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两岸学者为融合发展献策
中评社北京8月22日电(记者 海涵)日前,2023年两岸关系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深化融合发展是与会两岸学者重点聚焦的议题。在主题发言环节,学者们从经贸、文化、社会等多维度分析了当前两岸融合发展现状并就相关问题建言献策。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有利于台湾经济稳定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张冠华表示,近期,在内外环境变化影响下,台湾经济增长波动性强、产业结构呈现逆向调整、产业发展不平衡加剧。民进党当局基于“倚美谋独抗中”政治路线,加力推动经济“脱中入美”,并将台湾半导体产业等优势产业地缘政治工具化,增大了台湾经济面临的外部风险。在全球经济新变局下,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是降低台湾经济发展风险、提升全球供应链地位和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30余年间两岸民间交流和经贸互动缓和了两岸间的政治紧张关系,并使两岸人民增进了彼此间的瞭解。”台湾政治大学两岸政经研究中心主任魏艾表示,马英九执政时期,由于两岸政治紧张关系和缓,再加上经贸互动和民间交流使两岸人民增进了彼此间的瞭解,硬件两岸社会经济融合的氛围。然而蔡英文政府不愿意承认蕴含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不仅使两岸达致的经贸协议难以执行,阻断了两岸政经整合的顺利推展,并且断绝了民进交流,导致两岸社会融合难以为继,同时美国“切香肠”式地背离一中原则,不断撩拨台湾危机的底线,使两岸关系陷入高度地缘政治风险中。一般认为,透过经贸交流合作和社会融合建立两岸的政治互信,是缓解两岸政治对立和军事对峙的最佳途径。
“尽管国际和两岸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两岸经济关系已具备特有的运行规律、积蓄了抵御风险的能量,仍将会向前推进。”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小衡指出,大市场是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平台、新阶段是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机遇、市场规则是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基础。面对新形势,两岸经济融合发展需要打造适应新形势的两岸合作的新范式,使两岸企业有更多机会携手跨越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各种障碍,找到新的、更大的合作空间。未来可聚焦一下几个方面:科技创新是深化两岸经济融合新动力;融入双循环是深化两岸融合新路径;强链补链是深化两岸融合新支点。
中国文化大学政治系教授杨泰顺重点谈及文化领域的融合发展。他表示,民进党“去中国化”的主张与作为林林总总,这些铺天盖地、有系统地“去中国化”,历经李登辉执政以来的一世代,确实已在台湾社会造成显着改变。如果两岸人民对文化认同存在巨大差异,毋庸置疑,两岸的统合也将面临更多阻碍。他提出,大陆有关机构可以考虑筹办中国文化基础知识测验,将结果纳入高校招生、企业招才的参考依据。当相当比例的台湾社会精英对中华文化产生学习的兴趣并具备相当的知识水平,他们的言行也必会扩散影响广大民众。若民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可以提升,两岸的统合也必然可以减少无谓的阻力。
台湾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副教授唐云明则从社会层面出发,提出可以分享社区防灾经验以促进两岸人民融合。他表示,随着疫情趋缓,两岸“和平繁荣、共创双赢”的交流共识必将形成。分享社区防灾经验,发挥人溺己溺精神,是促进两岸人民融合的一帖良方。由于重大天然灾害或疫灾的威胁已是全球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非海峡两岸所独有。基于“人类安全”的共同利益以及“人道救援”的普世价值,未来两岸发生重大灾害如何相互救援,必然是共同要面对的课题。
2023年两岸关系研讨会由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办,四川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承办,来自海峡两岸的有关人士和专家学者130余人参会。在“两岸关系与民族复兴”主题之下,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两岸关系前景与道路抉择”“深化融合发展与同胞福祉”两项子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中评社北京8月22日电(记者 海涵)日前,2023年两岸关系研讨会在四川成都举行。深化融合发展是与会两岸学者重点聚焦的议题。在主题发言环节,学者们从经贸、文化、社会等多维度分析了当前两岸融合发展现状并就相关问题建言献策。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有利于台湾经济稳定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研究员张冠华表示,近期,在内外环境变化影响下,台湾经济增长波动性强、产业结构呈现逆向调整、产业发展不平衡加剧。民进党当局基于“倚美谋独抗中”政治路线,加力推动经济“脱中入美”,并将台湾半导体产业等优势产业地缘政治工具化,增大了台湾经济面临的外部风险。在全球经济新变局下,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是降低台湾经济发展风险、提升全球供应链地位和竞争力的重要条件。
“30余年间两岸民间交流和经贸互动缓和了两岸间的政治紧张关系,并使两岸人民增进了彼此间的瞭解。”台湾政治大学两岸政经研究中心主任魏艾表示,马英九执政时期,由于两岸政治紧张关系和缓,再加上经贸互动和民间交流使两岸人民增进了彼此间的瞭解,硬件两岸社会经济融合的氛围。然而蔡英文政府不愿意承认蕴含一中原则的“九二共识”,不仅使两岸达致的经贸协议难以执行,阻断了两岸政经整合的顺利推展,并且断绝了民进交流,导致两岸社会融合难以为继,同时美国“切香肠”式地背离一中原则,不断撩拨台湾危机的底线,使两岸关系陷入高度地缘政治风险中。一般认为,透过经贸交流合作和社会融合建立两岸的政治互信,是缓解两岸政治对立和军事对峙的最佳途径。
“尽管国际和两岸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两岸经济关系已具备特有的运行规律、积蓄了抵御风险的能量,仍将会向前推进。”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所长曹小衡指出,大市场是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平台、新阶段是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机遇、市场规则是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基础。面对新形势,两岸经济融合发展需要打造适应新形势的两岸合作的新范式,使两岸企业有更多机会携手跨越深化两岸经济合作的各种障碍,找到新的、更大的合作空间。未来可聚焦一下几个方面:科技创新是深化两岸经济融合新动力;融入双循环是深化两岸融合新路径;强链补链是深化两岸融合新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