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观察:青年议题再成今届海峡论坛焦点

海峡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省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陈志勇(中评社 陆文煜摄)

  中评社厦门6月16日电(记者林艳陆文煜)海峡论坛至今已举办十五届,青年交流一直以来都是海峡论坛重要版块之一。去年海峡论坛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给部分参加海峡论坛的台湾青年回信,更是极大鼓舞了两岸青年参与两岸融合发展。中评社记者观察注意到,青年议题不仅受到今届海峡论坛组委会的高度重视,更成为十五届海峡论坛中最受媒体记者关注的焦点。

  首先,本届论坛持续聚焦两岸青年群体。据介绍,今年除了专门安排海峡青年论坛、两岸新媒体创享论坛、海峡两岸人才融合发展论坛等8场青年交流版块的活动外,其他活动也都注重在内容环节设置上贴近青年需求,关注青年、服务青年。其中,在就业创业方面,面向台湾青年提供1200多个就业岗位、1000多个实习实训岗位,发布更多惠及台湾青年的政策举措,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今年开放300个网络报名,对于网络报名的台湾青年嘉宾,针对性设计了福州、厦门、漳州、平潭4条线路,让台湾青年能够实地体验大陆发展建设、福建风土人情,瞭解增进两岸同胞福祉的政策措施。

  其次,青年议题是论坛新闻发布会重点。昨天下午,第十五届海峡论坛在厦门会议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中评社记者注意到,现场5个问题中的前两个问题所涉及的议题都与青年有关。福建省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陈志勇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了本届海峡论坛在推动两岸青年交流方面三个新举措:一是在就业创业方面提供就业岗位、实习实训岗位、编发10省(市)惠及台青政策,推动一批闽台青年乡建乡创项目签约落地,为一批台青台企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和项目融资对接平台;二是在学习生活方面,开展台湾青年大学生科技研学、青少年朱子文化研习营、两岸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等;三是在互动交流方面,举办青少年体育比赛、两岸职业院校青年学生非遗作品展示和非遗技艺展演等活动。

新闻发布会现场(中评社 陆文煜摄)

  厦门市政府副市长庄荣良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则重点介绍了厦门市一年来采取的具体举措和工作亮点:一是健全机制优服务。坚持以人才服务人才理念,设置就业创业助力站、成长导师工作室等项目,为台湾青年提供创业项目推介等针对性辅导。依托大数据匹配上下游企业,联合搭建个性化的产学研融合平台,为海峡两岸青年创新创业量身定制“全过程”服务;二是以情促融共成长,携手开展“两岸青年围炉欢享汇”等活动,让台湾青年感受厦门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第一站”的关心与温暖;三是搭建平台创未来,开展台湾大学生在厦暑期实习工作,组织台湾青年参与“创青春”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活动,进一步推动海峡两岸青年人才交流合作。

  再者,两岸四地媒体高度关注青年议题论坛。在今天举行的多场分论坛中,其中海峡青年论坛最受关注。第二十一届海峡青年论坛今天上午在厦门开幕,活动主题为“青春同心创未来携手打拼谋复兴”。中评社记者注意到,这场论坛也非常火爆,来自两岸四地的媒体记者非常踊跃报名,累计超过80余位媒体记者。

新闻发布会现场(中评社 陆文煜摄)

海峡论坛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省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陈志勇(中评社 陆文煜摄)

  中评社厦门6月16日电(记者林艳陆文煜)海峡论坛至今已举办十五届,青年交流一直以来都是海峡论坛重要版块之一。去年海峡论坛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给部分参加海峡论坛的台湾青年回信,更是极大鼓舞了两岸青年参与两岸融合发展。中评社记者观察注意到,青年议题不仅受到今届海峡论坛组委会的高度重视,更成为十五届海峡论坛中最受媒体记者关注的焦点。

  首先,本届论坛持续聚焦两岸青年群体。据介绍,今年除了专门安排海峡青年论坛、两岸新媒体创享论坛、海峡两岸人才融合发展论坛等8场青年交流版块的活动外,其他活动也都注重在内容环节设置上贴近青年需求,关注青年、服务青年。其中,在就业创业方面,面向台湾青年提供1200多个就业岗位、1000多个实习实训岗位,发布更多惠及台湾青年的政策举措,为台湾青年在大陆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多便利。今年开放300个网络报名,对于网络报名的台湾青年嘉宾,针对性设计了福州、厦门、漳州、平潭4条线路,让台湾青年能够实地体验大陆发展建设、福建风土人情,瞭解增进两岸同胞福祉的政策措施。

  其次,青年议题是论坛新闻发布会重点。昨天下午,第十五届海峡论坛在厦门会议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中评社记者注意到,现场5个问题中的前两个问题所涉及的议题都与青年有关。福建省政府台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陈志勇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了本届海峡论坛在推动两岸青年交流方面三个新举措:一是在就业创业方面提供就业岗位、实习实训岗位、编发10省(市)惠及台青政策,推动一批闽台青年乡建乡创项目签约落地,为一批台青台企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和项目融资对接平台;二是在学习生活方面,开展台湾青年大学生科技研学、青少年朱子文化研习营、两岸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等;三是在互动交流方面,举办青少年体育比赛、两岸职业院校青年学生非遗作品展示和非遗技艺展演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