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朱鼎健论香港角色与功能
中评社香港2月27日电(记者 张心怡)2022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日前接受中评社专访时指出,香港在新一年里首先要更加高效地控制好疫情,尽快与内地恢复通关,同时发挥好国际贸易、航运、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优势,并加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的流通,与大湾区城市进一步形成优势互补。
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朱鼎健表示,香港回归后取得举世公认的发展成就,以雄辩的事实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强大生命力。只有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才能确保香港的美好前途和香港市民的福祉。他提到,新一任行政长官必须要爱国爱港,这是一切的基础,同时要才德兼备,更为重要的是在中、短期内,作出有效控制疫情的方案,因为与内地通关和对外开放是香港当前的当务之急,有效控疫达致清零,才能够让香港社会和经济回复正常。
“目前香港正遭受新一轮疫情冲击,造成的影响还难以估量,这再次说明,我们香港市民还要更加团结一心,齐力战疫。”朱鼎健提到,回顾过去一年,“十四五”规划纲要等重大利好政策相继出台,为香港融入大湾区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劲的动力和完善的保障。
朱鼎健亦强调,香港应积极发挥四个传统优势产业的功能,配合和支持“十四五”规划,从中把握机遇,让这些产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同时,香港可以把这四个传统中心产业在国家发展布局中的角色和功能定位迈进更深、更广、更专和更精细的层面。例如在金融范畴方面,香港应该投放更多资源和人才去发展和优化离岸人民币业务和金融科技服务业,以配合和支持国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数码人民币的计划。
问答全文如下:
中评社记者: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您如何评价过去25年香港在国家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站在新的征程上,您认为香港未来还可以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发挥哪些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与作用?
朱鼎健:国家改革开放初期,许多香港企业和厂家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回内地参与投资,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这些企业当时也给内地引进了众多资金和技术。自回归以后,香港参与国家发展的程度更加紧密。随着祖国举世瞩目的快速发展,香港在国家发展大局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也起着变化。
在国家改革开放初期,香港是见证者、参与者和贡献者。回归之后的初段,香港参与内地发展的步伐加快,合作的程度也扩大,尤其是与珠江三角洲的互动。往后约十余年,香港作为与国际接轨的全球先进金融和商业中心之一,于国家发展布局之中所担当的角色和功能又起变化,成为祖国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的一道桥梁。
在我看来,香港在国家未来发展大局中的角色和作用,不会减退,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香港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并特别强调要推动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方面所担当的角色和功能,例如“十四五”规划指明香港能够借助本身作为国际航运中心的特殊优势,带动大湾区各城各市共建世界级航运枢纽。
中评社记者:我们看到,“一国两制”被作为重要内容写入了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百年历史决议文中,您如何评价“一国两制”在港近25年的实践?在“爱国者治港”的背景下,香港“一国两制”实践将会有哪些新改变?
朱鼎健:近25年来,香港回归后取得举世公认的发展成就,以雄辩的事实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强大生命力。不可否认,“一国两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核对总和探索,不断创新和完善。现在回头检视香港回归以来出现的许多问题,其实就是扭曲割裂了“一国”与“两制”的关系所导致,亟需正本清源、重回正轨。
习近平主席指出,要“一国两制”行稳致远,就必须坚持“爱国者治港”原则,而完善选举制度是贯彻“爱国者治港”的基本条件之一。在中央政府的强力领导下,香港终于走上由乱及治的正轨。在此基础上,关于“一国两制”的新实践,对港澳同胞的“大礼包”还在不断推出。“前海方案”、“横琴方案”,包括香港特区政府最新发布的施政报告,都让我明显感受到了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带来的新气象、新希望。这让我更加坚信,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才能确保香港的美好前途和香港市民的福祉。
中评社记者:立法会选举去年年底顺利举行,您如何看待此次选举以及新一届立法会议员的构成?未来应塑造出怎样的行政立法关系?
朱鼎健:去年底结束的立法会选举具有深远意义,为香港在“一国两制”下贯彻了“爱国者治港”的原则,也为今后的香港奠定了优质民主选举和制度。同时,新一届立法会的构成非常多元化,更具广泛代表性、均衡参与性和包容性。全体90名议员当中,除了爱国爱港党派议员之外,还包括来自不同专业、行业和社区的新面孔,他们均以国家和香港的利益为依归。
反中乱港议员已被扫出议会之外,立法和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将向前迈进,我相信双方能够共同展开良性的互动合作协调关系,解决香港当前面对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市民对新一届立法会议员也有相当的期望,寄望他们在再没有“反中乱港”议员在议事厅内“拉布”和捣乱的环境下,能够履行议员的职责,尽全力监督行政机关的施政效能和具体执行情况,以及督促和协助特区政府化解香港面对的各种深层次矛盾问题。
中评社记者:香港将迎来完善选举制度后的首场特首选举,为实现良政善治的美好愿景,您认为当下香港需要选出一位怎样的特首?您对新一任行政长官和下一届特区政府有何期待?
朱鼎健:在去年的一个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就香港特区应选出怎样的管治者提出五大条件:准确贯彻中央定下的“一国两制”方针、善于团结社会各界、具履职责任心、为民众办实事,以及破解香港的深层矛盾。我非常认同夏主任的见解,也认为这就是下一任行政长官须具备的条件。
除了夏主任指出的五大条件之外,我认为行政长官必须要爱国爱港,这是一切的基础,同时才德兼备,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中、短期内,有作出有效控制疫情的方案,因为与内地通关和对外开放是香港当前的当务之急,有效控疫达致清零,才能够让香港社会和经济恢复正常。
中评社记者:在国安法及完善选举制度下,当前香港已经实现了政治局势稳定,而破解经济民生问题也成为了港人关注的焦点。您认为,有哪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亟待推动解决?为破解难题,您有哪些意见建议?
朱鼎健: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夏宝龙曾表示香港的住房问题应得到“极大改善”,最终将能够告别劏房和“笼屋”。中联办主任骆惠宁于去年国庆前夕曾探访笼屋住户,慰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可以看出,中央政府非常关注香港特区的住屋问题。
毋庸置疑,土地房屋是香港最顽强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要破解这个难题,我认为,特区政府需要大刀阔斧、使用多管齐下的方式,同步推出不同措施,加快觅地、造地和兴建公营房屋。同时,特区政府也可以考虑以创新的思维推动房屋的兴建,例如鼓励建造业引入先进和智能建造技术,运用打印、预制钢筋和组装建筑等,加快兴建房屋的进度。
早前,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提出分析重组运房局,让将来的房屋政策局能够更专注土地房屋问题,借以加快香港的土地和房屋供应。我认为,重组运房局不失为破解此深层矛盾的良策之一。
中评社记者:受疫情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面临着不少阻碍与挑战。您认为在这一新常态下,香港应如何调整思路,积极融入大湾区发展?
朱鼎健:香港去年的经济发展还是获得了比较亮眼的成绩,根据政府公布的数据,增长速度可观。目前香港正遭受新一轮疫情冲击,造成的影响还难以估量,这再次说明,我们香港市民还要更加团结一心,齐力战疫。
回顾过去一年,“十四五”规划纲要等重大利好政策相继出台,为香港融入大湾区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劲的动力和完善的保障。我认为在新的一年里,香港首先要更加高效地控制好疫情,同时发挥好自身的国际贸易、航运、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优势,尽快与内地恢复通关,并加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的流通,与大湾区城市进一步形成优势互补。我对2022年香港社会的持续繁荣发展有充足的信心。
中评社记者:“十四五”规划给香港带来八大方面发展机遇,其中既包括四个“传统中心”的提升与建设,也包括四个“新兴中心”的发展。您认为香港将迎来哪些新机遇,应如何积极主动对接?
朱鼎健:“十四五”规划勾画了香港在国家整体发展布局中的路线图。“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支持香港四个传统中心的持续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商贸中心,以及亚太区的国际法律及调解服务中心。还有,“十四五”规划也首次提到支持香港发展四个“新兴中心” — 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国际航空枢纽中心、国际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和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的开局年,中国现已进入新的一个五年规划,而“十四五”规划表明支持和肯定香港提升和巩固四个传统中心。一言蔽之,“十四五”规划就如同为香港的传统优势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这反映中央政府是锐意支持受到黑暴和新型冠状肺炎病毒双重冲击的香港,让香港这个高度国际化的中国大都会尽快由乱及治,恢复元气。在此背景下,香港更应积极发挥四个传统优势产业的功能,配合和支持国家的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从中把握机遇,让这些产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
同时,香港可以把这四个传统中心产业在国家发展布局中的角色和功能定位迈进更深、更广、更专和更精细的层面。例如在金融范畴方面,香港应该投放更多资源和人才去发展和优化离岸人民币业务和金融科技服务业,以配合和支持国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数码人民币的计划。对于“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支持香港建立四个新兴中心,我认为,此举有利香港经济结构多元化发展,长远惠及香港的下一代,因为能够为他们提供多元事业发展出路。
中评社记者:能否谈谈您今年向全国两会提交的提案有哪些重点内容?
朱鼎健:今年两会,我一共准备了5份提案,分别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推进非遗产业化发展;借冬奥全运契机,在粤港澳大湾区普及发展冰雪运动;关于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产业的具体建议;推动“云端互联学校”创建,让教育更加“公平化”;以及关于做好都市圈整体规划的建议。
我在内地投资发展20多年,主要从事休闲旅游行业。近些年,文旅融合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不可或缺的内容,而文旅所涵盖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就是一个重要的趋势。非遗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既有利于旅游发展,也有利于非遗的保护、传承与发展。“非遗+旅游”,将为文旅融合注入强劲动力。
自从北京参与申办冬奥会开始,国家对冰雪运动的重视与日具增,国民对冰雪运动的热情更是日益高涨,“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是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重要目标。在我看来,可以借全运会、冬季奥运会的契机,在粤港澳大湾区大力普及发展冰雪运动,建设更多专业运动场馆,发挥冰球等既有优势,举办不同体系赛事,同时开展多种主题“冰雪+”交流活动等,在大湾区内形成良好的冰雪运动氛围。
另外,作为旅游行业从业者,我很关注旅游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动向,也会开展一些调研和探索,因此今年,我带来一份关于数字经济如何赋能旅游产业的提案。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数字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数字+旅游”的融合发展也将成为旅游产业新的发展趋势。
我在内地发展事业多年,除了旅游休闲行业,教育也是我非常关注且愿意投入的。如今,随着5G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我认为,在云端建设“互联学校”已经成为可能,可以让不同地方的学生即时互动上课,共用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学生学习、教师发展、教学资源分享的跨地区学校共同体,更可以推动教育更加趋向公平化。
中评社香港2月27日电(记者 张心怡)2022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观澜湖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朱鼎健日前接受中评社专访时指出,香港在新一年里首先要更加高效地控制好疫情,尽快与内地恢复通关,同时发挥好国际贸易、航运、现代服务业等产业优势,并加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方面的流通,与大湾区城市进一步形成优势互补。
今年是香港回归25周年。朱鼎健表示,香港回归后取得举世公认的发展成就,以雄辩的事实证明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强大生命力。只有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才能确保香港的美好前途和香港市民的福祉。他提到,新一任行政长官必须要爱国爱港,这是一切的基础,同时要才德兼备,更为重要的是在中、短期内,作出有效控制疫情的方案,因为与内地通关和对外开放是香港当前的当务之急,有效控疫达致清零,才能够让香港社会和经济回复正常。
“目前香港正遭受新一轮疫情冲击,造成的影响还难以估量,这再次说明,我们香港市民还要更加团结一心,齐力战疫。”朱鼎健提到,回顾过去一年,“十四五”规划纲要等重大利好政策相继出台,为香港融入大湾区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劲的动力和完善的保障。
朱鼎健亦强调,香港应积极发挥四个传统优势产业的功能,配合和支持“十四五”规划,从中把握机遇,让这些产业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同时,香港可以把这四个传统中心产业在国家发展布局中的角色和功能定位迈进更深、更广、更专和更精细的层面。例如在金融范畴方面,香港应该投放更多资源和人才去发展和优化离岸人民币业务和金融科技服务业,以配合和支持国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数码人民币的计划。
问答全文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