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新:“一国两制”经济领域实践四大成功经验

王春新(来源: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7月7日电(记者林艳)中银香港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荣誉研究员王春新博士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表示,“一国两制”取得了巨大成功,为和平解决主权问题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国际示范。同时,他也重点总结了“一国两制”实践在经济发展领域方面的成功经验。他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一国两制”的实践是香港经济转型发展的首要条件。王春新表示,香港经过两次转型,从港口贸易转型为工业化,又从工业转型为服务业。90年代中期,香港经济已经初步转型成为以服务为主体的经济体,但怎么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服务业非常重要,这就是要转到哪里的问题。比如有人说是转到更高端的金融服务业,这一点其实香港已经实现了,但转到创新型经济则还未完成。他认为第三次转型是转向创新型经济,在这个过程中“一国两制”的体制非常重要,提供了非常稳定的经济发展基础。内地为香港经济转型和发展做了很多事情,比如CEPA、自由行、人民币业务、金融互联互通、IPO上市等,香港建立了中国企业境外融资的中心地位,这些都是回归以后“一国两制”体制下完成的。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一国两制”,很多东西无法实现。不管回归以来香港经济的增长速度是多少,整个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是首要条件。

  第二,以香港所长配合国家所需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一国两制”体制之下,香港用自身强项很好地抓住了国家发展的机会。比如,香港金融环境好,能够配合内地企业融资搞IPO、搞发行债券。王春新认为,香港具有国际化的重要优势,能够促进内地贸易、物流发展,促进整个国家对外开放和改革,从中也得到了贸易跟物流、商务的发展。投资方面也是以香港作为一个亚洲的投资国际投资与管理中心。目前为止,中国内地吸收的香港投资差不多超过12000亿美元,占内地投资的总量的55%以上,近年差不多占70%以上,这都是香港作为投资中心的强项。

  此外,王春新认为,香港还是“一带一路”国际服务枢纽,国家要搞一带一路的建设就必须利用香港优势,比如金融投资、物流、专业服务等长处。很多内地企业要走出去,带着“一带一路”项目去投资,都会以香港作为据点。比如三峡集团公司在巴基斯坦有四个水电站项目,为投资这四个水电站,它在香港就成立了一家公司,叫三峡(南亚)公司,并且做了三个事情:一是公司股权多元化,二是在香港进行大量融资,三是利用香港的专业法律服务。   第三,“一国两制”实践有利于香港再创新优势,进一步挖掘香港的发展潜力。比如人民银行与中银香港在2003年开始签《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协议》,2004年正式实施。正因为国家有需要,香港有金融条件,就把人民币离岸业务给做起来。从存款、贷款到交易到汇款到后来贸易结算,逐步发展到一系列衍生工具的交易,到现在资本市场有可能以人民币来进行股票交易。一步一步把业务推开,把香港打造成人民币最大离岸中心,这个也是给香港带来一个新的优势。此外,还有香港的科技创新优势。王春新表示,过去我们一直想做科技创新,像香港大学科研能力方面也都挺好。国家需要高质量发展,需要香港打造一个国际创科中心,把香港科创优势发挥出来,在挖掘已有优势基础上再创造出新的优势。再比如,香港是一个购物天堂,2003年香港购物发展比较好,但因为当时内地游客不占最大比重,日本游客比内地游客多。国家开放自由行以后,高峰期有5000多万人次从内地过来,就发挥了香港作为一个购物中心的优势。当然,还有专业化服务等方面优势可以挖掘,比如检测认证本来就有,如果内地有更大的需求,在“一国两制”下可以创造出更多的新价值。

  第四,一国两制实践有利于强化区域合作。王春新表示,大湾区合作从过去的市场行为变成今天的国家战略就是一个例子。过去只是单纯的市场行为,2003年以后变成由政府推动,再到大湾区战略出来变成是国家战略,就不完全是推动了。还有一个更高层次,这必须是在“一国两制”下才能做得起来。另外,香港跟东盟的合作也比较密切,国家跟东盟这些年的经贸关系会越来越密切,无形中也是在加强香港跟东盟的合作,因为香港在服务东盟跟内地的合作中是得到了很多好处。还有RCEP已经开始实施,香港2022年1月份也申请加入RCEP,未来RCEP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最有潜力的、最包容的区域协定,这个也是国家在推动。

王春新(来源: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7月7日电(记者林艳)中银香港经济与政策研究主管、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荣誉研究员王春新博士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表示,“一国两制”取得了巨大成功,为和平解决主权问题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国际示范。同时,他也重点总结了“一国两制”实践在经济发展领域方面的成功经验。他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一国两制”的实践是香港经济转型发展的首要条件。王春新表示,香港经过两次转型,从港口贸易转型为工业化,又从工业转型为服务业。90年代中期,香港经济已经初步转型成为以服务为主体的经济体,但怎么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服务业非常重要,这就是要转到哪里的问题。比如有人说是转到更高端的金融服务业,这一点其实香港已经实现了,但转到创新型经济则还未完成。他认为第三次转型是转向创新型经济,在这个过程中“一国两制”的体制非常重要,提供了非常稳定的经济发展基础。内地为香港经济转型和发展做了很多事情,比如CEPA、自由行、人民币业务、金融互联互通、IPO上市等,香港建立了中国企业境外融资的中心地位,这些都是回归以后“一国两制”体制下完成的。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一国两制”,很多东西无法实现。不管回归以来香港经济的增长速度是多少,整个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一国两制”方针政策是首要条件。

  第二,以香港所长配合国家所需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一国两制”体制之下,香港用自身强项很好地抓住了国家发展的机会。比如,香港金融环境好,能够配合内地企业融资搞IPO、搞发行债券。王春新认为,香港具有国际化的重要优势,能够促进内地贸易、物流发展,促进整个国家对外开放和改革,从中也得到了贸易跟物流、商务的发展。投资方面也是以香港作为一个亚洲的投资国际投资与管理中心。目前为止,中国内地吸收的香港投资差不多超过12000亿美元,占内地投资的总量的55%以上,近年差不多占70%以上,这都是香港作为投资中心的强项。

  此外,王春新认为,香港还是“一带一路”国际服务枢纽,国家要搞一带一路的建设就必须利用香港优势,比如金融投资、物流、专业服务等长处。很多内地企业要走出去,带着“一带一路”项目去投资,都会以香港作为据点。比如三峡集团公司在巴基斯坦有四个水电站项目,为投资这四个水电站,它在香港就成立了一家公司,叫三峡(南亚)公司,并且做了三个事情:一是公司股权多元化,二是在香港进行大量融资,三是利用香港的专业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