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经济 首季开门红逐季符合预期收官好
此次会议系统回顾了2023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安排2024年主要任务。据瞭解,去年,我市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呈现“首季开门红、逐季符合预期、全年收官好”的特点。内需活力不断恢复,限上社零额、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长均好于年初预期,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深入推进。积极因素加速聚集,天津石化炼油提质改造、蓟州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纳入全国布局,空客二线项目、诺和诺德无菌灌装生产线项目新增入选国家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清单。
积极引导经济预期
围绕“十项行动”发力
去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全力抓好经济运行调度和重大政策落实。通过旬监测、月通报、季汇报,多维度分析研判经济形势走势。推动经济大区更好发挥作用,集中服务好龙头企业、存量企业,形成合力。制定实施“稳经济运行33条”“招商引资十三条”政策,提出降成本重点工作落实举措。积极开展经济形势宣传、政策解读和预期引导,增强全社会发展信心。
在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中,市发展改革委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建立京津冀四个层面协同工作机制,组织两次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会。共绘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等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我市共纳入上下游企业705家。重点领域协同扎实推进,津兴城际铁路通车运营,全面实现三地异地就医“一卡通行”、乐游“一码通办”、527个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作用彰显。联想(天津)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全面落成,超算中心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海河实验室细胞产业研发转化基地启动试运营,临港综合保税区正式设立。
中心城区更新提升有力有序。天开高教科创园正式开园并实现高效运营,核心区累计落户科技企业676家。京津冀同城商务区等都市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一机床总厂、天美艺术街区等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实施,新产业新业态有效导入,全年新增亿元以上楼宇14座、各类总部企业52家。
绿色低碳发展底色更加鲜亮。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全市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规模达到700万千瓦,是2020年的2.5倍。万元GDP能耗超额完成“十四五”进度目标。宁河区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宝坻区潮白新河流域成功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全力谋项目抓投资
促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在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市发展改革委持续推进经开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滨海高新区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产业集群建设。制订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措施,推动中海油油田开发、中石化南港乙烯等项目加快建设。支持“数字+”“平台+”等服务业新模式发展,推进经开区和西青区“两业”融合试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预计超过70%。
在全力谋项目抓投资方面,我市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开展首期重点谋划推介项目集中签约、三批重大项目现场观摩,积极谋划市场化、产业化项目和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建立增发国债项目绿色审批通道,实行重点项目联审联办。全年新增谋划储备项目总投资2.23万亿元,超额完成目标。发布1.92万亿元市级重点项目清单,强化市领导、市、区三级调度和点、线、面三维调度,建立完善向民间资本推介长效机制。全年重点建设项目开工752个,完成投资2314.36亿元。全年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等政策性资金246.69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1900亿元。
改革攻坚有效破题
文教卫体加快建设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市发展改革委有序推动市场化改革,联合印发京津冀区域市场一体化21条落实举措,在市场监管执法协作等方面率先破题。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设提档升级,入驻企业达150家,天津意大利中小企业产业园建设加快推进。
在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中,我市持续加强文教卫体各项事业建设。全市养老托育服务供给进一步增加,至2023年11月底,千人口托位数达3.18个。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项目一期、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细胞谷项目转化基地和研究基地建成启用。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城乡融合与地区支援协作,积极推动示范小城镇向城中村改造和城市更新项目转化。“津陇共振兴”合作交流达成44个项目签约。
七个重点方面发力
为高质量发展“添秤”“交账”
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化之年,也是天津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关键一年。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戴永康表示,全市发展改革系统将重点在七个方面发力。会同各区、各部门、各方面,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努力推动经济稳运行稳增长,抓好政策统筹协调形成发展合力;深入实施“十项行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发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作用,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推动中心城区更新提升,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努力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建立建强全市盘活存量资产统筹协调机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强科技创新引领,深入推进产业焕新和新型工业化;奋力推动全市投资增长,加强项目谋划推动,抓好投资重点领域,进一步争取国家政策资源支持;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深化市场化改革,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深入开展国际国内交流合作;同时,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持续加强作风能力建设,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高水平的党建工作保障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推动发展改革工作取得更大成绩,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添秤”“交账”。
此次会议系统回顾了2023年全市发展改革工作,安排2024年主要任务。据瞭解,去年,我市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呈现“首季开门红、逐季符合预期、全年收官好”的特点。内需活力不断恢复,限上社零额、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增长均好于年初预期,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深入推进。积极因素加速聚集,天津石化炼油提质改造、蓟州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纳入全国布局,空客二线项目、诺和诺德无菌灌装生产线项目新增入选国家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清单。
积极引导经济预期
围绕“十项行动”发力
去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全力抓好经济运行调度和重大政策落实。通过旬监测、月通报、季汇报,多维度分析研判经济形势走势。推动经济大区更好发挥作用,集中服务好龙头企业、存量企业,形成合力。制定实施“稳经济运行33条”“招商引资十三条”政策,提出降成本重点工作落实举措。积极开展经济形势宣传、政策解读和预期引导,增强全社会发展信心。
在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中,市发展改革委持续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建立京津冀四个层面协同工作机制,组织两次京津产业握手链接洽谈会。共绘网络安全和工业互联网等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我市共纳入上下游企业705家。重点领域协同扎实推进,津兴城际铁路通车运营,全面实现三地异地就医“一卡通行”、乐游“一码通办”、527个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
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作用彰显。联想(天津)智慧创新服务产业园全面落成,超算中心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海河实验室细胞产业研发转化基地启动试运营,临港综合保税区正式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