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媒体走访国立剧专史料江安陈列馆

两岸媒体参访国立剧专史料江安陈列馆(中评社 许思悦摄)

  中评社宜宾6月26日电(实习记者 许思悦)由四川省台办和重庆市台办联合举办的2025“文化抗战川渝行”两岸媒体采访活动于6月22日启幕。25日,两岸媒体走进中国戏剧学院前身江安国立剧专,国立剧专史料江安陈列馆馆长张毅在陈列馆现场为两岸媒体生动讲解这段战时戏剧教育发展史,并在参访后接受两岸媒体采访。

  “我们以诚恳的态度…去做剧艺运动的先锋…冲锋!冲锋!”张毅在现场唱起国立戏剧学校校歌,赢得两岸媒体的热烈掌声。他介绍,抗战时期,国立剧专在江安办学6年,创下办学时间最长、大师云集最多、培养人才最集中、公演话剧最多、抗战剧目最丰富等纪录。曹禺在此创作《北京人》,戴爱莲开展舞蹈教学,这些先辈们奠定了中国现代戏剧艺术基础。

  张毅的讲述串联起两岸媒体连日走访的见闻:原国立剧专校长余上沅“立志做话剧的仆人”,他曾在美国与林徽因合作英文版《长生殿》舞台,这也是林徽因唯一一次担任舞台美术设计;梁实秋任教期间翻译的《哈姆雷特》剧本在此首演;巴金曾专程来江安与曹禺促膝长谈一周,促成话剧《家》的改编。这些民国文艺大家的轶事,展现战火中不曾熄灭的艺术之光。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两岸戏剧血脉的连接。据张毅介绍,国立剧专有近20名师生1949年后赴台,包括台湾戏剧开拓者崔小萍、广播剧先驱王生善等,这些戏剧人在日据时期后的台湾播撒话剧艺术的种子,为当地戏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近年来,台湾艺术大学师生连续七年参加江安戏剧节,崔小萍弟子、台湾东森电视台副台长曾专程来江安“寻根”。

  今年正值国立剧专成立90周年暨抗战胜利80周年。张毅透露,下半年将举办纪念活动,拟邀请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及台湾戏剧界人士共同参与,续写这段跨越海峡的文化情缘。

两岸媒体参访国立剧专史料江安陈列馆(中评社 许思悦摄)

两岸媒体参访国立剧专史料江安陈列馆(中评社 许思悦摄)

两岸媒体参访国立剧专史料江安陈列馆(中评社 许思悦摄)

两岸媒体参访国立剧专史料江安陈列馆(中评社 许思悦摄)

两岸媒体参访国立剧专史料江安陈列馆(中评社 许思悦摄)

国立剧专史料江安陈列馆馆长张毅(中评社 许思悦摄)  

国立剧专史料江安陈列馆馆长张毅(中评社 许思悦摄)  

两岸媒体参访国立剧专史料江安陈列馆(中评社 许思悦摄)

  中评社宜宾6月26日电(实习记者 许思悦)由四川省台办和重庆市台办联合举办的2025“文化抗战川渝行”两岸媒体采访活动于6月22日启幕。25日,两岸媒体走进中国戏剧学院前身江安国立剧专,国立剧专史料江安陈列馆馆长张毅在陈列馆现场为两岸媒体生动讲解这段战时戏剧教育发展史,并在参访后接受两岸媒体采访。

  “我们以诚恳的态度…去做剧艺运动的先锋…冲锋!冲锋!”张毅在现场唱起国立戏剧学校校歌,赢得两岸媒体的热烈掌声。他介绍,抗战时期,国立剧专在江安办学6年,创下办学时间最长、大师云集最多、培养人才最集中、公演话剧最多、抗战剧目最丰富等纪录。曹禺在此创作《北京人》,戴爱莲开展舞蹈教学,这些先辈们奠定了中国现代戏剧艺术基础。

  张毅的讲述串联起两岸媒体连日走访的见闻:原国立剧专校长余上沅“立志做话剧的仆人”,他曾在美国与林徽因合作英文版《长生殿》舞台,这也是林徽因唯一一次担任舞台美术设计;梁实秋任教期间翻译的《哈姆雷特》剧本在此首演;巴金曾专程来江安与曹禺促膝长谈一周,促成话剧《家》的改编。这些民国文艺大家的轶事,展现战火中不曾熄灭的艺术之光。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两岸戏剧血脉的连接。据张毅介绍,国立剧专有近20名师生1949年后赴台,包括台湾戏剧开拓者崔小萍、广播剧先驱王生善等,这些戏剧人在日据时期后的台湾播撒话剧艺术的种子,为当地戏剧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近年来,台湾艺术大学师生连续七年参加江安戏剧节,崔小萍弟子、台湾东森电视台副台长曾专程来江安“寻根”。

  今年正值国立剧专成立90周年暨抗战胜利80周年。张毅透露,下半年将举办纪念活动,拟邀请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以及台湾戏剧界人士共同参与,续写这段跨越海峡的文化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