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民进党赶得上改善两岸关系的末班车吗

截至4月22日,两岸航空公司合计共载回1435位湖北武汉台胞返回台湾。(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香港4月24日电(评论员 束沐)台军舰“敦睦”返航后惊现防疫破口,岛内疫情再度风声鹤唳。风声鹤唳的不仅是疫情,还有台海形势。离520就职越来越近,岛内各界对两岸关系走向的焦虑也不断加深,呼吁蔡政府把握最后时机,通过包括就职演说在内的各种形式,向大陆释放善意、稳定两岸关系。

  如果民进党及其当局延续过去一年的民粹反中、极端仇中、倚美抗中的错误路线,那么想要改善两岸关系,必然是缘木求鱼。所以,岛内有识之士纷纷指出,民进党若想真的稳住两岸关系、避免台海风暴,唯有改弦易辙、收敛民粹,才能为两岸关系改善、恢复两岸交流对话营造较为缓和的氛围。

  台湾舆论曾流行一个词叫做“发夹弯”,比喻那些为了特定目的不惜自我否定、彻底转变的一类言行。民进党原本企图挟所谓“超前部署、超高民望”,对内进一步整肃政敌、强化“绿色专制”,对外拥抱欧美大搞“防疫外交”、拉高与大陆叫价筹码。但客观形势的发展向来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此时此刻,岛内疫情再度复杂险峻,西方仍陷于全力抗疫而自顾不暇,台湾经济民生赖以维系的两岸交流又处于史无前例的停摆状态,民进党是时候考虑“发夹弯”了!

  我们注意到,近期民进党高层代表人士,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议题,确实出现了“转弯”的迹象。首先,关于疫情爆发以来岛内各界反弹最大、批评最多的歧视性称呼问题,蔡英文本人最近已经在公开场合讲话、社交媒体发言时较为谨慎使用“武汉肺炎”四个字,而是更多地使用国际通用的COVID-19。一些绿营政治人物、网络意见领袖也开始较多使用COVID-19的中性称呼,这背后是否有绿营高层的提示和要求?暂不得而知。   其次,关于网络民粹的问题,民进党高层也一改疫情爆发之初纵容、鼓励绿色网军的恶劣行径。例如卓荣泰在回应李显龙夫人何晶、林书豪被台网民“出征”时表示,希望文字攻防要节制,应该用更宽广、更宽容的心去看待,再如台“外交部”也呼吁网民珍惜台湾与新加坡“得来不易的情谊”,“灭火”心态显而易见。

  绿营政客常狡辩称“台湾网民自由表达是民主的体现”,并诬陷“网军”都来自大陆。但近期蔡政府和民进党高层的这些表态,不就是自我证明了台湾网军“出征”真实存在吗?只要用心比对,就不难发现,那些“出征”林书豪、何晶个人主页,甚至连赞扬谭德塞的Lady Gaga、未点名“感谢”台湾的德国在台协会都不放过的“键盘觉青”们,和当初恶毒攻击陆配、台商,侮辱世卫组织、大搞种族歧视的不就是同一批人吗?

  民进党叫停或控制网络民粹,更加说明了其“收放自如”,将其玩弄于鼓掌之间。这背后的考虑,当然包括稳定两岸关系,同样也包括维护台当局形象,避免“网军出征”成为其拓展“国际空间”的滑铁卢。比如,在两岸关系领域,陆委会副主委邱垂正称,终止ECFA会伤害两岸关系,是台湾不愿意见到的结果。沸沸扬扬的一千余名滞留武汉台胞返台议题,历经一波三折,也随着最后一班飞机抵台而总算告一段落。之前陆生“恐吓陈时中”的风波,蔡政府也轻轻放下。再如,针对WHO议题,台方高层近期收敛了对谭德塞等人的指责和攻击,台“指挥中心”专家张上淳也证实与WHO举行专家层面通话。可见,绿营转趋低调、务实,恐怕更多是客观形势和现实压力所迫。

  既然如此,绿营的上述“转弯”能否把台湾从“倚美抗中”的错误道路拉回正轨?能否赶上改善两岸关系的末班车?我们仍然需要持续观察。今年的520相当特殊,一方面,在中美战略对抗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520演说无异于台海局势的一发“信号弹”,将预示着紧接而来大变局的走向;另一方面,今年的世卫大会正值520前后,因此世卫大会期间可能出现的涉台事件与520演说、两岸关系乃至整个台湾外部环境是高度联动的,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敏感性。   形势比人强。近期民进党各路人马在政治言行上的一些新变化,背后反映出绿营高层看待台湾和两岸关系的微妙心态,也折射出“后疫情时代”可能给台湾内外环境带来的直接冲击和深刻影响。总之,改善两岸关系的时间真的不多了,但至少目前为止,还有时间、还有空间、还有机会,唯有理性与智慧、定力与决断,才能拯救两岸关系于险境,和平统一的道路再艰难也要延续下去。

截至4月22日,两岸航空公司合计共载回1435位湖北武汉台胞返回台湾。(中评社 资料照)

  中评社香港4月24日电(评论员 束沐)台军舰“敦睦”返航后惊现防疫破口,岛内疫情再度风声鹤唳。风声鹤唳的不仅是疫情,还有台海形势。离520就职越来越近,岛内各界对两岸关系走向的焦虑也不断加深,呼吁蔡政府把握最后时机,通过包括就职演说在内的各种形式,向大陆释放善意、稳定两岸关系。

  如果民进党及其当局延续过去一年的民粹反中、极端仇中、倚美抗中的错误路线,那么想要改善两岸关系,必然是缘木求鱼。所以,岛内有识之士纷纷指出,民进党若想真的稳住两岸关系、避免台海风暴,唯有改弦易辙、收敛民粹,才能为两岸关系改善、恢复两岸交流对话营造较为缓和的氛围。

  台湾舆论曾流行一个词叫做“发夹弯”,比喻那些为了特定目的不惜自我否定、彻底转变的一类言行。民进党原本企图挟所谓“超前部署、超高民望”,对内进一步整肃政敌、强化“绿色专制”,对外拥抱欧美大搞“防疫外交”、拉高与大陆叫价筹码。但客观形势的发展向来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此时此刻,岛内疫情再度复杂险峻,西方仍陷于全力抗疫而自顾不暇,台湾经济民生赖以维系的两岸交流又处于史无前例的停摆状态,民进党是时候考虑“发夹弯”了!

  我们注意到,近期民进党高层代表人士,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议题,确实出现了“转弯”的迹象。首先,关于疫情爆发以来岛内各界反弹最大、批评最多的歧视性称呼问题,蔡英文本人最近已经在公开场合讲话、社交媒体发言时较为谨慎使用“武汉肺炎”四个字,而是更多地使用国际通用的COVID-19。一些绿营政治人物、网络意见领袖也开始较多使用COVID-19的中性称呼,这背后是否有绿营高层的提示和要求?暂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