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深度:韩专家李奎泰谈破解东亚安全僵局

韩国中国学研究中心理事,前加图立关东大学教授李奎泰(中评社资料照)

  中评社首尔6月23日电(记者 崔银珍)韩国总统尹锡悦上台之后展现的外交政策越来越引发了中国的关注和担忧,特别是今年四、五月份,与美国、日本领导人之间频繁互动,使得韩国国内外舆论引发热议,其中有不少批评之声。尹锡悦从上台之初一直强调与中国“相互尊重”,但却在台湾问题等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议题上多次发表不当言论,使得中韩关系变得更加微妙。日前,中评社记者在首尔专访了韩国中国学研究中心理事,前加图立关东大学教授李奎泰,他就当前韩国国内对中美日等国的认知、中韩关系、东亚安全格局等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他认为,解开当前朝核问题和东亚安全的僵局需要新的“中国方案”。以下为专访全文:

  韩国国内对尹锡悦外交认同度在增加亲美成大趋势

  针对尹锡悦总统的美国国宾访问之行以及紧接着在首尔举行的韩日首脑会谈和其结果,韩国国内舆论赞成和反对之声完全两极化。比如,他从美国归国之后,韩国盖洛普民意调查对尹锡悦总统国政支持度为33%,但“访问美国有没有助于国益”的选项上正负答应各为42%,之后,舆论趋势渐渐反转为支持者为占多数,如在5月9日公布的韩联社舆论调查中显示,对于尹锡悦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55.5%的受访者给予好评,40.7%则给予差评,执政“国民力量”党的支持者(90.7%)的好评率较高,在野的共同民主党支持者(73.4%)的差评率较高。

  此外,尹锡悦总统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首尔时隔12年为恢复韩日“穿梭外交”而举行韩日首脑会议之后,韩国《中央日报》和韩国盖洛普5月10日共同做的舆论调查显示,“强化韩美日安保合作”选项的“非常同意”为40.2%,“一定程度同意”为32%,也就是说,赞成共有72.2%之高,“非同意的”只有23.4%,一向反保守的韩国“湖南地区”的赞成也达到了57.8%,除了保守派(84.8%)之外,还有中间(70.9%)和进步(70.9%)派表示“同意”的也占多数,而且民调也显示,30代(82.1%)、20代(77.7%)等年轻世代的同意支持率也非常之高。同一个调查当中,对尹锡悦总统的职务肯定只有38.5%的数据来看,对于他的新外交战略受到国内的认同正在增高。   目前从各政派的观点来看,对于尹锡悦总统这样的外交战略的建构,亲美保守阵营普遍当然认为非常成功,主要肯定韩美两国重新确认过去70年共有民主价值的全面战略同盟关系的未来发展方向,也非常看重针对朝核的延伸威慑力量战略为核心的被称之为“第二个韩美防卫同盟”的《华盛顿宣言》来加强的军事安全同盟,以及果断裁定韩日历史遗留问题来加强韩日关系以及韩美日合作体制。在经济方面,虽然担心韩中关系的走向,但也肯定进一步提升了韩美两国经济科技合作的供应链为中心的经济科技安全同盟等。保守派虽然担心过于美国为主导的一些问题但基本上还是持肯定态度,这些结果可以说是纪念韩美同盟70周年的丰硕成果。

  但是,另一方面,在野的共同民主党为中心的反对阵营非常不满,强烈批评,认为尹总统的访美成果就是“亲美事大主义”的典型表演,担心加强韩美军事同盟和经济科技供应链的安全同盟,反倒将深化南北朝鲜之间紧张局势,也可能制造与中国或俄国关系上与以往不同的外交安全困境。特别是,放弃过去三十年坚持来的中美之间谋求平衡的战略,已在经济方面带来负面冲击,虽然强化与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合作有助于在尖端科技经济部门的发展,事实上扈从于美国参与牵制中国而设定的控制供应链的经济科技安全同盟,将对疫情当中已经低迷的韩国经济发展带来非常大的负面结果,反对党强有力地批评亲美经济安全框架的强化将整个韩国经济情况可能处于越不确定和不利的可能。如此,针对尹总统的亲美和韩美日关系的强化之反对和批评,从最近的朝鲜、中国和俄国的批评之声来看,视乎那些国内反对派的批评和不满逻辑可被认为更加有理。

  但从韩国国内舆论对于周边国家的认知和认同的大趋向来看,则可以做与反对派不同的研判。比如就从韩国人认为的对于周边国家“亲近感”和“威胁感”的认知趋向,近几年不顾世代或男女的差异,特别在安全议题如统一议题上亲美趋势非常明显。从韩国首尔大学和平统一研究院从2007年以来每年做的“统一意识调查”的舆论数据来看,对美国“亲近感”的认同增加倾向为非常明显(2007年的53.8%到2022年的80.6%)。另外,虽然韩国人对日本的“亲近感”因历史遗留问题没有那么高,但是最近韩国年轻人访问日本的人数剧增,为访问日本的外国人当中最多,可见对于日本已经明显看出历史和现实的脱钩现象。相反,美国之外其他周边国家的“亲近感”越来越低,“威胁感”反而持续增加。虽然舆论调查因提问的方式或提问的对象而在同一个时期中会出现不同的数据,但是这种长期趋势舆论的变化应该认为是相对正确的。韩国执政当局在决策安全战略大转变为“一边倒”于美国和改善韩日关系而建构韩美日安全合作过程当中,当然重视朝核的安全困境迟迟没法解决的情况,考虑到当下韩国老百姓对于周边国家的认知和认同的变化趋势,尹锡悦总统本人选择了这种非常有争议性的战略调整,除了考虑舆论趋势之外,还有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尹锡悦总统本人对于自己一直强调的“自由民主价值”和强化对美、日关系的战略的落实。他认为,在朝核问题已经到达极高的安全威胁情况之下,他作为最高领导者的立场,希望以这个外交战略带给韩国一个确实的安全的“定心丸”。第二、尹锡悦总统考虑到国内政治日程上的紧迫感,这个时候选择以外交来突破国内政治困境。他的五年任期还有剩下四年,但因国会由反对党占绝对多数情况之下的执政当局政治困境非常大,于是,为打破这个格局最关键的国内政治日程就是一年之后要举行的下一届国会议员选举。从国内政治日程来看,如果他再等着看国内舆论和周边国家的反应而推延抉择,他所面临的压力就越大。所以,他在距离选举一年的这个时段决定,是有信心在与美国、日本的合作之下顺利落实新的安全政策,以此引领舆论导向,最后在国会选举当中使得执政党获胜。第三,尹锡悦总统认为前任总统文在寅推行符合朝鲜立场的怀柔政策、明示亲中政策以及中美之间“模糊战略”和疏忽与日本的合作关系,从目前结果来看,确实无法获得所期望的朝鲜无核化,也不能建构韩国所期待的“新韩半岛和平体制”,于是尹锡悦总统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升级的战略竞争常态之中,决心放弃文在寅模式,选择另一种倒向美国和强化韩美日合作的安全战略,期望以打破前任政府所造成的战略僵局。从尹锡悦总统立场来看,这是巩固他所设想的韩美安全同盟加上韩美日合作的安全合作框架以及已经公布的韩国“印太战略”的机会。当然,韩国国内和周边国家以及朝鲜的赞、反舆论可能还会变化,这不仅影响韩国对朝鲜和对周边国家的关系,也能成为决定往后韩国国内政治和尹锡悦政府是否稳定的非常重要的因素。

  韩国外交“独立自主性”问题有挣扎看尹锡悦如何处理

  韩国的国内或国外一些的政论或舆论当中出现了尹总统过度依赖美国的一边倒战略将使得韩国在安全或经济上陷于丧失独立自主性的困境。特别是从两国在权力非对称的关系来看,确实容易引起伤害韩国国家的独立自主性的可能,过去也发生了一些案例,于是韩国国内也出现了“亲美事大主义”的批评声音。尤其所谓的国内“民主派”、“进步派”、“亲北”势力非常强调这一点,即在美国自身战略利益考量下,韩国被操作的可能性高。   朝鲜当局非常敏感韩美关系的发展,一直骂道:“南朝鲜保守派和亲美势力”是“美帝国主义的傀儡走狗”。在20世纪7、80年代韩国所谓的民主进步派或亲朝鲜的反政府势力最爱用的口号之一就是“反美”,当时的反美潮流一度连带与反独裁一起非常流行,他们认为“美国帝国主义”持续剥削韩国成为“殖民地”,喊话“赶走美帝”等。实际上,在韩美双边关系当中仍然存在着负面因素,难以回避非议。比如,美国还没有完全归还“韩国军队的平时作战权”或驻韩美军引起的各种争议如“部署萨德”等等,国内外常做文章批评或警告韩国保守派坚持的过度靠拢美国而丧失主权独立的自主性问题。

  尤其中国的反应更为明确,2022年8月当时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同赴中国访问的韩国外长朴振举行会谈,就双边关系发展而提出的“双方应当坚持独立自主,不受外界干扰”或“南北双方才是半岛真正的主人”等说法上,“独立自主”或“半岛真正的主人”的行间含义就是针对韩国“独立自主性”的中国式警告。尹锡悦总统访美之后在中国媒体上出现了“媚美亲日的屈辱外交”,“韩国为了一纸‘非常不可靠’的宣言,而得罪了四个邻国中的三个”,“美国保护韩国是假,搞大国竞争才是真的”等评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用“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对抗的做法”等言辞否定了“韩国的自主性”……这些都是在中美战略竞争常态化的背景下,中国用自己的方式警告了尹锡悦总统过于靠拢美日战略会产生的问题。

  韩国在野党也为了“政治说法”以及政策理念的差异向执政当局不断提出非常强烈的反对声音,包括批评加强与美国的安全同盟,以及韩日关系的改善和加强韩美日合作等都会有反作用。但是,一般韩国老百姓是否这样认为,从舆论的变化当中可感到是不同的,这可能与衡量朝鲜和朝核引起的国家安全的担忧或南北朝鲜紧张关系或与周边国家关系上的各种摩擦矛盾有关,一般老百姓对于战略调整是否正确或韩国自主性问题有没有,当然会非常担忧,但是表示认同“自由民主”的传统同盟美国表示的在安全保障上承诺和其“亲近感”的情结,也就认为还是需要依赖“70年同盟”美国者占为绝多数。这是目前朝核造成的安全忧虑非常之大的情况之下,对于派兵驻军队保障安全的70年同盟美国的信赖之大,这是自然的情结的反应。韩国上下当然也考虑这种亲美情结和过于依赖的战略对于其他周边国家安全的影响和反感,但是,在南北朝鲜如此敌对敌的特别分裂对决格局之下,优先估计自己安全这一点上韩国也不是特别的例外国家。   包括尹总统每个韩国人多少都明白,目前世界多元化的格局当中,过于“边倒美国”的战略选择,难免引起国内外的“韩国自主性”争议。韩国执政当局,也可能怕这种争议更深化国内反对声音。之所以,尹锡悦总统他不仅强调传统韩美同盟对于韩国过去现代化发展上的贡献,而且持续不断强调了不同与过去的韩国的国际地位和“民主自由价值连带”的必要性,以及与美国不仅发展安全同盟还要发展“新经济科技安全同盟”其对于韩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如此明示期待韩美两国全面合作不仅对于韩国安全至关重要,而且韩国经济社会发展未来也要非常必要,以希望稀释可能引起过渡边倒美国而丧失独立自主性的疑虑,也同样明白表示包括中国和俄国等其他周边国家的坚定友好和相互尊重的立场。正如韩国总统部评价,此次韩美首脑会谈使韩美同盟立足于价值同盟,树立安全同盟、经济同盟、技术同盟、文化同盟、信息同盟的五大支柱,两国有望在这五大领域深化合作,创造协同效应,共建“迈向未来、付诸行动的韩美同盟”。

  但是,因为韩美关系上的权力非对称的观点为非常清楚,因此难免两国关系议题上那种自主性问题的情结自然为非常敏感,而且这是政治上非常容易被利用而折腾的情结题材。将来若在加强韩美安全同盟和强化韩美日安全合作议题和过程当中,若发生一点点的摩擦,可联想或与美方任意大国地位强制于韩方的倾向有关的话,韩国舆论或政治精英之间,在情绪上瞬间出现韩国的“独立自主性”问题的挣扎,这是随时发生可能也是难免的,要看尹锡悦总统如何和解的领导了。   中韩对彼此认知差别大 韩朝中美之间需找到战略合作突破口

  中美战略竞争常态化,发生在全球范畴的多层次和多局面,其中围绕在分裂的南北朝鲜也就是朝鲜和韩国的议题上也能非常清楚地看到,长期的中美竞争和冲突的基本格局没有变化。韩国人历来统称的现代周边“四强”,包括中国、美国、日本和俄国,其中普遍认定在当代围绕韩半岛战略议题上的“两强”就是中国和美国。这“两强”从二十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是攸关半岛安全议题的核心大国。因为时代的变化和世代交替的原因,实际上瞭解中、美两大国对于韩半岛的战略竞争的正确认识者可能不如以前,或因种种的原因偏面性的认识者也难免增多。目前,南北朝鲜分裂格局是从二次大战以后当时苏联和美国划“三八线”而开始的,这一点韩国或周边国家都非常明白。但是,目前分裂南北朝鲜的分界线不是那个“三八线”,而是韩战结束而签署的《停战协议》重新划分分界线的。发生韩战的原由各方还有不同的观点和争论,但最后《停战协议》是由朝鲜、中国和美国的军队代表来签署的。虽然当时韩国政府拒绝签署《停战协议》,但那个停战线就是目前分割南北朝鲜的分界线,只是从1992年韩中建交以后其“战争归责问题”,韩国和中国的政府之间不再争议罢了。尹锡悦总统在美国议会的演讲当中提出韩中之间引起争议的“长津湖战役”,正如中美韩朝的四方纪念这个战争的政治含义不同一样,可能各有不同的见解和解释,但在韩半岛也就是朝鲜半岛上曾经发生过一场非常激烈的战役,这个事实是谁都无法否认的,若从韩国人的情结来讲,“长津湖战役”也是确定韩朝分裂的标志性战役之一了。

  冷战时期,中美在韩半岛的战略竞争更为明确,虽然中国在朝鲜战争停战以后从朝鲜马上撤军,再没有派兵驻扎于朝鲜境内,但从中国和朝鲜之间地缘战略位置关系和韩、美的战略认知上,中朝之间按照协议进行军事合作的可能绝不弱于韩美军事战略关系。从这种中美“两强”与南北朝鲜军事合作的格局来看,目前中国和美国的战略竞争常态化更深远地影响着朝鲜和韩国的安全议题。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美关系处于冷战范式的时候,韩国和中国关系也处于隔绝的冷战状态。但之后在邓小平时代开始的改革开放,和平和发展为主线的国家关系范式的变化当中,中国和美国也抛开了过去冷战思维范式,强化了两国全方位交流合作关系,使韩中关系也打破了隔绝冷战格局,从而发展成目前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这种中美“两强”的合作为常态的时候,韩中双边关系自然也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   此后,中美“两强”关系重新定位,开始战略竞争常态化之时,正好韩国由民主进步派的文在寅总统来执政,他选择了在中美关系上尽量保持亲中疏美的“战略模糊”,其中典型就是所谓的韩中之间默认的“萨德三不”,他以期望在中国合作之下改善对朝鲜关系和解决朝核问题而重新建立半岛的新和平体制。但是,中美之间渐渐深化战略竞争常态的大背景之下,朝鲜反而强化拥核导弹计划,以“萨德三不”来探索的韩中战略合作没有克服中美矛盾,难助建构文在寅总统所主张的“新韩半岛和平体制”而最终失败。韩国老百姓和政治精英都清楚看到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之下,文在寅政府所想建构的新朝美关系的失败,而且每日听到、看到朝鲜坚定拥核战略和新型飞弹的快速发展而半岛安全受到历史性威胁以及南北朝鲜关系重新回归于完全隔绝状态的情况下,韩国老百姓在2022年总统大选当中选择了明示亲美政策的尹锡悦总统的保守派政权。

  这次尹锡悦总统执政一周年之际的美国国宾访问,其过程和结果,以及其期间的有些发言,可能都触及了中美战略竞争的环节以及影响韩中关系的内容。韩国和美国签署的《华盛顿宣言》是建立更制度化的核安全战略协商机制,美国给韩国的核保护伞的制度化非常清楚明示了“一边倒”于美国的韩国军事安全战略,这当然难免触及到中国的安全战略,引起了中国的强烈反对之声。若中美之间战略竞争加剧常态持续或是无法寻找韩朝和中美之间战略合作的突破口,进一步“恶化”的关系在短期内可能是难免的。反过来说,若在朝鲜无核化或“半岛无核化”的安全战略议题上,中美或韩朝之间找到突破口的话,起码在韩中关系或围绕半岛议题的中美关系也会有大转机的可能。   韩国人非常清楚中美关系当中,中韩关系或美韩关系只是部分,但是从韩国立场来看则完全不同,韩中关系或韩美关系都是事实上韩国对外关系的核心。这是中美两国和韩国之间在各双边关系上所谓的权力非对称而所致的事实。于是,在中韩关系上,中方认知和韩方认知自然会大有差别,所以针对尹锡悦总统的一些言论和推进与美国的安全同盟以及韩美日战略合作,中国的说法在韩国方面听来可能会认为中国在威胁韩国,不要与美“狼狈为奸”,但从中韩建交以后韩国对中国政策来看,任何政权都从来没有设定针对中国的意图,只是希望相互尊重对方。

  韩、美、日恐形成“亚太小北约”?有待注意观察

  因种种原因没法信赖任何周边国家的朝鲜虽然强调自力更生,决定拥核导弹,但是无法摆脱安全困境,也没法振兴经济现代化,持续保持国家封闭。1991年,南北朝鲜签署的《南北朝鲜基本协议》和《非核化共同宣言》也无法成效。但是,韩中关系和韩俄关系在正常化之后快速发展,特别是韩中关系很快克服了那种冷战范式的政治理念的限制,短短三十年就实现了两国对外关系如经贸交流、留学生和旅客等人际交流上的在冷战时代任何人无法想象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钟成果是韩国政府展望未来想打破冷战阵营对立格局的努力和中国改革开放相互符合的结果。这样发展起来的韩中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打破冷战范式而建构的现实主义的功能主义交流合作范式的成功案例。

  因此,美国强调印太战略和中国强调“新型大国关系”而进入新战略竞争范式的时候,韩国政府非常担心重新陷入所谓“新冷战”范式的另类阵营战略竞争的局面,对韩国来讲是绝对想回避的对立格局。如朴槿惠总统的任期初期,也就是“部署萨德”之前推动了“东北亚和平合作构想”和“南北信赖进程”,文在寅总统提出了“新韩半岛和平机制”一样,都是在中美之间谋求平衡的一种“战略模糊”,以回避阵营对立的影响,并探索自主独立的外交路线。但是,在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局面加大且常态化之后,韩国政府的那种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寻找平衡的模糊的外交路线,无法把握战略平衡,反而在情结上使得韩中关系倒退。中国要求韩国自主性和“做自己的主人”,而美国则要求加强牵制中国的印太战略框架之下的军事同盟关系和韩日关系的改善。

  从韩国当政者的角度来讲是处于无可奈何的情景。尹锡悦总统执政以后,跟朝鲜提出了以无核化为前提的全面强化经济合作的“胆大的构想”,但朝鲜不理睬反而强化拥核战略,双方关系无法改善,安全困境更加恶化。而且,朝鲜在2022年8月发布《关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核武力政策的法令》(核武力政策法)明文立法,明示先发攻击权和永远不会放弃核武等。在这样的安全危机困境之下,尹锡悦总统就决定了中美之间要“选边”于美国的战略清晰,强化韩美安全同盟和韩美日战略合作,在中方看来,就是在构筑“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对抗”的“亚太小北约”模式。韩国精英或老百姓对尹锡悦总统的战略抉择的赞成者或反对者都认为,虽然尹锡悦总统说这种“一边倒亲美”和韩美日的战略合作是目前在朝鲜核问题持续恶化的情况之下不得不选择的新路径。但是,如中国方面批评,也容易会令韩国外交陷于另类困境,特别在安全上甚至会陷于夹在中美大国战略冲突之中的“狼狈困境”,而且因韩日之间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和领土争议而形成的“冰冻三尺之怨”也难以解开,何况尹锡悦总统和执政党面临的在野党占多数的国会和社会舆论反对压力也要克服,后续的发展如何有待注意观察。   解开朝核问题和东亚安全僵局需要新的“中国方案”

  韩国总统尹锡悦执政之后提出的“自由、和平、繁荣”的外交政策以及在印太战略之下的韩半岛构想(胆大的构想)的框架之下,对于朝核僵局提出的“威慑”(Deterrence)、“劝阻”(Dissuasion)和“对话”(Dialogue)的“3D”路径,无法由韩国单独进行。所以,韩国与美国加强核保护伞和安全同盟关系,构筑韩美日安全合作机制,一定有影响中国安全,中方对此不满和批评是当然的,也可理解。如果,要突破如此成型中如中国批评为韩美日之间的那种“拉帮结派、搞小圈子对抗的做法”非常需要一个转机,不然难以打破,只能等时间而变化。

  但是,从中美安全竞争来看,这个安全机制僵局的转机可能在台湾问题和朝核问题上面有窍门,所以转机也从这两个问题可谈。其中,中美之间,争论当中的核心议题是台湾问题,若在台湾2024年选举当中,基本承诺“九二共识”的中国国民党打败现在执政的民进党的话,和解的可能性大于持续挣扎。就朝核议题方面,在已经建立了韩美核保护伞的安全同盟和韩美日战略合作机制的情况之下,只靠从中国立场的批评和言论难以寻找解开这种朝核安全僵局的窍门,现在应该正好由中国来展示新“中国方案”的时候了。

  中美之间就中国周边的东北亚安全核心之一的“朝核问题”再讨论之前,不能不回顾前任韩国总统文在寅的政策。他因为朝鲜为父母故乡情结而且家族还在那里生活的原因,比任何韩国领导人都愿意从庇护朝鲜的立场来探索“半岛无核化”和集中南北朝鲜关系的改善。文在寅总统在任期间,以“韩半岛和平”为目标,进行的对朝政策的出发点,就是“不愿朝鲜崩溃、不追求吸收统一、不追求人为统一”等“三不”,也就是先承诺保障朝鲜政权的安全和南北朝鲜共存体制。2018年,他促成而开始的两次的朝美首脑谈判最终因无法获得成果而失败,此期间,朝鲜金正恩国务委员长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之间也进行了朝中首脑会谈来重新巩固中朝传统友谊,但朝鲜却坚持“自卫权”和“自力更生”持续发展核导弹的拥核战略,等于朝鲜没有落实中国在联合国决议中已经明示过的“朝鲜半岛无核化”,而目前这个战略僵局非常需要新“中国方案”和“中国角色”。   从2018年以后进行的一连串的朝韩、朝美和朝中的首脑会谈的进程和目前结果来看,朝鲜不仅不相信韩国和美国,在其安全问题上也没有那么信赖中国和俄国,只好信赖自己拥核。韩国人非常明晰地看到文在寅模式的失败和朝鲜的《核武力政策法》当中的拥核战略,也非常明白朝鲜政治体制的僵硬,因而,韩国人再选“第二个文在寅总统”是绝对不可能的,包括尹锡悦总统以后的韩国总统,不管属于保守或进步派都难以改变或疏忽目前尹锡悦总统所坚持的美国核保护伞之下的韩美安全同盟和韩美日战略合作架构。因此,目前情况来看,韩美日中四个国家当中,还可以与朝鲜进行战略合作对话的唯一国家就是中国了。

  解开这种朝核和“亚太小北约”结构的对决僵局,非常需要与以往不同的路径。美国和韩国对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半岛和平与稳定、对话与协商解决问题”的三原则或“双轨并进”的旧中国方案是有同意的,但这个原则性的方案目前从朝鲜的僵硬和韩美日构筑的“亚太小北约”的安全机制的对立格局来看,难以改变目前的僵局。中国方面如果重新设定新版“中国方案”给予保障朝鲜的安全承诺加强落实过程当中,或许可以参考美国压制韩国放弃核武开发的美国模式。另外,新版“中国方案”当中除了加强朝鲜的安全保障之外,扩大开放朝鲜旅游市场等中朝的全面交流关系和对朝鲜的各方面的投资也要进一步增多,如包括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朝鲜方案”。因为目前联合国对朝鲜制裁决议的原因以及朝鲜的改革开放政策不确实的现实,中国对朝鲜的支援和投资应该有限制,但是这个议题如果由中国主导的话,中朝、中韩、中美可谈的空间也非常之大。中国既然与韩国在30年的时间内发展成如此全面的双边关系,应该可以与朝鲜也如此开展。而且,从尹锡悦总统对朝鲜提出的“胆大的构想”的内容来看,若中国主动保障朝鲜安全加以引导朝鲜半岛完全无核化的进程,加上朝鲜同时落实改革开放政策的话,韩国方面则会大胆支援朝鲜,没有理由反对,反而会非常欢迎。

  新版“中国方案”当中除了加强对朝鲜的安全保障之外,同时也可向韩国进行与往不同更积极公开加强安全承诺的战略对话,这不仅使得韩半岛的安全议题上中国的发言权大大增加,也可以以此构筑中国和南北朝鲜的三方战略对话机制,并借以这个议题与美国加以沟通,甚至,如果再发展的话,中国可以主导朝鲜与韩美日的合作,也可以探索发展命运共同体的东北亚和平机制方案。

  (支援记者:郭至君)

韩国中国学研究中心理事,前加图立关东大学教授李奎泰(中评社资料照)

  中评社首尔6月23日电(记者 崔银珍)韩国总统尹锡悦上台之后展现的外交政策越来越引发了中国的关注和担忧,特别是今年四、五月份,与美国、日本领导人之间频繁互动,使得韩国国内外舆论引发热议,其中有不少批评之声。尹锡悦从上台之初一直强调与中国“相互尊重”,但却在台湾问题等事关中国核心利益的议题上多次发表不当言论,使得中韩关系变得更加微妙。日前,中评社记者在首尔专访了韩国中国学研究中心理事,前加图立关东大学教授李奎泰,他就当前韩国国内对中美日等国的认知、中韩关系、东亚安全格局等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他认为,解开当前朝核问题和东亚安全的僵局需要新的“中国方案”。以下为专访全文:

  韩国国内对尹锡悦外交认同度在增加亲美成大趋势

  针对尹锡悦总统的美国国宾访问之行以及紧接着在首尔举行的韩日首脑会谈和其结果,韩国国内舆论赞成和反对之声完全两极化。比如,他从美国归国之后,韩国盖洛普民意调查对尹锡悦总统国政支持度为33%,但“访问美国有没有助于国益”的选项上正负答应各为42%,之后,舆论趋势渐渐反转为支持者为占多数,如在5月9日公布的韩联社舆论调查中显示,对于尹锡悦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55.5%的受访者给予好评,40.7%则给予差评,执政“国民力量”党的支持者(90.7%)的好评率较高,在野的共同民主党支持者(73.4%)的差评率较高。

  此外,尹锡悦总统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首尔时隔12年为恢复韩日“穿梭外交”而举行韩日首脑会议之后,韩国《中央日报》和韩国盖洛普5月10日共同做的舆论调查显示,“强化韩美日安保合作”选项的“非常同意”为40.2%,“一定程度同意”为32%,也就是说,赞成共有72.2%之高,“非同意的”只有23.4%,一向反保守的韩国“湖南地区”的赞成也达到了57.8%,除了保守派(84.8%)之外,还有中间(70.9%)和进步(70.9%)派表示“同意”的也占多数,而且民调也显示,30代(82.1%)、20代(77.7%)等年轻世代的同意支持率也非常之高。同一个调查当中,对尹锡悦总统的职务肯定只有38.5%的数据来看,对于他的新外交战略受到国内的认同正在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