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兵:助力“一国两制”实践融合化研究

南开大学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晓兵(中评社 苗鑫摄)

  中评社北京11月5日电(实习记者 苗鑫)11月2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传承践行‘一国两制’历史文化暨2023版‘一国两制’知识台历新闻发布研讨会”在北京举办。南开大学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晓兵围绕会议主题发言,他主要分享了三个方面的见解,包括关于二十大的学习体会、如何对“一国两制”实践进行融合化研究以及有关做“一国两制”理论研究的几点提炼。

  第一,关于二十大的学习体会。他表示,二十大报告里提到关于“一国两制”的两个基本论断都是非常站高望远的,一是把“一国两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度衔接,二是把“一国两制”实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度连接。这两个连接在二十大报告里显得非常突出,可以说是时代主题的强音。“一国两制”实践是真正站在了中国改革开放深化、国家治理、“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等方面。“一国两制”深度融合三大主题,一是国家统一,二是国家经济建设、现代化建设,三是世界的和平发展,也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问题。研究“一国两制”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境界层次,也能拓展领域和视野,深化对很多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第二,如何对“一国两制”实践进行更加融合化的研究。他表示,通过筹办“一国两制”书法展,在探索从学术走向社会生活领域的“一国两制”融合化实践。他指出,香港未来要建中外艺术文化交流中心,单靠自己并不能完成这个任务,还需要联络内地各个省市,把具有历史分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这样一个国际的舞台上、在香港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中,进行传播与展示,形成在中国硬实力提升情况下软实力的呈现。这是接下来做“一国两制”研究应该做的一个转型。   第三,有关做“一国两制”理论研究的提炼。他表示,官方对于“一国两制”实践提出守正创新,实际上符合中华传统文化里的“知行合一”。“一国两制”提出来时,“行”是靠一代代人去做的,“行”有时走在理论的前面,有时理论和认识又走在了“行”的前面。所以“知行合一”和“一国两制”守正创新的深度结合,非常完美的体现了中国人的底层逻辑和智慧。孔子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不论是宪法还是基本法,徒法不足以自行,需要一代代人在这个过程中把规律找到,把理念以及对“一国两制”实践的认识,包括基本法法理学的体系构建理论构建,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总结、概括和提炼。不能单靠基本法章节体系,而是要在实践中去发现“道”,即官方所说的“一国两制”实践的基本规律。

  他还表示,对于“一国两制”认识要有强烈的高度自觉。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有“心不唤物,物不至”的理念,如果不能深入参与到“一国两制”实践进程中,也不可能成为“一国两制”实践的见证者、参与者、贡献者和受益者。他认为,研究基本法也好,参与社会活动也罢,包括在港澳和内地之间游走,都能够深刻感受到这一点。如果内心没有对“一国两制”实践、规律和理论的强烈参与、捕捉以及思考的话,“一国两制”很难往前推进。

南开大学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晓兵(中评社 苗鑫摄)

  中评社北京11月5日电(实习记者 苗鑫)11月2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传承践行‘一国两制’历史文化暨2023版‘一国两制’知识台历新闻发布研讨会”在北京举办。南开大学台港澳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晓兵围绕会议主题发言,他主要分享了三个方面的见解,包括关于二十大的学习体会、如何对“一国两制”实践进行融合化研究以及有关做“一国两制”理论研究的几点提炼。

  第一,关于二十大的学习体会。他表示,二十大报告里提到关于“一国两制”的两个基本论断都是非常站高望远的,一是把“一国两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度衔接,二是把“一国两制”实践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深度连接。这两个连接在二十大报告里显得非常突出,可以说是时代主题的强音。“一国两制”实践是真正站在了中国改革开放深化、国家治理、“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倡议落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中国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等方面。“一国两制”深度融合三大主题,一是国家统一,二是国家经济建设、现代化建设,三是世界的和平发展,也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问题。研究“一国两制”不仅能够提升我们的境界层次,也能拓展领域和视野,深化对很多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第二,如何对“一国两制”实践进行更加融合化的研究。他表示,通过筹办“一国两制”书法展,在探索从学术走向社会生活领域的“一国两制”融合化实践。他指出,香港未来要建中外艺术文化交流中心,单靠自己并不能完成这个任务,还需要联络内地各个省市,把具有历史分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今天这样一个国际的舞台上、在香港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中,进行传播与展示,形成在中国硬实力提升情况下软实力的呈现。这是接下来做“一国两制”研究应该做的一个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