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杨毅周谈两岸融合发展与统一
中评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海涵)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于2024年两会期间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就台湾政局、台湾社情民意、两岸融合发展、两岸交流、两岸关系前景等话题,杨毅周同记者分享了观点。
杨毅周表示,当前台湾已经形成了具有去极端化趋势、但不确定性增强的新的政治格局。未来一段时间,两岸关系更加严峻复杂但总体可控。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
杨毅周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政策理念是当前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重要的举措,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根本路径。首先,我们要提高站位,深入理解融合发展的意义。其次,融合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新的路径,需要十分细致科学的措施来逐步推进。第三,一定要坚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第四,要推进两岸全面性的融合发展。
杨毅周表示,我们要对和平统一有信心。要看到国家统一进程正在不断推进中,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不断克服统一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或障碍,时和势都在大陆这边。
以下是专访问答全文:
台湾形成去极端化但不确定性增强的新的政治格局
中评社:2024台湾地区两项选举结果引发各界高度关注。您认为,这次选举将如何影响台湾未来政局变化?
杨毅周:2024年台湾地区两项选举是在十分关键的历史转折关头举行的,此次选举过程和结果都能显示出,台湾已经形成了去极端化但不确定性增强的新的政治格局。
其一,赖清德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民进党继续执政、主导台湾政局。然而,民进党也失去了过去八年那种全面执政的地位,成为“三个少数”的执政当局——领导人的得票率不过半的少数、“立委”席位不过半的少数、县市长席位不过半的少数。由此可见,虽然民进党可以在高层次上主导台湾政局,但其受到的牵制比以前更大。如果民进党要搞一些极端化政策,没有蓝白两党的支持则无法做到。这也导致民进党会更多向蓝白两党妥协。
其二,侯友宜输了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非绿阵营未能实现完全下架民进党、政党轮替的目标。但是,国民党赢得了“立委”选举,其“立委”席次大幅上涨,虽未单独过半,但也成为了第一大党,成功地让韩国瑜、江启臣成功当选台湾“立法院”正副负责人。国民党虽无法主导台湾政局,但其对民进党当局实质性的制衡力度大幅增强,使得民进党很难像过去八年那样为所欲为。
其三,柯文哲得票率排名第三,却赢得了26.5%的选票,获得了8个席次的不分区“立委”,暂时站稳了第三势力代表的脚跟,成为左右台湾政局的关健少数。然而其分区“立委”并没有一个当选,民众党仍然没有摆脱柯文哲“一人党”的窘景。
2024台湾地区两项选举使得台湾政局出现新的变化,台湾政治从蓝绿对决、以绿为主的格局,转变为蓝绿白三足鼎立、绿是弱势主导、蓝是强势监督、白是关键少数的格局。未来台湾政局还会受到两岸关系以及中美关系越来越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未来台湾政局的不确定性会增加。蓝白绿三党会加紧竞争在岛内的政治影响力,为下一次选举奠定基础。可以想见,未来三党之间的斗争会很激烈,未来台湾政局的不确定性因素也有所增加。
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台湾社会主流民意
中评社:此次选举,赖清德仅以4成得票率胜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台湾地区立法机构113个席次中,中国国民党获得52席,民进党51席,台湾民众党8席。从这样的选举结果中,我们应该如何分析和看待当前台湾的主流民意?
杨毅周:首先,在此次选举中,“下架民进党”是台湾多数民意。在此次选举过程中,赖清德的支持率始终在35%左右,选举最终的结果也只有40%,说明了“下架民进党”、不支持民进党继续执政的民意始终稳定在60%左右,是台湾多数、主流民意的体现。
由于台湾简单多数就能当选的制度设计,台湾的这种多数民意无法反映到选举结果上来,使得民进党依然能够继续执政。但需要认识到,台湾民众的稳定多数是希望下架民进党,这是台湾的基本现实。赖清德当选并非台湾社会普遍愿望。
其次,2024台湾地区选举的一个重要主轴就是战争与和平。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台湾的主流民意。过去八年,民进党当局的“台独”路线使两岸进入全面对抗、兵凶战危的状态,尤其是这两年,两岸冲突加剧使得台海成为“地球上最危险的地方”,台湾大多数老百姓对此深感不安。
赖清德自称是“台独工作者”,坚持其“台独”立场,不承认“九二共识”,主打的仍然是“抗中保台”牌,更引起台湾民众的疑虑。台湾社会多数民众担心民进党的执政有可能引来战争,希望台湾能够“避战”、两岸能够和平交流、不要与大陆做无意义的对抗。
再次,台湾年轻人弃民进党而转向民众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反映了台湾年轻人正在逐渐清醒。2014年“太阳花学运”后台湾年轻人大多支持民进党。虽然民进党努力塑造台湾年轻人“台独”认同,但是不管是民调结果还是选举造势的现场,一大批台湾年轻人转向支持柯文哲和民众党,使柯文哲能够获得26%、民众党能够获得22%的选票。这反映了台湾年轻人开始抛弃民进党,寻找自身的出路。预示着民进党在台湾年轻人中建构“台湾民族”的激进“台独”认同的失败。
第四,蓝绿政党支持者回归基本盘。此次选举形成三党竞争的局面,在民众党的强力分票之下,蓝绿的支持者基本上是回归基本盘。由于蓝白整合失败,在绿的基本盘略大于蓝的基本盘的情况下,赖清德仍能以微弱多数当选。从中也可以看出台湾社会中“台独”意识的发展已到了一定的程度,绝不能小视。就两岸关系来说,台湾主流社会心态仍然是以维持现状为主,普遍的心态是不愿打、不想统、不敢“独”。
双“独”组合在台执政使两岸关系笼罩在不祥和乌云下
中评社:双“独”组合当选台湾地区正副领导人引发各界对台海局势的担忧。在您看来,“台独”政权的危害性有哪些?
杨毅周:虽然民进党的双“独”领导人是少数执政,但在台湾的政治制度设计下,其领导人对于台湾政局有着主导性的影响力。双“独”组合不会放弃“台独”立场、不会承认“九二共识”、依旧会继续坚持“两岸互不隶属”的“新两国论”。在这种情况下,两岸之间的谈判不可能实现,两岸间的事务无法沟通协调,两岸关系的紧张对抗就不会消失,这会对两岸关系的发展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因此台海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但总体形势可控。
少数执政的“双独”组合虽无法实现“法理台独”“激进台独”的目标,但其一定会为了巩固和扩大自身政治基础尽最大可能在未来几年去不断推动“文化台独”或“渐进式台独”。这也一定会导致两岸“统独”斗争更加尖锐,也会进一步造成两岸关系高度紧张。此外,“双独”组合还会在两岸经济关系上继续搞脱钩断链,并阻挠两岸交流合作,破坏两岸融合发展。
民进党当局“双独”组合也会紧紧抱住美国大腿,做美国遏制中国大陆的棋子。因此,未来中美围绕涉台问题的斗争还会更加尖锐和激烈。
总的来看,“双独”组合在台湾执政,将使得两岸关系笼罩在不祥和的乌云下,对台海的和平稳定都有很大危害。
大陆对台政策一贯且明确
中评社:台湾地区选举结果出炉以后,很多人认为两岸关系蒙上了不确定的阴霾。外界对于大陆今年的对台政策也有诸多猜测。您认为接下来大陆对台政策会否与过往不同?今年对台工作会议释放了哪些信号?
杨毅周:大陆的对台政策是一贯的、明确的。今年对台工作会议已经召开,释放的信号大概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大陆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同时把握战略机遇期,继续坚持大陆自身的发展步骤。
第二,坚决打击“台独”、遏制外部势力干涉排在首要任务。只要“台独”势力和外部干涉势力敢往前迈一步,统一的步伐也一定会向前迈一步。“台独”无论做出怎样的动作,大陆一定会不断压缩“台独”空间,拓展统一空间,推进统一进程。因此,打击遏制“台独”一定会是大陆的重点任务。
第三,大陆将继续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和各领域融合发展,加大力度支持岛内爱国统一力量,形成共同遏制打击“台独”分裂势力的合力,尽最大努力减少“台独”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伤害,削弱“台独”对两岸交流合作和融合发展的阻挠和破坏,不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
中评社:近来,随着台海风险日益增高,“和与战”的争论不断升温,台海和平问题正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您如何看待这样的讨论?尤其是,对于网络上的一些“武统”声音,您怎么看?
杨毅周:两岸分隔已久,出于对于祖国实现完全统一的强烈渴望,大陆民众对于“台独”势力的分裂行径以及外部干涉实力的种种做法非常愤慨、对祖国统一进程受到阻碍会有焦虑感、对和平统一前景会有疑虑,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于两岸关系发展和国家统一大局,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
首先,我们要对统一的前景有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祖国大陆的发展进步是决定两岸关系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因此,祖国统一的进程,主要还是看大陆自身发展进步的情况。只要我们对大陆自身发展进步有信心,我们对祖国统一就会有信心。只要祖国大陆不断发展,统一就是必然趋势。“祖国必然统一也必须统一”,这不是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进程。
其次,我们要有全局观和系统观。要把祖国统一放在整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看待,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然要求;同时,民族复兴也是祖国统一最大的根基。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进入不可逆转的进程,与之相应,祖国统一也进入不可逆转的进程了。当前的现实是:祖国统一的进程在不断推进,“台独”的空间越来越小。今天,我们坚决打击“台独”、遏制外部势力干涉,主要就是防范“台独”和外部干涉势力对中华民族复兴进程造成迟滞或中止的风险。
第三,我们要更加深入地去瞭解台湾社会,尤其是台胞的复杂心态。当前台湾民众的复杂心态和想法是受历史和现实因素影响而形成的,对此,我们要有信心去逐步化解。关键是要对台湾社会和台湾同胞有更深入的理解和瞭解。我们要把台湾同胞和“台独”分裂势力分开,要继续团结台湾人民共同反对“台独”、遏制“台独”。随着大陆自身的发展进步,台湾民众必将逐步觉醒。
总之,我们不需过于忧虑,要对国家的发展和统一有信心。我们要看到,祖国大陆正在持续发展,也在持续推进国家统一进程,也有能力意志和信心不断克服当前面临的阻力或障碍,时和势都在大陆这边。
美国在干涉台湾问题方面越来越力不从心
杨毅周: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是两岸中国人之间的家务事,家里的事情不容外部势力干涉。但台湾问题的产生和发展背后却始终存在外部势力干涉,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的解决是非法的,是霸权主义的体现,也是不可能得逞的。
以美国为首的外部势力干涉台湾问题的意图就是遏制中国的发展,主要目的是为其霸权主义利益服务。美国将中国列为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将台湾问题作为遏制祖国大陆发展的工具。美国频繁对台军售,虽改变不了大陆对台湾的碾压式优势,但却是对我国主权的伤害,向“台独”发送了错误信号并从中渔利,这是对祖国统一进程的阻挠和伤害,我们当然要坚决反对和遏制。美国口口声声称“不支持‘台独’”,但在实际做法上却向“台独”发送错误信号。就此,我们要继续让美国将其“不支持‘台独’”的承诺落到实处。
随着大陆综合实力的发展进步,美国在干涉台湾问题方面越来越力不从心,实际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美国对台湾问题的每一步干涉阻挠,我们都有信心进行反制,也是在反制的过程中推进祖国统一的进程。因此,美国干涉台湾问题不仅无法实现其自身意图,反而促使中国在反对外部势力干涉的进程中不断推进国家统一进程。
融合发展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根本路径
中评社: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视察福建时首度公开提出“两岸融合发展”理念,距今已有10年。过去一年,大陆发布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福建省也陆续出台了各种配套措施,融合发展更加走深走实。在新形势下,两岸应该如何进一步推动融合发展?
杨毅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政策理念是当前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重要举措,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根本路径。
十年来,随着习近平总书记不断指示推动,大陆各界高度重视并逐渐形成共识,两岸融合发展取得很大进展。去年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 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是由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发布的,力度非常之大,表明了大陆推动两岸融合发展的决心和意志。
其次,融合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新的路径,需要十分细致科学的措施来逐步推进。在推动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许多问题、困难和障碍。对此,我们要深入研究,提出有效措施,克服困难不断前进,将两岸融合发展的政策理念做细做实,使其能够真正发挥作用。
第三,一定要坚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我们不能将对“台独”的愤慨扩大到台湾同胞身上,不要被“台独”分裂势力牵着鼻子走,不要因“台独”分裂势力的行径引发两岸民众的对抗。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亲人,两岸同胞是一家人,家里的事都好商量。两岸长期隔阂,两岸民众有不同的想法很正常,我们急不得但也慢不得,要努力去理解包容,在“两岸一家亲”理念的引导下,将两岸融合发展引向深入,在融合发展中逐步解决。
第四,要推进两岸全面性的融合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由于两岸现实的结构性对抗的原因,两岸融合发展要先易后难,一步一步推进——有的领域快一些、有的领域慢一些;有的领域走得好一些,有的领域相对困难,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两岸融合发展要想取得实质性的目标,就一定要在各个领域全面推进,一个领域都不能少。
两岸民间交流重要性越来越强
中评社:您长期在全国台联工作,也曾组织、参与过多场两岸交流活动。在当前两岸关系风险和冲突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的大背景下,您如何看待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性?在您看来,今年两岸交流可以重点从哪些方面着手?
杨毅周:赖清德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民进党继续在岛内执政,两岸依旧没有摆脱兵凶战危的态势和对立对抗的局面,双方的斗争肯定是很激烈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推进国家和平统一进程,两岸民间交流重要性越来越强,当然,其难度也越来越大。
首先,两岸民间交流一刻都不能停、一点都不能少。我们要尽最大最努力不断扩大两岸民间交流,在新形势下,将两岸民间交流做得更好。
其次,我们要深刻领会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决贯彻落实好总体方略。事实上,总体方略已经就如何推动两岸交流合作和融合发展做出了很完备的政策说明。关键是要贯彻好、落实好。
第四,要集中精力做好各领域融合发展的深化工作。各领域的融合发展需要大陆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完成好这项工作。我们要发挥大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合力优势,不断推进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的进程。
全国台联也一直在扩大两岸交流和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这两方面下功夫。一方面,我们继续在两岸交流方面扩大规模,只要有机会有能力,我们都要不断吸引更多台胞来大陆,尤其是让更多台湾年轻人来大陆走走看看,希望通过这种交流加深两岸同胞相互瞭解。另一方面,我们也在不断推进、协助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
中评社:对于未来两岸关系前景,您如何看?
杨毅周:我对两岸关系的发展前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由于民进党当局继续执政,且不放弃“台独”立场、不承认“九二共识”,所以两岸“统独”斗争肯定还会继续,且会越来越尖锐、越来越复杂。我们要防范“台独”的各种风险,要有一定准备。
但与此同时,随着大陆自身不断发展进步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我们有信心在各种错综复杂的斗争中维护两岸关系的基本和平稳定。
总之,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中评社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海涵)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于2024年两会期间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就台湾政局、台湾社情民意、两岸融合发展、两岸交流、两岸关系前景等话题,杨毅周同记者分享了观点。
杨毅周表示,当前台湾已经形成了具有去极端化趋势、但不确定性增强的新的政治格局。未来一段时间,两岸关系更加严峻复杂但总体可控。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
杨毅周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政策理念是当前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重要的举措,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根本路径。首先,我们要提高站位,深入理解融合发展的意义。其次,融合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新的路径,需要十分细致科学的措施来逐步推进。第三,一定要坚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第四,要推进两岸全面性的融合发展。
杨毅周表示,我们要对和平统一有信心。要看到国家统一进程正在不断推进中,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不断克服统一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或障碍,时和势都在大陆这边。
以下是专访问答全文:
台湾形成去极端化但不确定性增强的新的政治格局
中评社:2024台湾地区两项选举结果引发各界高度关注。您认为,这次选举将如何影响台湾未来政局变化?
杨毅周:2024年台湾地区两项选举是在十分关键的历史转折关头举行的,此次选举过程和结果都能显示出,台湾已经形成了去极端化但不确定性增强的新的政治格局。
其一,赖清德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民进党继续执政、主导台湾政局。然而,民进党也失去了过去八年那种全面执政的地位,成为“三个少数”的执政当局——领导人的得票率不过半的少数、“立委”席位不过半的少数、县市长席位不过半的少数。由此可见,虽然民进党可以在高层次上主导台湾政局,但其受到的牵制比以前更大。如果民进党要搞一些极端化政策,没有蓝白两党的支持则无法做到。这也导致民进党会更多向蓝白两党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