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启动机制以降低粮食行业争议解决成本
启动会由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北京仲裁委员会主办,北京市京悦律师事务所协办。会议邀请了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会员单位、仲裁专家及律师界代表,共同探讨粮食行业更加独立、公正、专业、高效解决争议的实践路径。
我国粮食行业争议解决面临重重困境
粮食行业存在哪些争议和纠纷,此前的解决方式存在哪些难题?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任智表示,我国粮食加工、运输、贸易等各领域、多环节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量的争议和纠纷。这是由于粮食在收购、运输、储存等各环节,其性状会不断发生变化,“举个例子,当粮食性状发生变化后,如何去判断它的质量是否还符合原合同的约定?这也是这个行业存在的特殊性。”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林志炜说。
“粮油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学会保障自身权益,提前评估好争议解决方式。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到项目中去。”任智说,“这项任务必将是协会践行法制精神的具体举措。”
北京作为特大型粮食销区,粮食企业发展迅速,仅京粮粮贸集团经营规模就超过二百亿元。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会长宋春伶介绍,由于粮食贸易业务交易量巨大,交易环节复杂,资金需求量大,合同履行地大多数在外埠,交易主体资质、信誉和经济实力参差不齐,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法律风险事件时有发生。然而,出现了争议和纠纷后,绝大多数企业习惯到法院打官司。
但诉讼存在着程序严格、耗时长、对抗性强等特点。近年来受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法院案件数量增大、执行难度加大等情况时有发生。“有的案件拖上二三年,甚至五年以上结案,法院执行难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企业在诉讼中,付出人力、财力,给当事人和企业负责人造成了压力。”宋春伶说。
综合利用诉讼、仲裁与调解多元化方式解决商事争议是近年来的重要趋势。其以灵活多元的方式有效平衡了商事争议解决的公正性与效率性,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大的选择范围。
北京市京悦律师事务所主任谢旺国归纳了我国粮食行业争议解决的具体出路:首先要重视粮食行业的争议解决问题,提高解决机制对行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要建立行业多元化解决机制,并立足粮食行业特点,选择适当的争议解决方式。另外要坚定选择仲裁,解决行业争议的多重困境,整个行业需要学会和使用仲裁方法和手段。
仲裁是一种商人自主创设的争议解决机制,以“一裁终局”的方式快速解决争议,可以保证商事交易的连续性和利益产生的持续性,降低争议解决的成本。其与诉讼具备同样的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北京市京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段滢介绍,仲裁还具有高效性、专业性、独立性、灵活性、保密性等诸多优势,对于标的额大的商事争议,整体费用支出更为经济,适合解决包括粮食在内的大宗商品争议。
“粮食行业争议解决机制”项目将北京粮食行业协会和北京仲裁委员会联合起来,开创了省级粮食协会与仲裁委合作的先河。林志炜表示,与北京粮食行业协会的合作有助于维护行业内企业的权益,汇聚粮食行业整体意见,制定公开透明的统一行业标准。同时,仲裁成为粮食领域主体跨入市场化、国际化后开展商务活动的首要选择,对我国粮食行业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也有所裨益。
今天启动的项目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即行业协会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宋春伶会长表示,行业协会将汇集更多业内企业的需求,通过现场调研、理论研讨、案例汇总、规则创制、制度宣传,创造出更加公正、高效、便利、合理的争议解决机制,为粮食贸易经营主体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促进粮食行业的稳健发展。
启动会由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北京仲裁委员会主办,北京市京悦律师事务所协办。会议邀请了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会员单位、仲裁专家及律师界代表,共同探讨粮食行业更加独立、公正、专业、高效解决争议的实践路径。
我国粮食行业争议解决面临重重困境
粮食行业存在哪些争议和纠纷,此前的解决方式存在哪些难题?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任智表示,我国粮食加工、运输、贸易等各领域、多环节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量的争议和纠纷。这是由于粮食在收购、运输、储存等各环节,其性状会不断发生变化,“举个例子,当粮食性状发生变化后,如何去判断它的质量是否还符合原合同的约定?这也是这个行业存在的特殊性。”北京仲裁委员会、北京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林志炜说。
“粮油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学会保障自身权益,提前评估好争议解决方式。希望大家积极参与到项目中去。”任智说,“这项任务必将是协会践行法制精神的具体举措。”
北京作为特大型粮食销区,粮食企业发展迅速,仅京粮粮贸集团经营规模就超过二百亿元。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会长宋春伶介绍,由于粮食贸易业务交易量巨大,交易环节复杂,资金需求量大,合同履行地大多数在外埠,交易主体资质、信誉和经济实力参差不齐,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法律风险事件时有发生。然而,出现了争议和纠纷后,绝大多数企业习惯到法院打官司。
但诉讼存在着程序严格、耗时长、对抗性强等特点。近年来受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法院案件数量增大、执行难度加大等情况时有发生。“有的案件拖上二三年,甚至五年以上结案,法院执行难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企业在诉讼中,付出人力、财力,给当事人和企业负责人造成了压力。”宋春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