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陈勇论一国两制的伟大性
中评社香港3月5日电(记者 梁帆)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港区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民建联副主席陈勇接受中评社专访时指出,“一国两制”制度的优势给香港带来了坚实保障,帮助香港渡过一次次难关,其成就值得世人铭记。
“一国两制”已进入中期阶段,陈勇认为,“一国两制”使得香港平稳过渡,能够顺利回归,这是世界性的伟大事件,它为全球树立了一个和平解决历史上重大纷争的典范。香港的回归虽有曲折,但整体上绝对不影响它的伟大性。
“现在香港疫情虽然严峻,我们也是恨铁不成钢,但香港防疫成果仍好过一天新冠确证病例八万十万起步的英美等西方国家。只是背靠内地、祖国和澳门,希望能做得更好。”陈勇说,他希望新一届特首对自身要求更高,引领香港进入快车道,须提供详尽的短中长期规划方案,且以最大能力、最短时间凝聚民心民意,抗击好疫情,以最快速度和内地通关接轨,做到“扎根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
以下是专访全文:
中评社记者:香港“一国两制”实践已迈入第二十五年,以五十年不变为时间段观察,“一国两制”已进入中期阶段。您如何评价二十五年来香港“一国两制”实践的总体效果?
陈勇:首先,我们看到“一国两制”使得香港平稳过渡,能够顺利回归,这是世界性的伟大事件,它为全球树立了一个和平解决历史上重大纷争的典范。虽然香港回归后几经曲折,但不能以偏概全、全盘否定。其实,“曲折”的原因正是由于和平回归,使许多要素都尽可能保留,沿用基本法。中央的本意和初衷也同样如此,如果全盘接收的话,中间肯定是有一些不适应的,且英国人在撤出殖民管制的地区时都使坏,埋下“地雷”,交接香港之前亦是“费尽心机”。回归之后由英国培养的部分官员,在台上讲着爱国爱港,卸任后马上搞“反中乱港”。
有人可能心有疑虑,问为什么不在回归之初直接就让香港变成社会主义制度,实行“一国一制”呢?结合时代背景、国际大环境来看,当时祖国还未能有今日这般强大,部分西方国家瞧不起中国,对我们是否能管治好香港持怀疑态度。在这种情况下,还能够令到香港逐步回归,其实已经选择了最优的解决方案,找到了香港回归的“最大公约数”。中央对香港的支持和关怀是无微不至的,而且不讲条件,有何种困难都鼎力支持。所以从整体来看,“一国两制”制度的优势给香港带来了坚实保障,帮助香港渡过一次次的天灾人祸,其成就值得世人铭记。
现在香港疫情虽然严峻,我们也是恨铁不成钢,批评特区政府能力不足,态度不积极,但香港防疫成果还是好过一天新冠确证病例八万十万起步的英美等西方国家。只是背靠祖国、内地和澳门,我们希望能做得更好。因此,香港的回归虽有曲折,但整体上绝对不影响它的伟大性,同时后面有祖国作为强大靠山,在面临如“金融大鳄”索罗斯在香港打劫等几次金融海啸的时候,都能够平安度过,总是世界范围内最先恢复的地方之一。其次,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时期,香港取得最优先地位,国家倾尽全力去支持,在亚太区最优先恢复常态,成功抗击疫情。当然香港本身自己的努力也很重要,但如没有回归、没有“一国两制”、没有祖国作为强大后盾的话,这几年来“黑暴”、疫情等危机,任何一个皆有可能把香港变成混乱之地,让香港全体市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综上所述,即使一路以来“一国两制”存在不足,但比起如果没有回归,香港在危机中倒下的概率肯定会更大。
中评社记者: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您认为香港过去25年在国家发展中发挥了哪些重要作用?站在新的征程上,您认为香港未来还可以发挥哪些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与作用?
陈勇:香港过去25年是国家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金桥”,内地每个省市最大的外来资金都透过香港,中国还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城市可以取代此功能。所以为什么“一国两制”能不动摇、不变形,就是因为它不单单只是一个口号,而是符合整个全中国以及香港市民的根本利益。我认为,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香港功勋卓著,引进了世界第一批进入内地的资源来协助国家进行改革开放。更人感到振奋的是,今天有“双循环”、“一带一路”和“大湾区”,香港能发挥的作用其实更大了,因为实践了25年的“一国两制”为我们总结出许多经验,当然亦有教训,但有了这些经验教训,使得香港能行稳致远。
在新征程上,香港能协助国家去实现民族复兴,做好大湾区和国际对接的桥梁角色,在“一带一路”发挥重要作用,走出更有底气的中国模式和中国香港模式。虽然资本主义的这种民主制度有其弊端,但香港已经历过几次社会动荡,我们在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查漏补缺,未来能更有底气结合东西方的民主异同,探索出符合香港特色的民主道路。
我认为,香港的“试验场”角色在未来还能继续发挥独特作用,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强大的助力。以整个国家为单位做实验太危险,这时就可把香港所长变为国家所需。香港对于人类社会文明、国家发展,或是在内地探索政治、经济、金融等各方面道路的时候,都能担任好一个国际级的示范城市。在中美贸易战打响之后,香港依然能帮助国家接纳全世界的人才、资金,充分发挥其自身独特优势。正如国家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主席讲,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香港都是一个很好的抓手、途径和窗口,令到国家有更多回旋余地和空间,我们亦可以透过这一窗口与世界接轨。
中评社记者:今年恰逢香港特首选举,您认为新一任特首会面临哪些挑战?您期待香港有一个怎样的管治团队?
陈勇:每任特首都有其独特贡献,香港作为“国际风眼”,毋庸置疑具备高曲折性和复杂性。谁做特首都会千辛万苦,所以每一任的贡献我们不应抹杀,要辩证看待,表示感谢。但下一任特首可能是回归后历任特首里最幸福的一个了,前几任特首一边要解决政治问题,一边亦要切实面对管治问题,到底是小政府,还是大政府?如何解决西方的牵制?如何破除财团利益捆绑?香港这些深层次“地雷”,就是英国人使坏的地方,我们不得不逐个扫除。回归25年来,有的是前人引爆了,有的是成功扫除了,总之“地雷”是越来越少。下一任特首所要面对的,已经有前车之鉴,掌握“扫雷、拆雷”的经验,接下来就应该全心全意为香港人民服务。上对得起中央和国家,下对得起750万港人。
香港环境经过这两年得到重塑,正义的声音和爱国爱港的力量空前上扬,新任特首和管治团队客观条件优越,应凝聚好全体港人,用最快速度解决香港社会现存的深层次矛盾。不可能还花十几二十年解决一个问题,须每年有大变化,每半年有小变化,正如广州市的“变化工程”那般。只有这样才能紧紧地凝聚好普罗大众,短期让大家看到希望,提振民心,纾缓民怨,让大家感受到幸福感、获得感。因此,新一届特首应进入快车道,对自身要求更高,须提供详尽的短中长期规划方案,且以最大能力、最短时间凝聚民心民意,抗击好疫情,以最快速度和内地通关接轨,做到“扎根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
中评社记者:在实施国安法以及完善选举制度下,当前的香港已经实现了政治局势的稳定,而破解经济民生问题也成为了港人关注的焦点。对此,您有哪些意见建议?
陈勇:港区国安法等于是帮香港这栋摩天大厦重筑了地基,同时加固整体结构。大框架中央已帮助香港确立,那每一层楼的更新、维护和装修得靠香港自己的“小国安法”——基本法23条。这是我们一直心急火燎日夜期盼能够落实的,现在香港的情况就像是小区部署好了安保工作,但家里的门窗有破洞未修复,这就导致不断的有一些小规模“独狼式”行动,以及国际的残存黑暴邪恶势力还心怀不轨。综上,基本法23条的落实,对市民与爱国阵营来讲,都是心向往之。
现在立法会都由爱国爱港的议员组成,应该加快进度。内外兼修,从内而外都搭建好保护伞,才能够完成全面恢复国家安全的目标,以最大限度保证人民的生命财产等各方面权利的保证。因此,在这里亦再一次呼吁和期望新一任的特首和特区管治班子应该用“只争朝夕”的态度工作。
中评社记者:能否谈谈您今年向全国两会提交的提案或议案有哪些重点内容?
陈勇:我想提三个重点内容。第一个议案我其实已经提了8年,今年亦继续希望中央支持在香港建立抗战历史纪念馆与中国共产党纪念馆。这不光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而且其本身亦扎根于香港。我记得建党一百周年时,在香港会展中心举办了一个有关百年建党史的全面展览,效果非常好,市民争先恐后地参加,我希望把它变成永久性的,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基本不可能再去举办大规模展览,那就更适合把原有的展馆改为永久性,疫情后能够令到我们一代又一代后生真切感受到“我是谁,由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深刻命题,让党史光辉代代相传。
第二,希望中央支持和帮助香港成立华侨委员会及侨务办公室。我们看到,中国的改革成功一靠香港二靠华侨,全世界的华侨绝大部分都非常爱国,同时为祖国发展奉献出巨大力量,功不可没。因此,华侨的家庭教育其实也是中华教育和爱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香港特殊情况,以前不重视这一块,但香港本身有一定量的移民基数,全球的华侨亦非常喜欢香港,最喜欢接触和逗留的城市之一就有香港。其次,在这次2021年选举委员会选举中,亦有不少的侨界选委、选民。综上,在这方面希我望能够由国家帮助香港做好侨务政策。我认为,全球华人和祖国“一代一路”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如果香港成立华侨委员会和侨务办公室,并出台侨务政策,会令华侨同胞更好助力国家,同时帮助香港和国际对接,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以及中国香港的故事。
第三,是有关保护动物的提议。现在国际性的普遍认知把宠物视为家里的一份子,在国内,香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亦有着数以万计的宠物。因此,就维护国家和香港的国际形象,以及对市民健康作考量,今年我将提议尽可能地全面禁食宠物如猫狗等。
中评社香港3月5日电(记者 梁帆)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港区人大代表、立法会议员、民建联副主席陈勇接受中评社专访时指出,“一国两制”制度的优势给香港带来了坚实保障,帮助香港渡过一次次难关,其成就值得世人铭记。
“一国两制”已进入中期阶段,陈勇认为,“一国两制”使得香港平稳过渡,能够顺利回归,这是世界性的伟大事件,它为全球树立了一个和平解决历史上重大纷争的典范。香港的回归虽有曲折,但整体上绝对不影响它的伟大性。
“现在香港疫情虽然严峻,我们也是恨铁不成钢,但香港防疫成果仍好过一天新冠确证病例八万十万起步的英美等西方国家。只是背靠内地、祖国和澳门,希望能做得更好。”陈勇说,他希望新一届特首对自身要求更高,引领香港进入快车道,须提供详尽的短中长期规划方案,且以最大能力、最短时间凝聚民心民意,抗击好疫情,以最快速度和内地通关接轨,做到“扎根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
以下是专访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