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货币供给不松不紧
笔者认为,汇率约束、银行成本、通胀水平,是把握明年货币政策取向的三个“锚”。
存款利率逐步下行
今年三季度以来,货币政策“汇率底”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一是化债初期降准预期的落空,代之以价格更贵的MLF;二是在岸不提降息,离岸主动管理(外汇交易量收紧)。笔者认为这是人行在稳增长与金融防风险的综合考量下,阶段性提升了汇率调控的政策顺位,而2024年这一考量同样重要。
基本面现状与汇率贬值双向承压下,人行呵护市场流动性的意愿依然明确,但结构性、有成本的工具更受偏爱:四季度以来对降准等低成本的资金投放偏向谨慎,多以逆回购、MLF有价工具超额续作的方式补充商业银行流动性,调控资金“量增价稳”。展望2024年,中美竞争的背景下“稳汇率”依旧是重要一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强调,“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除了“汇率底”,也得关注“汇率顶”。2024年美元走弱背景下,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在政策视角下并非无虞。观察历史上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指数的走势,汇率超调现象在人民币升值压力区间同样存在;且相对于贬值,人行对升值压力调控的经验与工具均偏少,2018年初与2021年末的两次升值超调均伴随着人行降准或降息的总量宽松操作,而后续回归合理水平也是主要受到外部事件驱动(贸易摩擦、疫情防控)而非政策调控。
因此,笔者提示在近期汇率市场深度不足的环境下,如果明年“人民币升”快于“美元降”或使得人行被迫进行额外宽松,毕竟升值超调的汇率也会拖累内地需求与通胀。
近年来内地银行“有些忙”,作为逆周期调节背景下稳经济和防风险的“第一线”,既要定向支持、降低实体融资成本;还是地方化债、房企风险化解的主力;本身还面临着金融供给侧改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