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载皓:韩中关系要防进一步恶化 需有诚意
中评社首尔7月6日电(作者 黄载皓)韩国共同民主党代表李在明和中国驻韩大使邢海明的会晤争议结束两周多后,韩中关系仍存有积怨。邢大使的发言其实大部分是中国官员一直以来的礼节性发言,但由于“下注”发言,引发了不必要的误解和批评。邢大使的发言重点是进一步加强韩中关系,但在引发外交失礼争议的同时,也引发了尹锡悦政府的强烈反对。但韩中关系并不是因为此次邢大使的发言而突然恶化的,尹锡悦政府上台的过去一年,中韩两国政府和国民的相互不满不断积累,只是因为此次事件浮出水面,像似在想哭的时候挨了一耳光的感觉。
目前韩国国内对中国的认识是两国建交以来最差的。虽然不是最新调查,但与目前的情况不会有太大区别。去年12月24日,美国中欧亚洲研究所(CEIAS)等在4月11日至6月23日对1364名韩国成年男女进行的调查中,81%的人认为中国是“负面的”或“非常负面的”。这在56个被调查国家中是最高的。另外,在2023年5月26日清华大学战略安全研究中心发布的《关于2023中国国际安全前景的民意调查》中,38.4%的中国受访者对韩国表示“不友好”。其次是美国、日本和印度。对韩国持“中立”态度的占47.6%,持“友好”态度的占13.9%。
韩国的反华情绪有很多原因,但首先是来自对中国高压大国态度的反对心理。其次就是认为在部署萨德问题上,实际上不是韩国原因,而只把责任推给弱小的韩国。掠夺韩国历史文化的认识也占一部分,这种认识尤其对青年一代更强。
与此相反,中国的反韩情绪是因为韩国已经位于世界十大强国之中,但又不能自主独立外交,对中国提出无理要求。尽管如此,中国的反韩情绪相对低于韩国的反华情绪,这可能是因为中国作为大国更关心“对手”美国和国际局势,而对韩国关心则较少。另外,中国不少观众熟悉韩流电视剧,对韩国的软实力很友好。另外,虽然最近韩国对华贸易逆差现象持续了一年以上,但整体上与韩国经济的长期合作关系也减少了反感。
从笔者最近访问中国智库的情况来看,当地专家对尹锡悦政府韩中关系一年的评价不亚于萨德危机时期。尹锡悦政府在韩美日合作的过程中,为什么回避与中国的目光?本应靠近中国但又不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与上届政府把重点放在中国期间未能平衡与日本的关系有很大重叠。尹锡悦政府在剩下的4年任期内会呆呆地看着韩国大众认知恶化吗?难道中国会袖手旁观,而不是努力改善对韩认识吗?
今年6月18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会见了中国外交部长秦刚。这是自今年2月因侦察气球事件突然取消访华以来,时隔4个月的第一次。这次他的访问是为了美中两个强国的矛盾管理和冲突预防。秦部长强调,目前美中关系处于建交以来的最低点,但这不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两国应建立稳定、可预测、建设性的关系。对此,布林肯也回应了客观理性的对华认识必要性。两国外长同意在对话基础上开展高层交往和联合工作组讨论。但值得关注的是扩大人员交流和教育交流的协议。
(黄载皓:韩国外国语大学国际研究学部教授,韩国全球战略与合作研究院院长,中评智库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中评社首尔7月6日电(作者 黄载皓)韩国共同民主党代表李在明和中国驻韩大使邢海明的会晤争议结束两周多后,韩中关系仍存有积怨。邢大使的发言其实大部分是中国官员一直以来的礼节性发言,但由于“下注”发言,引发了不必要的误解和批评。邢大使的发言重点是进一步加强韩中关系,但在引发外交失礼争议的同时,也引发了尹锡悦政府的强烈反对。但韩中关系并不是因为此次邢大使的发言而突然恶化的,尹锡悦政府上台的过去一年,中韩两国政府和国民的相互不满不断积累,只是因为此次事件浮出水面,像似在想哭的时候挨了一耳光的感觉。
目前韩国国内对中国的认识是两国建交以来最差的。虽然不是最新调查,但与目前的情况不会有太大区别。去年12月24日,美国中欧亚洲研究所(CEIAS)等在4月11日至6月23日对1364名韩国成年男女进行的调查中,81%的人认为中国是“负面的”或“非常负面的”。这在56个被调查国家中是最高的。另外,在2023年5月26日清华大学战略安全研究中心发布的《关于2023中国国际安全前景的民意调查》中,38.4%的中国受访者对韩国表示“不友好”。其次是美国、日本和印度。对韩国持“中立”态度的占47.6%,持“友好”态度的占13.9%。
韩国的反华情绪有很多原因,但首先是来自对中国高压大国态度的反对心理。其次就是认为在部署萨德问题上,实际上不是韩国原因,而只把责任推给弱小的韩国。掠夺韩国历史文化的认识也占一部分,这种认识尤其对青年一代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