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答中评:港府应加快研究如何复苏经济

港区人大代表、民建联副主席陈勇(中评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3月14日电(记者 张心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香港失业率上升,饮食、零售、旅游等相关行业受到巨大冲击。港区人大代表、民建联副主席陈勇日前接受中评社采访时指出,特区政府应紧密与国家的沟通,研究疫情过后如何尽快地复苏经济,开足马力寻找新的经济发展动力。

  陈勇提到,现在很多商界朋友都在积极思考如何开拓新的商机,如何进行转型,如何确保经济活动和运作能够正常维持。比如一些餐饮行业在加强外卖形式,或是与一些有需要的公司合作,定向定点送货上门等等。“目前香港应该大力推动智能化、电子化和智慧城市建设,让各行各业在其中寻找到一些新的经济增长点。”

  陈勇说,借助自身的桥梁作用,香港可以在防疫抗疫方面为自身、为国家、为世界的经济发展做贡献。香港现在已经有不少商人开设口罩厂,类似在疫情下存在的商机可以为香港经济发展开拓一些新的出路,同时将香港的抗疫经验进行输出。而一些国际性检测中心的建立,则可以更好地协助香港在防疫抗疫方面形成一个新的生产链或产能链,甚至可以打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特区政府应该借此机会紧密与国家的沟通,研究疫情过后如何尽快地复苏经济,开足马力为香港寻找新的经济发展动力。”陈勇谈到,2003年非典过后,国家开通了内地游客赴港自由行,带动了香港经济发展,而现在,粤港澳大湾区是香港发展的又一个重大机遇。此外,香港的电子化、智能化等方面的发展,都需要特区政府加紧研究,加大财政投入。

  谈及特区政府日前发布的《财政预算案》,陈勇表示,大家的回应基本上是正面的,因为它做到了“从善如流”。预算案提出向每位18岁以上的永久性居民派一万港元,虽然有质疑的声音说派钱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在疫情笼罩的情况下,市民能够获得一笔现金供日常生活使用,其实是最有力、最得民心、最立竿见影的支持措施。当市民能够预计到将来会获得一万元现金,就会更有底气去采买防疫物资来保护自己。此外,预算案对于饮食、零售等行业加大了资源投入力度,这也是值得赞赏的做法。

  陈勇建议,此次派钱应避免出现像之前派钱时的混乱情况,可以将有银行户口和没有银行户口的市民分开进行操作,有银行户口的市民可以全部透过银行进行派钱,没有银行户口的市民则可以通过相关程序慢慢申请,以舒缓特区政府的行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