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长根答中评:陆生访台具有示范性

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仇长根(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香港7月15日电(记者卢哲)马英九基金会邀请大陆5校37位师生赴台交流于今日抵台。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仇长根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此次陆生赴台交流意义重大:一是有“突破性”;二是有“示范性”;三是有利“缓和”两岸关系。希望此次陆生赴台交流“启步”不是“止步”,期待此后两岸交流真正能热络起来。对于下一步如何推动两岸双向交流,仇长根提出了四个建议,包括:两岸未来,推动青年人双向交流是重中之重;城市交流,可推动两岸高校、智库交流;顺应民意,尽快恢复两岸各领域民间交流“正常化”;正视现状,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尽早恢复两岸官方接触。
   
  应马英九文教基金会邀请,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拟于7月15日至23日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等5所大陆大学36名师生抵台交流。在台期间,将与台湾大学、政治大学、中国文化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交流,并赴台北、台中、新北、新竹和花莲等县市参访。这是三年多来大陆高校首次组团赴台交流。

  仇长根认为,此次陆生赴台交流意义重大:一是,有“突破性”。仇长根说,客现上讲,陆生赴台交流停顿三年多有新冠疫情影响;主观上讲,有民进党当局人为阻挠政治因素所至。但无论如何,重启陆生赴台交流,有其积极正面的意义。二是,有“示范性”。在台湾,至今青年“马粉”不在少数,早先马英九带领台湾学生赴陆参访,受到两岸青年赞誉,现在大陆也允许陆生赴台交流,双向交流,踏出一步,对下一步两岸民间其它方面交流有示范作用。三是,有利“缓和”两岸关系。重启两岸青年交流,对于改善两岸关系、推动“双向”良性互动,都具有正面意义。希望此次陆生赴台交流“启步”不是“止步”,期待此后两岸交流真正能热络起来。   对于民进党当局今次特别批准允许陆生赴台交流,仇长根认为,七年多了,民进党当局施政对两岸交流一直采取“堵、限、断”的错误做法,对两岸关系的冲击和破怀性极大。此次,罕见特批允许陆生赴台交流,原因来之三大压力:一是,马英九此次邀请陆生团赴台交流,这在两岸关系史上影响极大。其实,台湾青年对两岸交流并不反感,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到大陆就读、就业、创业,参加“夏令营、冬令营”。二是,2024选举压力,青年选票至关重要,尤其“首投族”,“蓝、绿、白”三党都不敢大意。失青年人民意,无疑等于丢失选票,光靠开“支票”也没用。三是,中美关系出现“和缓”,两岸关系持续对抗,对比之下,不相协调,不符合时代。仇长根说,应该肯定,“交流总比断流好”“迟到总比不到好”,希望民进党当局少“算计”,为两岸交流多做“推手”。

  对于下一步如何推动两岸双向交流,仇长根提出了四个建议。建议一,两岸未来,推动青年人双向交流是重中之重。台湾青年不存在“天然独”问题。两岸不同社会制度也不是“拒统”的借口。但台湾方面“去中国化”教育,确实让青年人对大陆产生误读,对国家认同产生严重偏颇。两岸开放人员往来,至今约三分之二青年没来过大陆,如此必有“盲点”。因此,要加大力度促进两岸青年双向交流。

  建议二,城市交流,可推动两岸高校、智库交流。继续推进两岸青年交流的同时,鼓励两岸高校“结对”合作,增设诸如“智库交流论坛”,“学者交流论坛”,“学科交流论坛”等。如此,可使得两岸青年交流有更广阔的“平台”,逐步建立起交流的“机制化、规范化”,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交流“融合”质量。两岸高校交流与合作的“空间与潜力”很大。   建议三,顺应民意,尽快恢复两岸各领域民间交流“正常化”。此次陆生赴台交流,给两岸民间交流带来一丝“曙光”。事实上,两岸民间交流历经30多年,已建立起多种渠道,涉及到多个领域。通过交流,加深彼此认识,增进双方互信,不断厚植友情,增加“心灵契合”,这完全符合两岸民意。民进党当局应摒弃意识意态,为推动两岸民间交流创造条件,而不是设置障碍。

  建议四,正视现状,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尽早恢复两岸官方接触。仇长根说,解决台湾问题,两岸政治接触绕不开。民进党当局拒绝“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致使两会大门关闭。但岛内多家民调显示,近九成台湾民众支持“两岸对话,化解分歧”。同时,台湾民众不希望台海“兵凶战危”,不希望“台独”挑衅大陆,以维护台海和平与稳定。“既然有广泛的民意支持,民进党当局还怕什么?还等什么?”

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仇长根(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香港7月15日电(记者卢哲)马英九基金会邀请大陆5校37位师生赴台交流于今日抵台。华东师范大学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仇长根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时表示,此次陆生赴台交流意义重大:一是有“突破性”;二是有“示范性”;三是有利“缓和”两岸关系。希望此次陆生赴台交流“启步”不是“止步”,期待此后两岸交流真正能热络起来。对于下一步如何推动两岸双向交流,仇长根提出了四个建议,包括:两岸未来,推动青年人双向交流是重中之重;城市交流,可推动两岸高校、智库交流;顺应民意,尽快恢复两岸各领域民间交流“正常化”;正视现状,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尽早恢复两岸官方接触。
   
  应马英九文教基金会邀请,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拟于7月15日至23日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等5所大陆大学36名师生抵台交流。在台期间,将与台湾大学、政治大学、中国文化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交流,并赴台北、台中、新北、新竹和花莲等县市参访。这是三年多来大陆高校首次组团赴台交流。

  仇长根认为,此次陆生赴台交流意义重大:一是,有“突破性”。仇长根说,客现上讲,陆生赴台交流停顿三年多有新冠疫情影响;主观上讲,有民进党当局人为阻挠政治因素所至。但无论如何,重启陆生赴台交流,有其积极正面的意义。二是,有“示范性”。在台湾,至今青年“马粉”不在少数,早先马英九带领台湾学生赴陆参访,受到两岸青年赞誉,现在大陆也允许陆生赴台交流,双向交流,踏出一步,对下一步两岸民间其它方面交流有示范作用。三是,有利“缓和”两岸关系。重启两岸青年交流,对于改善两岸关系、推动“双向”良性互动,都具有正面意义。希望此次陆生赴台交流“启步”不是“止步”,期待此后两岸交流真正能热络起来。

Error:resultnotfoundinrespo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