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智库联席研讨两岸关系重大变化

与会学者合影,从左至右: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所长李风,中美交流基金会政策顾问李剑诸,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部主任束沐,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研究员杨明勋。(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香港3月13日电(记者 郁光南)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与中评智库基金会于3月8日在香港举办论坛,主题是“两岸关系的重大变化与趋势评估”,与会者结合全国两会传递出来的涉台政策意涵,围绕台湾大选结果对台海形势影响、金厦海域“2·14”事件、新形势下两岸关系中的“美国因素”、大陆“全国两会”涉台政治信息等议题进行分析解读,并对5·20后两岸关系走向提出研判与建议。

  论坛由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所长李风主持,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中美交流基金会政策顾问李剑诸,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研究部主任束沐,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研究员杨明勋参加论坛并发言。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民进党继续执政意味着台海将面临更为险峻的形势,岛内政党政治和民意生态发生的新变化,中美关系持续对抗尚未“见底”,美国对台湾政局干涉加深,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催化两岸关系风险;大陆对台总体方略中,“和平统一”与“武力解决”构成了一体两面的辩证关系,回到一个中国原则,和平统一将具有广阔空间;反之,“急独”尽头就是急统,未来大陆将更加坚定地打击“台独”、促进统一。

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所长李风(中评社图片)

  李风:打击台独 大陆将用行动和实力说话

  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所长李风认为,随着“独上加独”的赖萧配上台,“台独”势力向大陆方面进行各种挑衅的可能性大为增加,美国反华势力也会加紧向“台独”势力下指导棋,反中抗中将掀起一轮新的高潮,台海不仅波涛汹涌,甚至将出现惊涛骇浪的可能。他指出,大陆对台政策核心,是打击台独、推动统一,进一步掌握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战略主动,战略上将谋定而后动,对“台独”分裂从“坚决反对”转向“坚决打击”,“打击”意味着以行动面居多。

  李风强调,面对“台独”挑衅,最好办法是,以行动说话,用综合国力说话,特别应运用对台工作合力,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法律、社会心理等层面打击“台独”势力不留任何情面,同时坚决反制外部干涉。他认为,在强大政治攻势及压力下,彻底孤立“台独”分裂势力,让他们无路可走、真正尝到苦头,走向最终失败的命运。

  李风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为了台湾回归,大陆方面也已准备了75年了,现在应是大力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重要时间点了。今年对台工作会议和李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祖国统一紧迫感明显增强。“台独”愈急,统一愈快。他认为,和平统一也要有军队作为坚强后盾,没有“兵临城下”、“四面楚歌”威慑力,哪能和平统一。

  李风认为,只要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和“九二共识”,坚决打击“台独”和外部干涉,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提升对台工作合力,祖国统一进程肯定将大大加快。

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中评社图片)

  郭伟峰:尽早解决台湾问题进入大陆“民心政治”范畴

  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表示,只要大陆方面提出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和平统一就还有机会。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两岸的和平因素存量不断减低的时候,武力解决因素的增量则在不断提升,此消彼长,就会导致两岸关系发生一系列的重大变化。这是不容低估的趋势变化。两岸关系如果发生根本性变化,关键就在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上发生根本变化。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做出界定,一中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有了这样的内涵,两岸关系才有和平、才有发展。

  郭伟峰认为,因为两岸关系的互信基础荡然无存,厦金水域“2.14恶性撞船事件”从一开始就不是纯粹的执法纠纷,从动机到效果,都是两岸关系根本性质的极限被故意冲击。台方予人感觉是要把所谓的管辖权上升为“主权”,偷渡“两国论”,陆方只好中止厦金水域中台方自己单边划定所谓的“禁止限制水域”,其实是在遏制台方的分立企图,力保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不发生根本变化。

  郭伟峰强调,两岸必须统一从来就是最大的民心民意,和平统一是大陆同胞公认的最佳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陆实力的崛起,以及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然进程所需,尽快、尽早解决台湾问题的要求从民间呼声已经进入大陆的“民心政治”核心范畴。如果台方不仅背道而驰,还企图采取武力手段实施“台独”,那么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就会发生颠覆性的重大变化,这个时候,武力解决“台独”问题是大陆方面唯一选择与对策。

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中评社图片)

  刘澜昌:“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再思考

  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表示,“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方针,是北京新时代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组成部分,来自有源,承传有序,与时俱进。根据今年岛内领导人选举过程及之后的形势新变化,如何有效的发挥岛内人民群众的作用,扭转岛内不利趋势,坚定不移打击统独推进祖国统一大业,需要实事求是的再思考。

  刘澜昌认为,这次台湾领导人选战,可以看到几个新的特点:美国对台湾的影响力不是小了而是更加严密控制,岛内青年对大陆对台的各种措施包括软硬措施总体上无感的不少,大陆对台予以优惠等方面的经济力并未能有效转化为政治力,这点在投票上反应尤为明显。

  刘澜昌指出,真实的分析当下的台湾思潮,不能不认为分裂的力量在增长,而支持统一的力量在消减。绿色加白色,共有九百多万选票,国民党“朱家军” 也走向民进党B队。如何扭转这种政治生态的走向,不能不是要完成统一大业的中国人需要严肃面对的严峻形势。

  刘澜昌说,客观看岛内形势,不可能幻想美国等外部势力不干涉台湾内政,也不可能寄希望于岛内政权轮换更替来实现平解放台湾,也不能寄希望于岛内民众包括青年人自然地转变思想。落实“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不能自然而然等待岛内人民觉悟,而必须运用各种“合力”有针对性有实效地做引导转变工作。

中美交流基金会政策顾问李剑诸(中评社图片)

  李剑诸:中美关系仍大有可为 两岸关系亦然
  
  中美交流基金会政策顾问李剑诸回顾了今年以来两岸关系的重要节点事件,包括1月赖清德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2月金门撞船事件引发全世界关注、3月大陆“两会”涉台措辞严厉等,进而认为,今年两岸关系很不乐观,正如台湾学者赵春山所说,如果大陆要对台动武,一点也不惊讶。他指出,这背后是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李剑诸引述王毅在“两会”外长记者会上的谈话指出,美国和西方不断以国家安全作为理由阻止中国的市场竞争,原以为旧金山峰会后,中美关系会有所和缓,但事实是“没有最差只有更差”,长期态势也是如此。

  李剑诸表示,美国政坛内斗激烈,但唯一共识就是抨击中国,所以这次美国大选不管谁上台,大选议题必然是竞相抨击中国、比谁抨击得更厉害。拜登上台延续特朗普对华政策变本加厉,在国防报告中非常明确界定中国为美国最大的长期性挑战,地位超过俄罗斯,而台湾问题正是中美之间的最大冲突。

  李剑诸介绍,“友岸外包”和“全球南方”是现在国际政治中的两个热门概念,这两个概念都由美方炒作、且包藏祸心。他认为,“友岸外包”是拜登政府对华经贸脱钩、转移供应链的重要策略,通过软硬兼施的政策推动外资撤出、减少对中国依赖,但近年来许多中国企业在中南美洲设厂,其实是大国博弈之下变相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全球南方”的实质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刻意打压中国、拉抬印度的国际地位。

  李剑诸认为,在这种趋势下,他留意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两会”上强调,更好团结海内外、岛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爱国力量,不断壮大反“独”促统力量,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他认为,尽管大家对中美关系非常悲观,但中美关系还是大有可为,虽然官方层面难有善意,但民间有很多工作可以做。同理,两岸官方无法对谈,不代表民间交往可以停止,仍然是大有可为,就看大陆如何去做了,其中,香港民间完全可以发挥融通两岸的特殊作用。

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中评社图片)

  罗祥喜:台海风险有增无减 两岸统一大势难逆

  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认为,两岸关系近年来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首先是两岸缺乏正常的官方、半官方沟通对话管道所产生的问题日益突出,影响越来越大;其次是赖清德更加明显的“台独”理念与个人风格,而且与大陆交流接触、理性务实理解大陆的绿营人士越来越少,对两岸情势误判的机率上升;三是国民党监督能力下降、两岸论述趋绿,主导台湾政治走向的能力减弱;四是美国介入台湾政治发展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不断加强,外力干涉有增无减;五是涉及台湾问题或两岸关系的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妥当,加上前述种种原因,演变成为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风险大为提高,值得高度重视。

  罗祥喜表示,在看到两岸关系发展的种种问题的同时,也要看到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或趋势:首先,大陆一直掌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坚定推动国家统一进程;其次,台湾的主流民意与民进党有渐行渐远之势,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重要社会基础;三是两岸融合发展已经成为近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四是大陆对台湾同胞的吸引力有增无减;五是美国虽然不断打“台湾牌”,但也深知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得不反覆重申“一个中国政策”不变,强调不支持“台独”等。
  
  罗祥喜认为,从短期或近期来看,两岸关系的发展充满变数和挑战,但从长期或发展的角度来看,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势难逆,统一是必然的前景。

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部主任束沐(中评社图片)

  束沐:发挥大陆主导权 调动人民主动性

  中评智库研究部主任束沐认为,从2024选举结果中,可以看到政党结构“从二元到三元”、意识形态“从二元到一元”的深层次变化。在蓝绿白三元结构之上,不仅形成了“拒统保台”的一元化共识,还形成了“亲美优先”的一元化共识。他表示,台湾选举政治已经从“热民粹”转向“冷民粹”,近年来民进党“反中牌”失灵,正是“冷民粹化”的直观反映,但“冷民粹”仍可以催生和加剧“热对抗”,民意因素特别是大陆民意在两岸博弈的角色日益突出。

  束沐表示,在民进党已经连续执政8年、迈入12年,但支持民进党民意比例降至四成的背景下,大陆应深入总结近年来打击和遏制“台独”分裂活动、团结争取台湾人民的整体成效,进一步提升对台政策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就两岸民间交流而言,需把握“情感”和“情怀”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民族大义固然是对广大台湾同胞的本质要求,但要辩证理解和理顺“引导台湾青年对大陆产生正面情感”与“培育台湾青年的中华民族情怀”之间的关系,“情感”是“情怀”的前提,有“情感”才会有“情怀”。

  束沐认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推进和平统一进程,归根到底要发挥大陆的主导权,调动起两岸人民的主动性。

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研究员杨明勋(中评社图片)

  杨明勋:民进党将继续限制两岸交流 福建可依法管辖金马

  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研究员杨明勋认为,民进党持续维持执政优势下,台湾当局勾结西方国家,片面实施行政管辖权限制两岸交流和往来的行动不会停止。蔡英文当局八年期间,外国政府、议会、智库和学者的报告,出现不少认同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互不隶属关系,变相支持蔡英文当局的两岸立场。选举期间,蔡当局鼓励检调机关大肆发动侦查,以反制大陆介入选举为借口,调查两岸交流活动,箝制海峡两岸人民交流往来,破坏两岸共同社会建立基础。在“看守政府”期间,仍不忘从“两岸互不隶属”立场出发,强势处理两岸争议事件,从认知作战方式进行宣传。

  谈及2·14事件,杨明勋表示,金门禁限制海域由台湾当局片面划设,对大陆地区船舶和人民没有法律拘束力和政治正当性,从“一个中国原则”出发,厦金水域海上安全属于福建省事务,福建省人民政府可以在听取金、马两县政府意见下公布具体的管辖方式,行使对包含金、马两县的管辖权,提供海警部门执法管理的法源依据。

论坛现场(中评社图片)

  在总结发言时,李风用“有深度、有高度”来概括此次论坛。他表示,郭伟峰董事长从理论深度看待两岸关系,对赖清德就职后的特征、走向、变化等方面做出预判;刘澜昌所长结合对台湾大选的观察,提出非常到位的分析,亦说明面对台湾社情民意变化,不能还用传统思维应对;李剑诸顾问从中美关系的角度看台湾问题,既然中美关系应有所作为、有很多做工作的空间,两岸关系可以做的工作也非常多,关键是如何做、谁去做的问题;罗祥喜执行长从两岸关系的变化来分析,提出未来政策的走向,需要高度重视;杨明勋博士对两岸关系、港台关系、金门恶性事件的提出看法和建议,说明台湾青年才俊也有爱国者,培养爱国者从现在就要做准备;束沐研究员从四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来分析两岸关系的变化,提出很多新观点、新建议。

  论坛全文稿将在《中国评论》月刊发出,与会学者观点稿也将在中国评论新闻网陆续发出。

与会学者合影,从左至右: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所长李风,中美交流基金会政策顾问李剑诸,中评智库基金会研究部主任束沐,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研究员杨明勋。(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香港3月13日电(记者 郁光南)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与中评智库基金会于3月8日在香港举办论坛,主题是“两岸关系的重大变化与趋势评估”,与会者结合全国两会传递出来的涉台政策意涵,围绕台湾大选结果对台海形势影响、金厦海域“2·14”事件、新形势下两岸关系中的“美国因素”、大陆“全国两会”涉台政治信息等议题进行分析解读,并对5·20后两岸关系走向提出研判与建议。

  论坛由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所长李风主持,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香港中观研究所所长刘澜昌,中美交流基金会政策顾问李剑诸,中评智库基金会执行长罗祥喜、研究部主任束沐,香港亚太战略安全研究所研究员杨明勋参加论坛并发言。

  与会学者普遍认为,民进党继续执政意味着台海将面临更为险峻的形势,岛内政党政治和民意生态发生的新变化,中美关系持续对抗尚未“见底”,美国对台湾政局干涉加深,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催化两岸关系风险;大陆对台总体方略中,“和平统一”与“武力解决”构成了一体两面的辩证关系,回到一个中国原则,和平统一将具有广阔空间;反之,“急独”尽头就是急统,未来大陆将更加坚定地打击“台独”、促进统一。

汇率实时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