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韬语中评:宋涛会马英九讲话传递同胞大爱
中评社北京4月2日电(记者 海涵)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日前在武汉东湖宾馆会见中国国民党前主席、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一行。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彭韬就此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宋涛主任在会见时的讲话强调了“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血脉相亲、文脉相承,表达了大陆对于推动两岸交流,特别是青年交流的积极意愿,重申瞭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宣示了两岸同胞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决心与意志。宋涛多次强调“两岸同胞是一家人”,这一方面是传递同胞大爱,彰显手足情深,突出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另一方面也是强调了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利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和“两岸一家亲”的思想理念。
对于会见中宋涛的讲话内容,彭韬表示,第一,充分肯定了马英九个人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交流、务实合作方面的贡献与成就。宋涛首先转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马英九先生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并对马英九做出非常高的认可与评价。众所周知,马英九执政8年是两岸关系历史上最好的8年,两岸“外交休兵”、经贸合作,尤其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订和实现“大三通”意义重大,两会恢复了机制化会晤,签署了23项协议,不但打开了两岸互通有无的大门而且两岸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大大降低了台海的冲突和战争风险,也给两岸民众在台海之间经商、求学、观光等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好处,形成两岸大发展、大合作、大交流的新局面。而且两岸之间的直接沟通和接触层级也有质的突破:不仅两岸事务首长在2014年实现了直接会面,2015年11月的“习马会”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
第三,表达了大陆对于推动两岸交流,特别是青年交流的积极意愿。宋涛说欢迎马英九大陆参访团中的台湾青年常来,也欢迎更多的台湾青年到大陆走走看看、追梦圆梦,要和平、要发展,要交流、要合作,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应该说两岸交流与合作,是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产物,也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毕竟“交流比交恶好,对话比对抗好”。两岸保持合作、交流不断且进一步发展,使两岸的人民互相瞭解,也能使两岸的融合发展更进一步。当前两岸之间的交流因疫情已中断好几年,宋涛热切希望能借此机会推进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年轻人之间的友好往来,两岸青年能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加深彼此认识瞭解,为两岸和平交往注入未来资本以及文化交融奠定坚实基础,毕竟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两岸关系的未来和希望。
第四,重申瞭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广大台胞的利益福祉系于两岸,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宋涛在讲话中提到两岸同胞都是中国人、一家人,家里的事都好商量、要多商量。我们愿广泛听取台湾同胞的意见,谁都不能把我们分开。这说明其一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两岸关系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两岸是不分彼此的“命运共同体”;其二两岸关系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不管台湾地区是哪个政党上台执政,只要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并认同其核心意涵,两岸的接触交往就不存在障碍,两岸关系就能春暖花开;其三广大台胞的利益福祉系于两岸,两岸关系好,台湾才会好。两岸同胞要交流、要合作、要发展,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是任何人任何势力都无法阻挡的。
宋涛在讲话中多次强调“两岸同胞是一家人”,对此,彭韬认为,这一方面是传递同胞大爱,彰显手足情深,突出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另一方面也是强调了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利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和“两岸一家亲”的思想理念。在新时代发展两岸关系,必须不断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以人民为中心”“两岸一家亲”的对台工作重要论述的领会和认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两岸人民的视角,急两岸人民之所急,想两岸人民之所想,争取台湾民心,为两岸和平统一创造条件。
马英九在讲话时表示,两岸关系可由双方自己和平解决。彭韬认为,这有以下几点内涵:第一,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也说明作为中国的内政问题,两岸的问题只能由两岸的中国人来决定。说明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和外部势力干涉,是马英九一以贯之的立场态度。
第二,强调和平解决,说明维持台海和平仍是两岸之间彼此的最优选择,表达了马英九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期盼与渴望。也就是说他认为只有坚持两岸和平,才能保持两岸稳定发展,保障两岸民众的福祉利益。
谈及马英九此次大陆行的意义,彭韬表示,马英九此次大陆行对推动两岸交流,发挥历史连接,启迪观照未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正面影响和积极作用。一是,起到了推动两岸交流作用。马英九赴陆为两岸建立政治互信、开展交流对话及协商会晤提供了必要前提,也有利于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和先决条件,有利于两岸化解风险、消除分歧、扩大交往、拉近距离、共话发展、共谋福祉。
三是,起到了启迪观照未来的作用。正值马英九访陆之际,蔡英文也开启了她的窜美之行。一边是马英九试图推动两岸教育、经济、文化交流,重现疫后两岸交流的春暖花开;一边是蔡英文为谋取政治利益,不顾台湾民众福祉将其绑上“台独战车”。这也有利于让更多民众看清楚谁是“爱台”,谁是“害台”,在未来发展中,台湾到底何去何从?
彭韬说,对当下的两岸关系而言,马英九访陆无疑是一剂“强心针”,不但加强了人员往来,扩大了各界交流,加强了善意沟通,增进了相互瞭解,更加强了精神纽带,推动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相信通过双方的努力,未来大陆将会更进一步持续推动两岸交流交往,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促进两岸同胞凝心聚力,共同开创两岸美好未来。
中评社北京4月2日电(记者 海涵)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宋涛日前在武汉东湖宾馆会见中国国民党前主席、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一行。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彭韬就此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宋涛主任在会见时的讲话强调了“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血脉相亲、文脉相承,表达了大陆对于推动两岸交流,特别是青年交流的积极意愿,重申瞭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人自己的事,宣示了两岸同胞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决心与意志。宋涛多次强调“两岸同胞是一家人”,这一方面是传递同胞大爱,彰显手足情深,突出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另一方面也是强调了保障台湾同胞福祉利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和“两岸一家亲”的思想理念。
对于会见中宋涛的讲话内容,彭韬表示,第一,充分肯定了马英九个人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两岸交流、务实合作方面的贡献与成就。宋涛首先转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马英九先生的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并对马英九做出非常高的认可与评价。众所周知,马英九执政8年是两岸关系历史上最好的8年,两岸“外交休兵”、经贸合作,尤其是《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订和实现“大三通”意义重大,两会恢复了机制化会晤,签署了23项协议,不但打开了两岸互通有无的大门而且两岸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大大降低了台海的冲突和战争风险,也给两岸民众在台海之间经商、求学、观光等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好处,形成两岸大发展、大合作、大交流的新局面。而且两岸之间的直接沟通和接触层级也有质的突破:不仅两岸事务首长在2014年实现了直接会面,2015年11月的“习马会”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