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林建岳谈香港疫后经贸机遇与前景
中评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林艳)2023年全国两会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常委、香港贸发局主席林建岳博士日前接受中评社独家专访,就香港应如何抓住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契机进一步加强全球经贸网络的开拓、如何把握住大湾区发展动力源、如何增强外资对香港投资的信心以及香港在国家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有着怎样的作用和使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林建岳表示,今天的香港需要全面对接国家规划,充分运用好“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他认为,在“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香港可以大显身手,成为对接“双循环”的重要桥头堡,为国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作出新贡献。
以下是具体问答全文:
中评社记者:当前世界疫情形势总体好转,经贸活动逐步复苏。您认为,香港应该如何抓住机会进一步加强全球经贸网络的开拓?近年来香港国际经贸中心地位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您如何看待香港的优势和机遇所在?
林建岳:我认为,香港的优势和机遇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香港一直保持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被国际机构评选为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地区之一,汇聚内地及全球资本、人才,拥有与国际接轨的自由开放的营商环境和成熟的普通法制度,近年在中央的支持和特区政府推动下,香港的创新科技产业等新领域亦出现明显的发展势头,为香港疫后的强劲复苏注入新动力。
二是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能够直接参与内地的庞大市场,同时与世界接轨,成为连接内地与世界的桥梁。这是香港得天独厚的优势,必须进一步发挥。
三是香港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香港的角色和定位,一直以来都是随着国家不同阶段发展战略作出调整和适应,并从中得到巨大的发展机遇。在国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将提供香港新一轮腾飞的机遇。
事实上,每当香港遇到挑战和困难的时候,国家就是我们最强大、最可靠及最坚实的后盾。从香港成功抵御亚洲金融风暴、应对沙士疫情以及国际金融危机,到落实香港国安法,完善选举制度,实现从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等,都说明国家始终是香港保持繁荣稳定的定海神针。今天的香港需要全面对接国家规划,充分运用好“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
在加强全球经贸网络方面,我们香港贸发局将会全力开拓香港的国际联系,聚焦以下工作:
一是鉴于线上商贸活动常态化,我们研发了崭新数码对平台“展览+”(Exhibition Plus),无缝连系贸易展览和网上采购平台,精准连接全球买卖双方,方便他们在展览前后继续洽商。
二是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行业形成协同效应,包括聚焦医疗及优质生活、创新科技、可持续发展等。在国际行业会议及展览上提供配对,促进商品化、市场化和投资机会。
三是在市场方面,我们聚焦内地尤其是大湾区的商机,为此我们开展了GoGBA(湾区经贸通)一站式支援平台、内地发展支援计划;我们亦会积极把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的机遇,争取早日成为当中一员。
中评社记者:受到2019年修例风波以及疫情影响,过去几年有不少外资撤离香港。当前香港正处在疫后复苏、重振经济的关键阶段,您认为,应该如何增强外资对香港投资的信心?
林建岳:我认为要增强外资对香港的信心,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讲好香港故事:
一是讲好“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五十年后也不变的故事。近年由于各种政治风波和动荡,一些人对“一国两制”的前途产生忧虑,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更借机炒作。习近平主席的七一重要讲话和二十大报告一锤定音:“一国两制”这样的好制度,没有任何理由改变,必须长期坚持!这不仅清楚表明中央充分肯定“一国两制”实践的成就和价值,而且明确宣示长期坚持“一国两制”不动摇的决心,消除了外界对“一国两制”的疑虑,大大提振了香港社会和国际社会对“一国两制”前途的信心。不少国际层面的商界人士都告诉我“一国两制”是香港最独特的优势,“一国两制”长期坚持,将令他们对香港前景更有信心。
二是讲好香港营商优势和前景的故事。从工商界的角度来说,国际社会最关心的是香港的经济和营商环境,香港对国家的最大价值也是经济,所以,我们要重点讲好香港独特营商优势的故事。当中,粤港澳大湾区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平台。随着大湾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香港与湾区的融合亦不断深化。讲好香港融入大湾区的故事,不仅可以外界看到香港与大湾区无可限量的广阔发展前景,而且可以让国际社会瞭解可以通过香港抓住大湾区的发展机遇。
三是讲好香港法治的故事。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香港的一大优势,也是外资对香港最关心的一个重点,特别是香港的普通法制度。香港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英汉双语普通法体系的司法管辖区,也是全国唯一的普通法司法管辖区,香港普通法与世界主要经济体属同一法源,令香港法律制度可以成为连通世界与内地的桥梁角色,也令到外资更放心到香港投资。
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完善特别行政区司法制度和法律体系”。习主席在七一重要讲话中特别谈到保持和发展“包括普通法在内的原有法律”,充分肯定香港的普通法制度,反映中央对于香港司法制度包括普通法的肯定和支持。我认为,香港社会应该更积极的向国际社会宣传好二十大报告的相关内容,令更多国际投资者瞭解到香港的前景和发展空间,对香港对国家更有信心。
中评社记者:去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李家超时表示,香港要“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更好融入国家发展”。我们知道,香港贸发局与30个国家及地区的香港商会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合作。您认为,香港贸发局在香港开拓国际合作中有着怎样的角色和作用?香港在国家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又有着怎样的作用和使命?
林建岳:“联通世界”是香港一大优势,香港既是国内大循环“参与者”,也是国际循环“中介人”。在“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香港可以大显身手,成为对接“双循环”的重要桥头堡,为国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作出新贡献。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工作值得推进:
一是推动香港与国际社会在医疗健康产业上的合作。在新冠疫情之下,医疗健康产业成为全球最瞩目、需求最殷切的产业,香港可以发挥联通中外的优势,配合国家“双循环”战略,将香港打造为亚洲医疗健康投资平台。2021年我们举行了首届亚洲医疗健康高峰论坛,汇聚来自全球主管医疗卫生的主要政府官员及组织、国际科研及医学界专家、投资者以及相关产业的商界翘楚、金融界专业人士和专业服务业代表等,讨论并分享他们在公共卫生、医疗科技、国际商贸合作及投资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及最新发展,共同探讨医疗健康产业的前景与商机。
去年开始,我们更推出了“国际医疗健康周”,当中包括“亚洲医疗健康高峰论坛”及“香港国际医疗及保健展”两大重点活动,利用香港作为亚洲医疗行业创新和投资中心的战略角色,涵盖一系列与医疗健康相关的展览、会议、研讨会、圆桌会议和交流活动等,促进亚洲医疗健康产业创新及投资交流,创造行业协同效应。
二是善用全球办事处宣传好香港。香港贸发局一直与各商会及业界紧密合作,利用全球50个办事处,并通过47个位于世界各地的香港商会与各地商界保持紧密联系。贸发局会善用其环球网络,全天候向海外商界推广香港最新发展,说好香港故事。贸发局更会聚焦东盟以至更广泛的RCEP地区及成熟市场进行推广。
三是为推动更多国际合作。贸发局将组织商贸访问团及内地企业投资考察团前往海外探索商机,并会邀请特区政府主要官员率领。与此同时,贸发局亦会不断优化“亚洲金融论坛”、“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及旗下多个行业会议的投资项目对接服务,全方位推动内地企业、香港专业服务及海外项目拥有者的三方合作。
我亦认为,香港在国家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可以扮演重要角色。一直以来,香港积极参与国家的改革开放,充分发挥“一国”之利和“两制”之便的优势,为国家贡献资金、技术、人才、国际市场经验等;香港受惠于国家高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巩固和提升了传统优势产业,并大力推动新兴产业。
数据显示,内地约三分之二的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和大部分金融投资,都经由香港进行。香港在过去12年,有7年更登上全球新股集资榜首,证明香港在国际融资方面的强劲实力。多年来,中央不断出台挺港政策,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双循环”战略中,都为香港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全球经济复苏,全球对资金需求持续,香港是全球、内地及东盟的重要融资中心。对内地来说,香港更是重要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我认为,当前香港更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和国家“十四五”规划,为香港经济开拓更大的市场和空间,也为国家深化改革开放作出更大贡献。
中评社记者:过去三年由于疫情等关系,香港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的进程受到影响。随着两地全面恢复通关,您认为香港应该如何把握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动力源,为香港经贸发展注入新活力?
林建岳:二十大报告明确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推进大湾区建设。我认为,香港应该把握两地恢复通关的契机,全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合作,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大湾区是重要的科技研究和生产基地,配合香港的大学科研优势和丰富的商品化、市场化经验,以及世界一流的国际融资平台,可与大湾区企业携手升级转型。我们将会继续推动两地创科企业合作,特别是以北部都会区作为两地创科合作的平台和基地。
第二,贸发局会推出针对性重点工作,例如,2021年推出的GoGBA一站式平台,协助港商融入大湾区市场。此外,贸发局亦将透过GoGBA一站式平台及今年5月举行、以“推动高质量发展・香港论坛”(Smart Hong Kong)和“港.潮流”(Chic Hong Kong)作为旗舰活动的“粤港合作周”,向内地及国际商界推广香港在大湾区的角色。
三是贸发局将会举行一连串的路演,涉及金融管理、法律服务、基建发展和房地产相关的范畴,我们也会继续积极参与内地商贸展览。
不少商界人士都说,香港的最大前景和优势在于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香港融入大湾区,等如将一个700多万人口的细小外向型经济体,变成一个8,000多万人口的庞大经济体,发展空间和潜力将不可估量。
中评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林艳)2023年全国两会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常委、香港贸发局主席林建岳博士日前接受中评社独家专访,就香港应如何抓住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契机进一步加强全球经贸网络的开拓、如何把握住大湾区发展动力源、如何增强外资对香港投资的信心以及香港在国家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有着怎样的作用和使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解析。林建岳表示,今天的香港需要全面对接国家规划,充分运用好“十四五”规划、粤港澳大湾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他认为,在“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香港可以大显身手,成为对接“双循环”的重要桥头堡,为国家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准,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作出新贡献。
以下是具体问答全文:
中评社记者:当前世界疫情形势总体好转,经贸活动逐步复苏。您认为,香港应该如何抓住机会进一步加强全球经贸网络的开拓?近年来香港国际经贸中心地位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您如何看待香港的优势和机遇所在?
林建岳:我认为,香港的优势和机遇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香港一直保持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被国际机构评选为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地区之一,汇聚内地及全球资本、人才,拥有与国际接轨的自由开放的营商环境和成熟的普通法制度,近年在中央的支持和特区政府推动下,香港的创新科技产业等新领域亦出现明显的发展势头,为香港疫后的强劲复苏注入新动力。
二是香港拥有“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能够直接参与内地的庞大市场,同时与世界接轨,成为连接内地与世界的桥梁。这是香港得天独厚的优势,必须进一步发挥。
三是香港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香港的角色和定位,一直以来都是随着国家不同阶段发展战略作出调整和适应,并从中得到巨大的发展机遇。在国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将提供香港新一轮腾飞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