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专访:朱鼎健谈香港的发展前景
中评社北京3月17日电(记者林艳)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日前在全国两会上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就如何看待疫后香港旅游发展、如何提升香港对游客吸引力、如何看待西方舆论唱衰香港经济论调、大湾区与自贸港可以如何联动以及香港可以在此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看待大湾区新阶段建设为香港带来的新机遇等问题作出回应。
作为商业界人士,朱鼎健表示对香港的竞争力非常有信心。他指出,香港作为湾区的核心引擎,金融、科研、航运等方面的优势不可取代,继续发挥在“一国两制”下拥有的“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以更高的主动性与粤港澳大湾区、与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相对接,促进人员、货物、资金双向流动,香港必将成为新阶段国家发展的亮眼名片。此外,他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两大经济区域将来互动合作的空间还非常广阔,香港可以在其联动中扮演重要的作用。
加强“用户思维”香港旅游市场广阔
中评社记者:您如何看待疫后香港旅游业发展?香港应该如何提升对内地游客吸引力?
朱鼎健:根据旅发局公布2024年全年访港旅客初步数字约3,400万人次,对比疫情前的旅客量大约恢复了一半左右。旅游业是香港主要经济支柱之一。在疫情前的2019年,旅游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约3.6%,雇员人数约232,700人,占整体就业人口约6%。
总结疫情后复苏通关一年的经验,旅游业界已经形成了最大共识,就是内地游客到香港的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之前有些是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还有就是前来购买品牌产品和电子用品等。现在,香港和内地消费在价格和选择上差别缩小,内地游客来香港更多的是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
2023年,内地文旅产业进入了持续性复苏,淄博烧烤、哈尔滨旅游等热点事件出现。我感觉这些对香港吸引内地游客有启示。香港旅游需要加强“用户思维”,像哈尔滨旅游,除了有冰雪大世界滑冰、滑雪、冰车、看表演等丰富的活动,还非常关注游客的需求,不断提供更有创意和沉浸感的旅游产品和体验。
对于香港来说,拥有丰富和优质的旅游资源。比如文化资源上,有故宫文化博物馆、M+博物馆,还有众多电影场景打卡点等,关键是要讲好这些资源的文化故事;在自然生态上,香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可以提供更多的户外活动和休闲体验;另外香港中西文化交融,可以利用中国和西方一些传统的节日,谋划节日旅游活动;最后,社交媒体、新媒体宣传推广在内地旅游中所起作用很大,香港旅游可以考虑在这方面增加力度,持续增强自己的吸引力。
香港潜在的旅游市场仍是非常广阔,近日,中央政府扩大“一签多行”措施至西安及青岛,接下来还会扩大来港个人游的内地城市名单,所以我们对香港旅游市场还是充满信心。
商业界人士对香港的竞争力充满信心
中评社记者:一段时间以来,西方舆论出现了唱衰香港经济的论调。您对此问题有何看法?您如何看待当前香港的竞争力?
朱鼎健:2020年,《香港国安法》正式实施,是香港国家安全的转折点。国安法实施以来,香港政治平稳、社会安定、法治彰显,经济在疫情后快速恢复,市民生活回复正常,经济、民生得以重新出发。我想这是对外界一些不好声音的最好回击。
香港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全球竞争力报告排名由2005 年的第14名稳步上升至2019年的第3名。自回归祖国以来,香港一直在该排名上名列前茅,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香港的排名总体有所下降,在最新出炉的2023年全球竞争力排名中,香港位列第7。
展望前方,香港有望正式加入RCEP,叠加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等利好因素,香港国际竞争力排名有望进一步提升。由于疫情带来的影响,香港的营商效率有所下降,希望特区政府也能加强督促,简化审批流程,在各个层面推动数字化转型等等,提升营商效率也就是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我们商业界人士对香港的竞争力非常有信心。特别是新一届特区政府上任后,持续推进“有为政府”和“高效市场”更好结合,在巩固自身制度和竞争优势的同时,大力吸引重点企业、世界各地人オ和资金来港,并加强在基础设施和创新科技方面的投资等等,这些都为香港的经济持续增长扩大容量,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和保障。
中评社记者:您既有在大湾区发展经验,也有海南自贸港发展经验,您认为大湾区与自贸港可以如何联动?香港可以在此联动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朱鼎健:大湾区和自贸港都是国家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而且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我非常期待这两大经济区域之间能有更多的产业、人才、金融、物流等方面的互动联通。我在两地来回奔走多年,我无比确信,两地有大量互动协作的空间。就我多年从事的文旅行业来说,大湾区和自贸港两地的文旅活动、消费活动可以紧密串联。例如我在几年前提到,港澳的一些文旅活动,如巴塞尔艺术展、书展、艺术品拍卖会等可以在湾区内地城市举行分展、预展等。同样的道理,大湾区和自贸港也可以共同举办一些国际性文体、旅游IP活动,共同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观众的参与。
香港与海南同样有很多可以相互促进的地方。海南自贸港的建设主要聚焦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而现代服务业,正是“海南所需”和“香港所长”的最佳匹配领域。放眼全球,香港在现代服务业方面都是发展水平最高的经济体之一,香港390万整体就业人数中,服务业占据了340万。同时,海南和香港还有地缘优势。所以,在这个背景下,观澜湖创立了中国海南自由贸易港琼港澳服务业合作示范区,在旅游服务、金融服务、文化服务、影视服务、体育服务、贸易服务等领域,实现合作与引资,打造一个全新的国际服务企业聚集高地。在观澜湖的带动下,香港以及国际不少中高端消费品牌和“首店”进入了海南,文化体育资源如NBA、巴萨足球俱乐部先后和我们携手了,以及围绕着这些项目的香港和海外专业人士都纷纷来到观澜湖。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两大经济区域将来互动合作的空间还非常广阔,我通过搭建平台和积极推广,力促双方携手合作,实现共赢,我个人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中评社记者:您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涉港内容有哪些体会感受?您认为,新阶段的大湾区建设可为香港带来哪些新机遇?香港可以如何更好地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朱鼎健:我注意到,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要“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这再次体现出,中央政府对香港的支持、对香港市民福祉的关怀从未改变过。总理也提到要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在更多领域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总理讲到这些时,全场响起了第一次热烈的掌声。特别是总理在这份报告中强调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强调了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积极支持企业家专注创新发展、敢干敢闯敢投、踏踏实实把企业办好。对于我们这些扎根内地发展的港资企业家来说,应该都会感到如沐春风,大大增强发展的信心。
我从两会上瞭解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总量超过13万亿元人民币,科创能力位于全球前列,大湾区正加速打造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产业群、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我们距离打造世界顶级湾区的目标更加接近了。特别是近年来大湾区在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港车北上”落地实施,前海、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加速发展,港澳和内地9市的融合发展有了更加清晰的目标。
国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这方面香港将会发挥不可取代的作用。香港作为湾区的核心引擎,金融、科研、航运等方面的优势不可取代,特别是金融业和内地的制造业可形成有机组合,而且过去一年,香港和内地在“硬联通”和“软联通”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面向世界“抢人才”也收获颇丰。接下来,我们继续发挥在“一国两制”下拥有的“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以更高的主动性与粤港澳大湾区、与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相对接,促进人员、货物、资金双向流动,香港必将成为新阶段国家发展的亮眼名片。
中评社北京3月17日电(记者林艳)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日前在全国两会上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就如何看待疫后香港旅游发展、如何提升香港对游客吸引力、如何看待西方舆论唱衰香港经济论调、大湾区与自贸港可以如何联动以及香港可以在此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看待大湾区新阶段建设为香港带来的新机遇等问题作出回应。
作为商业界人士,朱鼎健表示对香港的竞争力非常有信心。他指出,香港作为湾区的核心引擎,金融、科研、航运等方面的优势不可取代,继续发挥在“一国两制”下拥有的“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以更高的主动性与粤港澳大湾区、与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相对接,促进人员、货物、资金双向流动,香港必将成为新阶段国家发展的亮眼名片。此外,他也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两大经济区域将来互动合作的空间还非常广阔,香港可以在其联动中扮演重要的作用。
加强“用户思维”香港旅游市场广阔
中评社记者:您如何看待疫后香港旅游业发展?香港应该如何提升对内地游客吸引力?
朱鼎健:根据旅发局公布2024年全年访港旅客初步数字约3,400万人次,对比疫情前的旅客量大约恢复了一半左右。旅游业是香港主要经济支柱之一。在疫情前的2019年,旅游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约3.6%,雇员人数约232,700人,占整体就业人口约6%。
总结疫情后复苏通关一年的经验,旅游业界已经形成了最大共识,就是内地游客到香港的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之前有些是走马观花式的“到此一游”,还有就是前来购买品牌产品和电子用品等。现在,香港和内地消费在价格和选择上差别缩小,内地游客来香港更多的是感受不同的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
2023年,内地文旅产业进入了持续性复苏,淄博烧烤、哈尔滨旅游等热点事件出现。我感觉这些对香港吸引内地游客有启示。香港旅游需要加强“用户思维”,像哈尔滨旅游,除了有冰雪大世界滑冰、滑雪、冰车、看表演等丰富的活动,还非常关注游客的需求,不断提供更有创意和沉浸感的旅游产品和体验。
对于香港来说,拥有丰富和优质的旅游资源。比如文化资源上,有故宫文化博物馆、M+博物馆,还有众多电影场景打卡点等,关键是要讲好这些资源的文化故事;在自然生态上,香港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可以提供更多的户外活动和休闲体验;另外香港中西文化交融,可以利用中国和西方一些传统的节日,谋划节日旅游活动;最后,社交媒体、新媒体宣传推广在内地旅游中所起作用很大,香港旅游可以考虑在这方面增加力度,持续增强自己的吸引力。
香港潜在的旅游市场仍是非常广阔,近日,中央政府扩大“一签多行”措施至西安及青岛,接下来还会扩大来港个人游的内地城市名单,所以我们对香港旅游市场还是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