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大咖讲书:李环论香港的融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港澳研究所所长助理李环作为“中评大咖讲书”第五期嘉宾开讲。(中评社 张爽摄)

  中评社北京12月22日电(中评社报道组)由中评智库基金会和中国评论通讯社共同主办的“中评大咖讲书”第五期学习活动12月16日在北京总部举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港澳研究所所长助理、副研究员李环博士受邀担任主讲嘉宾。李环介绍了其即将面世的新书《融入之路——香港的“一国两制”实践》,并回答了中评社记者提出的十多个问题。此次大咖讲书活动由中评社编委兼国际部主任郭至君主持,中评社香港总部和北京总部的青年记者、编辑、分析师等分别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与学习。

  郭至君在开场白中介绍,李环老师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港澳研究所所长助理,副研究员,法学博士。欧洲政策研究中心(CEPS)访问学者(2008年),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2014-2015年)。她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家安全理论,“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发展与实践,国际涉港澳台问题。

  郭至君说,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负责李环老师新书的出版工作,这本书选取了从2012年至今李环老师在公开刊物发表的许多优质文章,包括理论发展、香港实践、外部力量和中评专访四个部分。这本书也是李老师对其过去十多年来从事港澳研究工作的梳理和总结,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李老师长时期以来对香港问题的思考脉络。

  李环在主讲环节分享了《融入之路——香港的“一国两制”实践》一书的写作初衷。她表示,从1997年香港回归,到明年有二十五年。在这二十五年里,从整体上看“一国两制”是成功的、港澳也保持了繁荣稳定,但我们仍要看到,“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几经曲折。因此,“一国两制”的在未来二十五年的下半场实践中,有许多需要汲取的经验和教训。此外,近些年来,国际形势、中美关系和香港局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到2020年香港国安法的出台,再到2021年香港选举制度的完善,三年来,香港形势快速变化,在这个时候,也需要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基于这个思路,我选择并整理了自己之前发表的一些文章,并加入了一些新作,集结成这本书。”

  李环说,这本书的题目之所以选择“融入”这个词,是因为“融入”能更好地表达一种动态的过程,可以更生动地反映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英谈判开始、到1997年香港回归、再到今天香港逐渐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过程,其中有成功也有挫折。“融合”更倾向于融为一体,比“融入”程度更深,港澳和内地目前还远远未达到“融合”的程度。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虽然提到“融合”,但更多的是经济层面的,是一种区域性的融合。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为李环研究员出版其新书《融入之路——香港的“一国两制”实践》(中评社图片)

  李环认为,香港多年来存在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对管治权的争夺,二是深层次的矛盾。香港回归至今,管治权的争夺一直存在。在香港政制发展的进程中,在泛民主派与特区政府、中央政府的互动过程中,管治权问题不断成为激化香港社会矛盾的一个政治性问题。随着今年香港选举制度的完善,本周末的香港立法会选举可谓是一个指标性的选举,备受瞩目。而香港的深层次矛盾就是指有关香港社会民生层面的一些问题,香港回归至今,很多社会民生问题还没有解决或是解决得不彻底。随着香港选举制度的完善,政治上的大框架确定之后,香港社会的政治、经济利益会有新的分配组合。

  展望未来,李环指出,明年是香港回归的第二十五年。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看香港下一个二十五年,需要结合中国下一个二十五年的发展,以及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因为这会直接决定香港未来的发展状况。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报告和文件,从中我们可以感知到,现在的中国不光是在经济上飞速发展,也在积极地进行软实力的建设、价值观的构建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对整个国家的治理,就包括对香港的治理。无论是香港国安法的出台还是选举制度的完善,都是香港“一国两制”实践下半程的一个新起点。

  此外,李环还回答了中评社记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包括新情势下“一国两制”实践面临哪些与过去不同的考验、完善选举制度后的首场立法会选举有何重要意义、香港管治团队应该在哪些方面作出调整与改变、香港在新时代的中美关系大局下面临着什么样的挑战与机遇等。

  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中评社社长郭伟峰在最后的总结环节中指出,李环博士的《融入之路--香港的“一国两制”实践》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好书。其中最大的价值是什么?李环博士是从“一国两制”的视角俯瞰香港的变化,与大多数论着从香港的变化仰视“一国两制”的视角不同。视角的不同,就决定了问题导向的思维不同,这对于香港今后克难前行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关于香港问题的研究,24年来的最大困惑就是长期处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状态,“一国两制”中的资本主义制度研究得很多很深入,而两制之间的融合与发展研究得比较不足,“一国”为宗的研究更是乏力。李环博士这本大作,恰恰是跳出山外去辨识真面目。只有站在“一国”的高度,才能不会被一般的社会现象所迷惑。

  郭伟峰还表示,李环博士的著作不乏理论创新,如形象地提出了“两制”嫁接之痛的论述,此外还精炼地把特首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概括为“3p",即港人(People)、贫穷(Poverty)、政治(Politics),这或可比喻为“李环定律”,以前的、现的。在的、今后的特首,都无法绕过,都必须面对。“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需要理论创新,李环博士是勇于理论创新的新一代学者!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今次出版李环博士的《融入之路--香港的“一国两制”实践》,也是为当前“爱国者治港”提供理论营养做了一件大好事!在港言港是中评社必须承担的传媒责任,今后要为更多优秀的香港问题研究人才提供发声的平台。

  在讲书活动结束后,中评社副社长李为民为李环颁发了“中评大咖讲书纪念牌”。

  “中评大咖讲书”第五期具体内容将陆续在中国评论新闻网、香港中评网及相关社交媒体平台刊发,敬请关注。

中评社编委兼国际部主任郭至君主持本次活动(中评社 段晓鲁摄)

中评社副社长李为民为李环颁发了“中评大咖讲书纪念牌”(中评社 张爽摄)

大咖讲书:中评社北京总部现场(中评社 张爽摄)

大咖讲书活动现场(中评社 张爽摄)

中评社香港总部部分人员参与大咖讲书学习活动(中评社 段晓鲁摄)

中评社香港总部部分人员参与大咖讲书学习活动(中评社 段晓鲁摄)

中评社青年们在认真做笔记。(中评社 段晓鲁摄)

中评社北京总部部分人员与李环合影(中评社 张爽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港澳研究所所长助理李环作为“中评大咖讲书”第五期嘉宾开讲。(中评社 张爽摄)

  中评社北京12月22日电(中评社报道组)由中评智库基金会和中国评论通讯社共同主办的“中评大咖讲书”第五期学习活动12月16日在北京总部举行,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港澳研究所所长助理、副研究员李环博士受邀担任主讲嘉宾。李环介绍了其即将面世的新书《融入之路——香港的“一国两制”实践》,并回答了中评社记者提出的十多个问题。此次大咖讲书活动由中评社编委兼国际部主任郭至君主持,中评社香港总部和北京总部的青年记者、编辑、分析师等分别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与学习。

  郭至君在开场白中介绍,李环老师是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港澳研究所所长助理,副研究员,法学博士。欧洲政策研究中心(CEPS)访问学者(2008年),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2014-2015年)。她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家安全理论,“一国两制”制度体系发展与实践,国际涉港澳台问题。

  郭至君说,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负责李环老师新书的出版工作,这本书选取了从2012年至今李环老师在公开刊物发表的许多优质文章,包括理论发展、香港实践、外部力量和中评专访四个部分。这本书也是李老师对其过去十多年来从事港澳研究工作的梳理和总结,在阅读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李老师长时期以来对香港问题的思考脉络。

  李环在主讲环节分享了《融入之路——香港的“一国两制”实践》一书的写作初衷。她表示,从1997年香港回归,到明年有二十五年。在这二十五年里,从整体上看“一国两制”是成功的、港澳也保持了繁荣稳定,但我们仍要看到,“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几经曲折。因此,“一国两制”的在未来二十五年的下半场实践中,有许多需要汲取的经验和教训。此外,近些年来,国际形势、中美关系和香港局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2019年香港“修例风波”,到2020年香港国安法的出台,再到2021年香港选举制度的完善,三年来,香港形势快速变化,在这个时候,也需要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基于这个思路,我选择并整理了自己之前发表的一些文章,并加入了一些新作,集结成这本书。”

  李环说,这本书的题目之所以选择“融入”这个词,是因为“融入”能更好地表达一种动态的过程,可以更生动地反映出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英谈判开始、到1997年香港回归、再到今天香港逐渐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过程,其中有成功也有挫折。“融合”更倾向于融为一体,比“融入”程度更深,港澳和内地目前还远远未达到“融合”的程度。现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虽然提到“融合”,但更多的是经济层面的,是一种区域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