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锡堂:维护九二共识是对辜汪会谈最好纪念
中评社上海5月15日电(记者 束沐 海涵 李子宁)台湾辅仁大学两岸关系学教授潘锡堂日前在“纪念汪辜会谈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表示,“九二共识”是“辜汪会谈”的基础,也构成了两岸制度化协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两岸只有坚定维护“九二共识”政治基础,才是对“辜汪会谈”的最好纪念。
潘锡堂说,4月26日台湾海基会也举办了一场纪念“辜汪会谈”的座谈会,海基会董事长李大维在会上说“30年前的辜汪二老愿意在不预设任何政治前提之下展开会谈,这样的精神和原则值得深思”。李大维这样的表述是严重扭曲的。
潘锡堂表示,事实上,1992年两岸两会在香港协商文书验证议题的时候,双方达成了对一个中国这样一个前提原则的共识,同时容许双方对一个中国内涵定义的弹性诠释。只是当时并未用“九二共识”这四个字来指称,直到2000年这一共识才被赋予名字。也正是在1992年两岸两会达成的共识的基础上,才有了1993年4月份在新加坡举行的“辜汪会谈”。
潘锡堂说,“九二共识”是“辜汪会谈”的基础,也构成了两岸制度化协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两岸只有坚定维护“九二共识”政治基础,才是对“辜汪会谈”的最好纪念。
潘锡堂指出,“九二共识”本身就具有一种创造性模糊的意涵,但其基础是一个中国。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容许两岸有点弹性的空间,但是弹性不能违背一中原则。也正是存在这种创造性模糊,两岸才可以展开后续的协商,也才可以维持台海的和平。“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定海神针,不容回避也不容扭曲。
此次研讨会由全国台湾研究会、上海东亚研究所、旺报(旺中媒体集团)共同主办,由上海海峡两岸研究会、上海市台湾研究会联办,支持单位为上海太平洋国际战略研究所。这是疫后两岸交流逐步恢复以来,由两岸相关机构共同举办的、规模最大的线下两岸关系学术研讨活动。中评社就此次在上海举行的“纪念汪辜会谈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表述的观点作全面深入的报导。
中评社上海5月15日电(记者 束沐 海涵 李子宁)台湾辅仁大学两岸关系学教授潘锡堂日前在“纪念汪辜会谈三十周年学术研讨会”上表示,“九二共识”是“辜汪会谈”的基础,也构成了两岸制度化协商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两岸只有坚定维护“九二共识”政治基础,才是对“辜汪会谈”的最好纪念。
潘锡堂说,4月26日台湾海基会也举办了一场纪念“辜汪会谈”的座谈会,海基会董事长李大维在会上说“30年前的辜汪二老愿意在不预设任何政治前提之下展开会谈,这样的精神和原则值得深思”。李大维这样的表述是严重扭曲的。
潘锡堂表示,事实上,1992年两岸两会在香港协商文书验证议题的时候,双方达成了对一个中国这样一个前提原则的共识,同时容许双方对一个中国内涵定义的弹性诠释。只是当时并未用“九二共识”这四个字来指称,直到2000年这一共识才被赋予名字。也正是在1992年两岸两会达成的共识的基础上,才有了1993年4月份在新加坡举行的“辜汪会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