“新闽南文化”对于促进两岸青年交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具有鲜明的优势和作用。

  (一)超越时空:“新闽南文化”赋予两岸青年新认知

  “新闽南文化”超越了时空的界限,将传统的闽南文化与现代社会相融合,使两岸青年能够在传统中找到共同的价值观念和情感纽带,促进两岸青年之间的相互理解、交流和合作。在闽南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创新,可以激发两岸青年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例如,电音三太子以及神曲《保庇》的走红,即是年轻新生代对于闽台地区中坛元帅信仰的文化再创,将闽南人“有拜有保庇”的价值观念赋予其中,让青年们看到传统文化幷非等同于保守,还有更宽广的空间有待挖掘。“新闽南文化”以传统闽南文化为基础,赋予了创新和活化的精神,为两岸青年提供丰富的文化资源,推动两岸青年在文化、科技、商业等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二)超越地域:“新闽南文化”赋予两岸青年新空间

  “新闽南文化”是跨越地域限制的文化现象,是传统闽南文化融入当代社会的文化注解,为两岸青年创造了更广阔的交流空间。当今世界是互联网构建的数字时代,在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幕式上,习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推动发展的新动能、维护安全的新疆域、文明互鉴的新平台。得益于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普及的时代,两岸青年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分享彼此的生活、文化和创意。在此环境下,“新闽南文化”加速传播和跨地域传播,冲破传统闽南文化的传播空间,让更广范围的两岸青年以共通历史体验和心灵契合的文化交流,建立共同的文化身份认同,在文化自觉上有了新的归属感。“新闽南文化”不仅给两岸青年创造新空间,其对闽南文化的传承、创新和推广,也让两岸青年找到自己的文化根基,幷且为这一份共同的文化身份感到自豪,为促进两岸青年的交流和发展提供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