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

  中评社香港11月29日电(评论员 陈鸿斌)随着亚太地区15个成员国于11月15日共同签署RCEP协定,终于使这一持续8年之久的谈判尘埃落定,与此同时特朗普的任期已开始进入倒计时,过去数年间曾一度甚嚣尘上的贸易保护主义显然正在退潮,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势头再度强势出现。

  但这一出大戏显然并未就此落幕,也许是为了趁热打铁,将于明年担任“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轮值主席国的日本又有大动作。11月20日菅义伟首相在APEC峰会的一次视频讲话中表示,期待未来CPTPP的覆盖范围能够扩大,而中国和英国是其主要争取对象。同日晚间,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在视频讲话中主动表示中国将积极考虑加入CPTPP。其实早在今年两会结束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在回答有关问题时就明确表示,中国对加入CPTPP持积极开放的态度。

  中日两国的一系列表态立刻引来外界关注。日本一向被认为是CPTPP目前的“牵头人”。而与以往的“持积极开放的态度”相比,此次中方所表示的“将积极考虑加入”显然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CPTPP原来是由美国和日本等12个国家于2016年2月签署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但特朗普上任后的当天就宣布美国退出这一架构,这使日本极为失望,因为与此同时RCEP的谈判也在进行中,而这一自贸区协议并不包括美国,日本非常担心中国会在该架构中发挥主导作用,于是希望用包括美国在内的TPP来平衡RCEP。但美国的退出使日本的这一希望落空,当时的安倍政府曾竭尽全力希望美国能回心转意,但特朗普根本不予考虑。于是剩下的日本等11个成员国于2017年11月将该架构更名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CPTPP),进一步提高相关标准。   中国是全球头号人口大国,占全世界的18%以上,同时也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所占比重也在16%。因此一个自贸区是否包括中国,其份量是截然不同的。中国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始终持积极推动的态度,例如率先启动了中国与东盟自贸区(10+1),全力推进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等。CPTPP中的7个成员国同时也是RCEP的成员国,在它们和包括中国在内的RCEP其他成员国的共同努力下,RCEP谈判终于在此前画上了句号。

  作为CPTPP中最大的经济体,日本在看到RCEP的签署将给日本带来的巨大利益后,终于也改变了此前一直希望以此来平衡中国的姿态,转而明确表示希望中国加入,随即中国也予以积极回应,表示了加入该自贸区的真诚意愿。如果中国加入这一架构后,CPTPP的容量将出现成倍增长。而日本和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姿态明朗化,无疑将极大促进中日韩自贸区的早日建成。

  中日韩三国的GDP占东亚的90%,中国和日本分别为全球第二大、第三大经济体,韩国也排名在第11位。与此同时,由于产品结构的互补性很强,三个国家又比邻而居,所以中日韩之间的经贸联系极为密切。日本和韩国分别为中国的第四大和第五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分别是日本和韩国的头号贸易伙伴,日本与韩国则分别为对方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中日韩三国建立自贸区对各自都极为有利,但由于日本始终在打小算盘,所以中日韩自贸区至今未能实现。

  中日韩自贸区这一设想是2002年在三国领导人会议上提出的。按照这一设想,中日韩自贸区是一个由人口超过15亿的大市场。自贸区内关税和其他贸易限制将被取消,商品等物资流动更加顺畅,区内厂商往往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市场和收益,消费者则可获得价格更低的商品,中日韩三国的整体经济福利都会有所增加。2012年11月20日,在金边召开的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中日韩三国经贸部长举行会晤,宣布启动自贸区谈判。2013年3月中日韩自贸区第一轮谈判在韩国首尔举行。

  中日韩自贸区自启动以来,已先后进行了16轮谈判。之所以如此旷日持久始终未能完成,与日本的态度相对消极不无关系。如上所述,日本一直担心在与中国共同加入而美国不参加的自贸区中会受到中国的主导,所以日本当年全力推动的是TPP谈判。在大功告成后不料特朗普宣布退出,这像使日本挨了一记闷棍。此后日本转而与欧盟谈判EPT(经济伙伴关系)建立自贸区,该协议已于2018年7月签署。即便在RCEP谈判中,日本也一直期待印度能共同加入,以便平衡中国的影响力。   此外,中日韩之间的历史和领土问题始终悬而未决也对自贸区谈判不无影响。近年来,由于韩国就日本在二战期间强征劳工问题索赔未果,便扣押了当年强征劳工的三菱公司在韩国的财产,导致日本采取停止对韩国出口三种关键半导体材料作为报复,以致一段时间内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也都无法举行。

  既然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迟迟无法进展,于是中国只能另辟蹊径与韩国开展双边谈判。这一谈判于2012年5月启动,但仅在3年后即2015年5月便已完成谈判签署协定。此后中韩贸易额迅速增加,如今已非常接近中日贸易额,而日本的GDP是韩国的3倍之多。

  其实在中日韩三国的经贸关系中,中国对日本和韩国每年都是数百亿美元的逆差,而日本对中国和韩国均保持每年几百亿美元的顺差。如果中日韩如愿建立自贸区,大幅度降低制造业产品的关税,实际上受惠最大的是日本,这是显而易见的。日本在泡沫经济破灭后内需始终非常低迷,海外市场对支撑日本经济的作用非常明显。尤其是今年因疫情肆虐导致日本经济大幅度下滑,外需也呈同步下滑之势。为尽快重振经济,日本迫切需要获得更强劲的外需支撑。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日本终于改变了原先对中国加入CPTPP的消极态度,中国也非常明确地在第一时间予以积极回应,双方相向而行,应该会有力推动这一进程。既然在CPTPP问题上日本已改变态度,估计在中日韩自贸区问题上也不会继续消极下去,目前在这一问题上拖后腿的是日韩关系,但菅义伟上任后两国关系已有所转圜,假以时日这一自贸区也应能化茧成蝶。如能如此,则三个国家都将获益匪浅,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势头将进一步加快,贸易保护主义的逆流必将进一步受到有力打压。   中评社香港11月29日电(评论员 陈鸿斌)随着亚太地区15个成员国于11月15日共同签署RCEP协定,终于使这一持续8年之久的谈判尘埃落定,与此同时特朗普的任期已开始进入倒计时,过去数年间曾一度甚嚣尘上的贸易保护主义显然正在退潮,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势头再度强势出现。

  但这一出大戏显然并未就此落幕,也许是为了趁热打铁,将于明年担任“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轮值主席国的日本又有大动作。11月20日菅义伟首相在APEC峰会的一次视频讲话中表示,期待未来CPTPP的覆盖范围能够扩大,而中国和英国是其主要争取对象。同日晚间,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在视频讲话中主动表示中国将积极考虑加入CPTPP。其实早在今年两会结束后举行的记者会上,李克强总理在回答有关问题时就明确表示,中国对加入CPTPP持积极开放的态度。

  中日两国的一系列表态立刻引来外界关注。日本一向被认为是CPTPP目前的“牵头人”。而与以往的“持积极开放的态度”相比,此次中方所表示的“将积极考虑加入”显然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CPTPP原来是由美国和日本等12个国家于2016年2月签署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但特朗普上任后的当天就宣布美国退出这一架构,这使日本极为失望,因为与此同时RCEP的谈判也在进行中,而这一自贸区协议并不包括美国,日本非常担心中国会在该架构中发挥主导作用,于是希望用包括美国在内的TPP来平衡RCEP。但美国的退出使日本的这一希望落空,当时的安倍政府曾竭尽全力希望美国能回心转意,但特朗普根本不予考虑。于是剩下的日本等11个成员国于2017年11月将该架构更名为“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CPTPP),进一步提高相关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