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向人民网财经表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2.6%,创下2016年年中以来最高水平,市场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1月份人民币贷款明显放量,实现较为旺盛的“开门红”,这既是宏观经济恢复、融资需求回升的体现,也有助于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月企业信贷需求回升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4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23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5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12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585亿元。
财信研究院院长伍超明向人民网财经表示,1月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创下历史单月最高值,各项贷款余额增速亦创下去年4月份以来新高,实体信用扩张持续改善。结构上,“企业中长贷高增,居民信用收缩压力仍大”的分化特征延续,企业部门加杠杆是支撑信贷高增的主力。此外,受益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扩容和人民银行加大窗口指导力度等利好,企业短贷、中长贷均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同比继续大幅多增,尤其是后者近6个月累计同比多增约3.8万亿元,单月规模创下历史新高,是国内稳信贷的核心支撑。
复旦大学金融学院研究员董希淼表示,1月人民币贷款创单月信贷投放历史新高,企事业单位贷款同比大幅增加,银行信贷投放节奏明显前置、靠前发力,是宏观经济恢复、融资需求回升的体现。
M1、M2增速均大幅提高
多位业内人士向人民网财经表示,1月份M2增速创下近6年来的新高,M1增速也较上月提高3个百分点,显示出企业生产活动恢复,现金流趋于改善;同时M1与M2增速剪刀差缩小,也表明宽信用对实体经济的提振效应有所改善。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向人民网财经表示,支撑今年1月M2增速创新高的最主要因素是居民存款,同时信贷高增派生能力增强和财政靠前发力也加大了货币投放。人民银行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87万亿元,同比多增3.05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2万亿元。
伍超明向人民网财经表示,1月信贷扩张加快导致贷款创造存款的信用货币创造提速,对M2增速回升形成有力支撑;再加上近期人民银行加大基础货币投放,经过货币乘数效应的数倍放大,也是M2增速回升主要推动力量。此外,2023年翘尾因素月均值较2022年提高0.7个百分点,也有利于M2增速提升。
“从最新出炉的1月金融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伴随着疫情冲击消退、各地稳增长计划和举措出台,企业与政府部门投资步伐加快,消费预期逐步恢复,在政策驱动和市场内生融资需求共同作用下,开年信用扩张积极,加速宽信用进程。”温彬说。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向人民网财经表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12.6%,创下2016年年中以来最高水平,市场流动性维持合理充裕;1月份人民币贷款明显放量,实现较为旺盛的“开门红”,这既是宏观经济恢复、融资需求回升的体现,也有助于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1月企业信贷需求回升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1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4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23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5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12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585亿元。
财信研究院院长伍超明向人民网财经表示,1月份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创下历史单月最高值,各项贷款余额增速亦创下去年4月份以来新高,实体信用扩张持续改善。结构上,“企业中长贷高增,居民信用收缩压力仍大”的分化特征延续,企业部门加杠杆是支撑信贷高增的主力。此外,受益于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扩容和人民银行加大窗口指导力度等利好,企业短贷、中长贷均在去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同比继续大幅多增,尤其是后者近6个月累计同比多增约3.8万亿元,单月规模创下历史新高,是国内稳信贷的核心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