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学者共研中国式现代化与两岸融合
中评社北京8月31日电(中评社报导组)8月29日,第八届京台学者共研会在京举行,来自海峡两岸的9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期间,十余位两岸学者在大会上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与两岸融合发展”主题进行发言,不仅分析了当前两岸形势,还就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加深两岸融合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本届论坛由民革北京市委、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促进会联合主办,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中国政法大学台湾法学研究中心、北京中山文化交流协会、台湾丝路文化协会承办。
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周志怀表示,今年是汪辜会谈30周年。辜振甫曾在与汪道涵的争论中,语重心长地提出,“这一段历史,我们是看不到结果了,但我们要小心,不要把棋给下死了。”辜老在这里说的是两岸协商谈判的棋不要下死了。周志怀指出,两岸和平之棋会否被下死了?这是两岸都必须要面对的一份答卷。他认为,如果两岸和平之棋被下死了,今天我们讨论的中国式现代化与两岸融合发展的基础也就不存在了,一定要走出活棋和好棋,两岸才能实现和平发展与融合发展,两岸和平才有希望,和平统一才有希望。
台湾亚太综合研究院院长汤绍成表示,当前两岸的政治及经济交流受到较大影响,而文化交流及合作空间较大,如果说我们从文化着手,说不定可以走出一条路、打出一片天,缓和两岸的紧张情势。
台湾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潘兆民表示,面对台湾执政党民粹式的挑战,中国大陆决不能以更民粹回击,而应以智慧的包容心,不论蔡政府如何挑衅,如何反智,皆为大陆提供以智慧应对之良机,适足以彰显中国大陆“两岸一家亲”的宽容,及以善念回应仇恨的大爱之心,更表现出中国大陆保持理性、克制与利台的形象。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台事务研究中心主任谢郁表示,和平与发展始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轴和核心,也是中国式现代化五个重要特征之一。40年来,中国在和平发展的这条路上创造了发展的奇迹,14亿中国人告别绝对贫困,我们创造出一条被实践检验证明是可行的发展道路。她认为,和平与发展也是中国大陆在维护两岸关系发展前景中的初衷和目的,中国大陆有信心、有能力维护住两岸关系的大势不被逆转。首先,反“台独”反干涉就是在维护和平的前景,维护发展的前景。其次,推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深化两岸的融合发展,就是在维护和平发展的红利。
谢郁指出,现在的两岸关系又走到了一个历史的重要关口,所有维护两岸和平与发展的努力都值得期许。所有反对“台独”,避免两岸陷入战争的行为都值得鼓励。相反,所有危害两岸和平、制造“台独”分裂的行为都要坚决反对!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郑剑表示,无论美国的塑造战略如何演变,其埋设、制造、助推对手内部及外部矛盾冲突,舆论外交操纵与炒作,组织军事政治联盟,打代理人战争或亲自下场发动战争的手法,是一以贯之的。当前,美国正扎扎实实在台湾海峡塑造战争态势和认知。其有动力,有能力,有行动,有节奏,是一种典型的大战略手段运用,这也是其印太方向军事战略中的“重点工程”。美国为了“塑战遏华”,还不惜打破其前辈的战略戒律,进一步放日本军国主义出笼。
郑剑认为,当前,美国打着维护台海和平、保卫台湾“民主政权”名义,引诱与逼迫双管齐下,在台湾海峡拱火塑战,企图让无限期的战略绞杀、战争消耗,成为中华民族复兴难以逾越的门槛。如果海峡两岸特别是台湾同胞不认清这一点,如果中国大陆不在军事上持续提升能力以达到必要的程度,美国的战略野心就不会淡化、放弃,美国的战略冲动就不会节制、熄火,海峡两岸这一仗也就不可避免。至于战略消耗,已经是现在进行时,“台独”分裂势力和国际干涉势力是罪魁祸首。
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小衡表示,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的过程就是两岸中国人通过经济制度的建设为两岸中国人创造一个规范各自行为和共同参与经济事务范式,这一范式的建立也有机会成为未来两岸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的重要基础和平台。他认为,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就是用市场规则做实做细两岸经济融合最重要的抓手。
具体而言,曹小衡建议,在“两岸共同市场”的平台上可否先行开展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两岸相关方探讨可共建多层级有影响力的资讯、经济、科技和管理方面的平台,加深双方的互信和瞭解需求;其次,考虑在大陆制定重大规划时,尽可能吸收台湾方面人员以相应方式实质性参与;第三,鼓励两岸相同或相近产业内企业间信息技术共享,科技、管理人才的交流交往,齐头并进;第四,两岸相关人员可否在这一平台上讨论诸如共同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等议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张冠华表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是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基础动力,促成了两岸经贸关系的持续快速发展,给台湾经济带来重大利益。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是新发展阶段对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提出的新要求,有利于充分利用和把握大陆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大机遇,更深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当前,要善于因势利导、化危机为转机,推进两岸经贸关系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夯实祖国和平统一基础。
对此,张冠华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加快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相衔接,将两岸融合发展作为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对外高质量开放的重要内容与有机组成;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持续深化两岸同等待遇;三是以新经济发展持续为两岸产业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四是推动两岸产业链、供应链海外合作布局;五是完善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民间合作平台。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国发大陆所副教授刘性仁表示,在两岸融合发展历史的进程中,台胞参与大陆乡村振兴有着天然条件与优势,台湾的农业发展以及产业能与大陆互补,在互联网发展中直播电商带货也成为台胞参与大陆乡村振兴的新出路。他认为,未来两岸在推动乡村振兴的市场前景可期。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乡村振兴的实践上有专业性,亦即技术门槛;其次是在经营上的耗时较长,有时间上的滞后性;最后是台胞的实际参与程度较难,不仅是找到窗口还需要自身拥有专业技术,因此要推动两岸乡村振兴,需要的不是政策而是彼此的相适应以及互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