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印度对中国企业强取豪夺说明了什么?
小米被冻结巨款后,印度对中国企业再提新要求。印度《经济时报》6月13日引述消息人士披露,印度政府部门将要求小米、OPPO等所有中国手机厂商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和首席技术官等关键职位,由印度籍人士担任。同时,要求将代工生产委托给印度公司,以及扩大当地经销商出口。印度的做法完全无视国际法与商业基本原则,相当于要全面接管中国在印度的手机企业,实际上是一场赤裸裸的抢劫。
印度号称“外企坟场”。除了除中国企业之外,包括沃达丰、沃尔玛、诺基亚、三星、IBM、亚马逊、谷歌、微软等跨国巨头都在印度市场遭遇过挫折,遭到过印度的巨额罚款。沃尔玛在2021年被印度以违反外国投资法为由,罚了13.5亿美元,沃尔玛直接撤出印度市场。印度政府的数据显示,2014年到2021年,共有2783家跨国公司关闭其在印度的子公司或办事处。
印度对中国手机行业的掠夺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在中国小米、OPPO等智能手机品牌进入印度之前,印度的智能手机制造业水平很低,市场规模很小。中国智能手机品牌进入之后,凭借优越的性能和较低的价格推动了印度智能手机制造业的发展和市场规模的迅速扩大。现在,印度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智能手机生产国,并大量向世界其他国家出口。在此情况下,印度政府开始通过提高关税等行政手段一步步要求实现中国智能手机品牌的本地化生产,从当地组装,到零部件生产,到核心部件生产,到现在要求印度人士担任高管,实际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手段对中国企业强取豪夺。
很多年以来,我们就知道印度经济民族主义非常盛行,但这种经济民族主义或保护主义并不是专门针对中国的,对所有外资都是如此。但最近几年,印度方面针对中国企业的打压和掠夺表现的尤为恶劣。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与中美竞争和中印关系恶化的大背景有关。印度方面可能认为,在中国面对美西方及日、韩等国联合围堵和打压的情况下,印度对中国企业的打压和掠夺,中国只能默默忍受,而不会反抗,并且美西方国家也不会同情和支持中国。另外,印度方面可能认为,通过直接掠夺在印企业,夺取中国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是实现“印度制造”的最便捷途径。现在,印度的发展战略非常明确,即借助美国的印太战略,与美西方合作,在遏制中国的同时,推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转移,最终实现印度的经济腾飞和大国崛起。
目前来看,印度对外资的掠夺主要集中在中国身上,对美西方以及韩、日等国资本还会保持一段时间的相对友好姿态。这一方面是因为印度迫切希望吸引美西方以及日、韩等国的资本和先进技术,在政治上对这些国家也有所顾忌,另一方面是因为美西方和日、韩等国在印度的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所造就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可能还不够成熟。但对于台湾企业来讲,这种情景可能很快就会到来。鉴于台湾地区的政治地位,台湾企业缺乏像美西方和日韩企业那样的政治保障,今后台湾企业在印度所投资的产业链如果发展到一定程度,很可能会成为印度的掠夺对象。
(评论员刘宗义为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小米被冻结巨款后,印度对中国企业再提新要求。印度《经济时报》6月13日引述消息人士披露,印度政府部门将要求小米、OPPO等所有中国手机厂商的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首席财务官和首席技术官等关键职位,由印度籍人士担任。同时,要求将代工生产委托给印度公司,以及扩大当地经销商出口。印度的做法完全无视国际法与商业基本原则,相当于要全面接管中国在印度的手机企业,实际上是一场赤裸裸的抢劫。
印度号称“外企坟场”。除了除中国企业之外,包括沃达丰、沃尔玛、诺基亚、三星、IBM、亚马逊、谷歌、微软等跨国巨头都在印度市场遭遇过挫折,遭到过印度的巨额罚款。沃尔玛在2021年被印度以违反外国投资法为由,罚了13.5亿美元,沃尔玛直接撤出印度市场。印度政府的数据显示,2014年到2021年,共有2783家跨国公司关闭其在印度的子公司或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