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梁坚:没有好处 台湾勿卷入美中贸易战

义守大学副校长李梁坚。(中评社 庄祖铭摄)

  中评社高雄12月26日电(记者 庄祖铭)台积电美国亚利桑那州厂第1期工程,预计2024年量产4奈米;第2期工程开始兴建,预计2026年生产3奈米制程,两期工程总投资金额约400亿美元。义守大学副校长、财经系教授李梁坚认为,如何让台湾在美中贸易战中去政治化或维持多方均衡关系,政府无旁贷,企业也必须精进自我,提升国际竞争力。

  台积电扩大在美国产线,除全球布局考量,显有美国压力,对台湾整体经济结构的冲击?李梁坚说,一定有影响,供应链厂商跟着出走,多少冲击台湾产业群聚效应。

  提升竞争力部分,李梁坚认为,台积电技术根留台湾且持续精进,最重要的是确保技术不会外流,台积电若要维系其产业竞争力,应该会想办法因应。政府也要站在保护企业的立场,让关键技术不外流,这也是政府应尽职责。

  李梁坚说,美中贸易战如何让台湾不要受害,持续维系经济竞争力、产业影响力,这是政府应该要做的事。企业经营有自己思考的逻辑,但不应涵盖太多政治方面因素,“对台湾没有什么好处”,涉入美中贸易战“何苦来哉”?

  台湾企业要永续发展,国际关系均衡状态最好,李梁坚说,如今蔡政府政策明显亲美,两岸关系不佳,很多国际组织如RCEP或CPTPP或印太经济框架(IPEF)等都不容易参与,亲美结果却未持续维持区域竞争力。

  台湾与东南亚国家地缘关系密切,李梁坚说,东协成立后各会员国彼此采低落地关税,如此对台湾厂商来说就只剩两条路可走,到东南亚或中国大陆设厂,或提升产品品质、技术竞争力,但后者谈何容易,降低成本5到10%有那么容易吗。

  结果显而易见,李梁坚说,厂商最后还是得被迫外移,这就是政府责任,如何加入经济组织,降低关税冲击影响,确保外销竞争力,政府责无旁贷。

  李梁坚也提到,新南向政策花了很多钱,包括引进东南亚学生过来、台商到东南亚投资设厂,不能说完全没有效,但事实上成效没有如预期那么好。

  李梁坚认为,施政成果上,首先必须观察东南亚对台湾关系有没有显着提升?再者区域竞争力,是否因为新南向政策推动让台湾厂商布局更明确?经济发展上有没有带来具体效果,现在看起来没有那么具体而明确。

  针对两岸贸易,李梁坚也提醒台湾自己要注意,台湾对陆贸易量仍超过百分之40多,两岸贸易依存度还是很高,两岸供应链还是很强,不能把这个部分完全抛开,分散台湾贸易是对的方向,但不是一次就能到位,是渐进推动过程,最重要是台湾自己产业竞争力要能稳住。

  李梁坚说,什么是我们持续推动的产业,什么产业要发光持续稳定成长,是政府要做的。

  李梁坚说,资源保护有限,最重要还是产业自己能够站起来,核心技术是什么,市场上利基是什么,产品价格竞争力、产品品质稳定性,都是一个产业要存续发展很重要基础,政府保护补助只是单方面短期性没办法长期推动,“日本汽车卖到全世界各地,日本政府对汽车产业也没保护”。

  台湾产品要走向世界化,变成世界品牌也是要有一定基础利基,品牌行销立跟其他产品差异化特色,国际行销人才持续行销机制,这都是建构国际品牌很重要基础。

  李梁坚说,第一口袋要够深,如果产品没办法符合欧美各国流行趋势只是满足本土化,东西还是不能变成世界性品牌。国际行销要砸大钱,台湾下一步,产业经济发展走向国际性品牌,行销绝对是很重要突破关键。

义守大学副校长李梁坚。(中评社 庄祖铭摄)

  中评社高雄12月26日电(记者 庄祖铭)台积电美国亚利桑那州厂第1期工程,预计2024年量产4奈米;第2期工程开始兴建,预计2026年生产3奈米制程,两期工程总投资金额约400亿美元。义守大学副校长、财经系教授李梁坚认为,如何让台湾在美中贸易战中去政治化或维持多方均衡关系,政府无旁贷,企业也必须精进自我,提升国际竞争力。

  台积电扩大在美国产线,除全球布局考量,显有美国压力,对台湾整体经济结构的冲击?李梁坚说,一定有影响,供应链厂商跟着出走,多少冲击台湾产业群聚效应。

  提升竞争力部分,李梁坚认为,台积电技术根留台湾且持续精进,最重要的是确保技术不会外流,台积电若要维系其产业竞争力,应该会想办法因应。政府也要站在保护企业的立场,让关键技术不外流,这也是政府应尽职责。

  李梁坚说,美中贸易战如何让台湾不要受害,持续维系经济竞争力、产业影响力,这是政府应该要做的事。企业经营有自己思考的逻辑,但不应涵盖太多政治方面因素,“对台湾没有什么好处”,涉入美中贸易战“何苦来哉”?

  台湾企业要永续发展,国际关系均衡状态最好,李梁坚说,如今蔡政府政策明显亲美,两岸关系不佳,很多国际组织如RCEP或CPTPP或印太经济框架(IPEF)等都不容易参与,亲美结果却未持续维持区域竞争力。

  台湾与东南亚国家地缘关系密切,李梁坚说,东协成立后各会员国彼此采低落地关税,如此对台湾厂商来说就只剩两条路可走,到东南亚或中国大陆设厂,或提升产品品质、技术竞争力,但后者谈何容易,降低成本5到10%有那么容易吗。

  结果显而易见,李梁坚说,厂商最后还是得被迫外移,这就是政府责任,如何加入经济组织,降低关税冲击影响,确保外销竞争力,政府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