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荣恭语中评:候选人不能空言和平
中评社台北6月11日电(记者 张嘉文)在当前台海兵凶战危的形势下,角逐台湾大选的三位候选人一致高声诉求两岸和平。中国国民党前副秘书长张荣恭接受中评社采访指出,和平不是靠口号或呼吁即可达成的,须靠可行的途径,而曾经行之有效的九二共识既然分别遭到赖清德、柯文哲否定,他们实际上已没有能力实现两岸和平,就看侯友宜如何表态了。
张荣恭说,近年国际社会显着提高对台海局势的关注,国际投资者则对台湾怯步,反映的是两岸双方当局关系愈趋紧张,台湾也被迫加强“备战”。回顾2008至2016年国民党执政期间,台海局势完全不劳国际社会关注,因为那八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双方当局良性互动,台湾民众根本不愁战争会来临。
近七年来,形势逆转,原因在于蔡英文拒不认同本已存在的九二共识,赖、柯又正步此后尘。侯友宜则仍未有明确说法,其实,这是侯无法回避的根本性课题,也是台湾能否保有安全环境及民众能否安居乐业的前提。
张荣恭分析,民进党赖清德坚持“台独”、反对九二共识,这与大陆形成对撞态势,不仅绝对达不到和平,连避战都谈不上,反而是在引战。也就是说,若由他执政,台海局势只会在沿袭蔡英文失败的两岸政策下,更加恶化,甚至引发军事对决。
赖清德做不到避战,柯文哲做不到谋和,具有讨论价值的是侯友宜的主张将如何?已获国民党提名的侯友宜,一直避谈九二共识。亦即国民党避战谋和的途径本已客观存在,这可证诸马英九在位时,台湾获致国际空间及经贸利益,所以侯顺着党章、政纲即可,若持续给人以闪躲犹豫的印象,绝不利于号召响往和平的选票。
张荣恭认为,今年四月侯友宜访问了新加坡,却未掌握此一重大时机,因为适逢辜汪新加坡会谈三十周年。侯若能趁此行强调辜汪会谈的历史意义及两岸关系政治基础的重要性,格局和气势就完全不同了。又马英九也才于四月初完成首访大陆,各界评价甚高,而新加坡为更具意义的2015年“马习会”之地,侯若能趁此行讲明两岸必须重建政治互信及再造和平高峰,就积极回应了台湾民意所需与国际社会期待,但他没有善加发挥,至为可惜。
况且仍需回答所求之同与所存之异何在?按照“宪法”、两岸条例及1992年两岸会谈,两岸之同无疑为一中原则,双方之异为一中涵义,才能进而求同存异,共议双赢。因此,历史事实和党的理论,其实都很清楚,如果刻意加以模糊,将无从应对日益严峻复杂的台海局势。
张荣恭表示,侯友宜还须避免“杯水论”变成“两国论”。侯称“中华民国”是杯,台湾是水,杯破水覆,所以要捍卫“中华民国”才能保护台湾。
然而应知,根据“宪法”与两岸条例,大陆乃台湾之外的“中华民国”领土,所以两岸同属“中华民国”或同属一个中国,那么杯中就不能装满称为台湾的水。否则把大陆排除在杯外,等同于陈水扁鼓吹的“中华民国是台湾”、两岸“一边一国”,也无异于蔡英文、赖清德的两岸“国与国互不隶属”,而这些都是“违宪”论调,只会制造台海动荡。因此,杯中除了台湾,尚须保留称为大陆的空间,两岸才得以在一中架构下合作互利。
赖清德不改“台独”立场,是奢谈避战;柯文哲拒九二共识,是奢谈谋和。侯友宜既避战亦谋和的门路,实在毋庸另寻,以免自丧王牌又徒劳无功,就看在什么时间点振臂一呼,堂堂指明中国国民党既有的和平途径。
中评社台北6月11日电(记者 张嘉文)在当前台海兵凶战危的形势下,角逐台湾大选的三位候选人一致高声诉求两岸和平。中国国民党前副秘书长张荣恭接受中评社采访指出,和平不是靠口号或呼吁即可达成的,须靠可行的途径,而曾经行之有效的九二共识既然分别遭到赖清德、柯文哲否定,他们实际上已没有能力实现两岸和平,就看侯友宜如何表态了。
张荣恭说,近年国际社会显着提高对台海局势的关注,国际投资者则对台湾怯步,反映的是两岸双方当局关系愈趋紧张,台湾也被迫加强“备战”。回顾2008至2016年国民党执政期间,台海局势完全不劳国际社会关注,因为那八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双方当局良性互动,台湾民众根本不愁战争会来临。
近七年来,形势逆转,原因在于蔡英文拒不认同本已存在的九二共识,赖、柯又正步此后尘。侯友宜则仍未有明确说法,其实,这是侯无法回避的根本性课题,也是台湾能否保有安全环境及民众能否安居乐业的前提。
张荣恭分析,民进党赖清德坚持“台独”、反对九二共识,这与大陆形成对撞态势,不仅绝对达不到和平,连避战都谈不上,反而是在引战。也就是说,若由他执政,台海局势只会在沿袭蔡英文失败的两岸政策下,更加恶化,甚至引发军事对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