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编译:宝莱坞的危机

资料图:印度电影业

  中评社香港11月17日电(记者 乐国平编译)印度记者Tania Bhattacharya于11月11日在半岛电视台网站上发文,指出印度的著名电影基地宝莱坞如今遭遇了危机,票房惨淡,其电影作品缺乏优秀的故事情节,一味追求大牌巨星出演,和印度普通人日渐疏远,反而不如南印度的一些电影业新秀吸引大众。而流媒体服务平台的诞生,也令印度人民可以在网上及时欣赏到国际大片,这更是对宝莱坞电影造成严重打击。她认为宝莱坞需要放下身段,多与才华横溢的新人及平民电影人合作,创作出贴合大众的故事,这样才能重新振兴。以下是原文编译:

  今年是宝莱坞成立几十年来最艰难的一年。其由男性主导、故事情节薄弱或根本没有情节可言的历史悠久的模式,加上对明星不会犯错的信念,已经将印地语电影业带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其身份处于危机之中。

  Akshay Kumar、Aamir Khan和Ranbir Kapoor等许多印度最大牌巨星出演的大预算电影已经折戟了。失败的例子包括Kumar的Bachchan Pandey、Kapoor 的Shamshera和Khan的Laal Singh Chaddha——《阿甘正传》的印地语翻拍。

  Kapoor的另一部电影Brahmastra,即把《达芬奇密码》和漫威宇宙合而为一的片子,在首映时表现糟糕,以至于印度领先的院线公司Inox和PVR的股价暴跌。制片人和院线老板不得不削减票价以吸引更多观众入场,才收回预算。   那么印地语电影业出了什么事?这并不能归咎于人们在疫情大流行之后不来看电影,看看今年南印度电影业的惊人成功。史诗般的RRR和动作片Pushpa:The Rise(使用南印度的泰卢固语)是印度2022年表现最好的电影之一。RRR打破了记录,成为有史以来票房第三高的印度电影,全球票房约为1.6亿美元。南印度的卡纳达语电影KGF:2也是该国今年收入最高的电影之一。

  最近,王牌导演Mani Ratnam的作品Ponniyan Selvan:I,改编自经典的南印度泰米尔语故事,已成为该语言有史以来票房第四高的电影,也是有史以来票房第16高的印度电影。卡纳达语动作惊悚片Kantara则成为有史以来票房第三高的卡纳达语电影。

  印度电影经常遭遇抵制潮,尤其是来自现任总理纳伦德拉·莫迪领导的右翼政府的支持者,如果某部电影以政府批评者为主角,可能就会让观众望而却步。但是,Akshay Kumar的电影也失败了,可他一直是本届政府铁杆的支持者,并没有遭遇任何抵制活动。

  宝莱坞苦恼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缺乏故事。印度是一个渴望电影的国家,其流行文化主要由其电影业主导,尤其是宝莱坞。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普通印度影迷观看一部好的电影。

  在OTT服务(过顶内容服务,是一种通过互联网直接向观众提供的流媒体服务)出现之前,宝莱坞的大部分资金都用于制作老掉牙的电影,并且依赖于大牌明星。人们去电影院看粗制滥造的电影是常态。

  但现在,OTT平台上的内容种类几乎是无穷无尽的,印度观众可以尽情观看国际作品,例如最近发布的《权力的游戏》前传《龙之屋》,它打破了HBO的收视记录。有了这样的资源,印度观众凭什么去影院看零价值的电影?   这就是OTT平台为主流宝莱坞提供宝贵经验的地方,流媒体平台上提供的丰富内容并非凭空而来。OTT服务使电影制作人更容易与鲜为人知但才华横溢的演员合作,制作比传统宝莱坞所允许的更广泛的故事。该行业民主化,竞争也很激烈,因为观众是全球性的,而不仅仅是印度人,这有助于质量控制和突破行业故事的界限。

  由于薪酬更加公平和适度,因此初出茅庐的作家、导演、电影摄影师、制片人和演员,包括女性和来自代表性较低的社区的人,不会像在以前不受监管的行业中那样苦苦挣扎。例如,作为一个没有人脉的新人,我有机会与宝莱坞的资深人士会面、讨论和工作,这在五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无数作家、电影摄影师、导演和制片人也是如此,如果不是OTT平台,他们会贪图更稳定的工作。

  这并不是说宝莱坞的主流电影再也无法赶超他们的南印度同行最近取得的成功。一个好的故事是关键,事实上,这正是南印度电影人大放异彩的地方,通过不断解决普通人的困境来保持扎根于大众的能力。影片RRR和Ponniyan Selvan是围绕印度电影传统上忽视的真实历史事件建立的超现实叙事。同样,电影Kantara强调了印度大部分地区从未瞭解的沿海卡纳塔克邦部分地区的万物有灵论信仰。

  印地语电影也可以从今年引起观众共鸣的各种故事中寻找答案。其中包括诸如Jugjugg Jeeyo之类的电影,该电影讲述了因女性比丈夫更成功而产生的婚姻冲突; Bhol Bhulaiyaa 2,一部有趣的喜剧恐怖片;还有 Gangubai Kathiawadi,一部基于黑手党女王生活的犯罪剧,Gangubai甚至在泰国获得了瞩目。

  宝莱坞必须走变革之路才能生存,它必须倾听观众的意见,重点是提供多样性,涵盖故事的方方面面。

  印度是一个多元化的国家,有很多历史悠久的故事可以挖掘。我们需要尊重普通印度人对一个好故事的渴望,一个有趣、关乎大众和激动人心的故事,这是保持和大众联系的唯一方法,并且是电影业的生存之道。

资料图:印度电影业

  中评社香港11月17日电(记者 乐国平编译)印度记者Tania Bhattacharya于11月11日在半岛电视台网站上发文,指出印度的著名电影基地宝莱坞如今遭遇了危机,票房惨淡,其电影作品缺乏优秀的故事情节,一味追求大牌巨星出演,和印度普通人日渐疏远,反而不如南印度的一些电影业新秀吸引大众。而流媒体服务平台的诞生,也令印度人民可以在网上及时欣赏到国际大片,这更是对宝莱坞电影造成严重打击。她认为宝莱坞需要放下身段,多与才华横溢的新人及平民电影人合作,创作出贴合大众的故事,这样才能重新振兴。以下是原文编译:

  今年是宝莱坞成立几十年来最艰难的一年。其由男性主导、故事情节薄弱或根本没有情节可言的历史悠久的模式,加上对明星不会犯错的信念,已经将印地语电影业带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其身份处于危机之中。

  Akshay Kumar、Aamir Khan和Ranbir Kapoor等许多印度最大牌巨星出演的大预算电影已经折戟了。失败的例子包括Kumar的Bachchan Pandey、Kapoor 的Shamshera和Khan的Laal Singh Chaddha——《阿甘正传》的印地语翻拍。

  Kapoor的另一部电影Brahmastra,即把《达芬奇密码》和漫威宇宙合而为一的片子,在首映时表现糟糕,以至于印度领先的院线公司Inox和PVR的股价暴跌。制片人和院线老板不得不削减票价以吸引更多观众入场,才收回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