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川台相隔数千里 交流热络依旧
中评社眉山9月1日电(记者 海涵)8月31日,第四届海峡两岸天府论坛在四川省眉山市召开。是次论坛由国务院台办研究局指导,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四川省台办、四川省社科院共同主办。来自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等的岛内学者和全国台湾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厦门大学、四川省社科院等大陆研究机构、高校的专家学者共80多人参加论坛,并以“深化融合发展 共谋民族复兴”为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今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丰富了新时代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基本方略的重要内涵,为新时代两岸关系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四川作为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者的邓小平的家乡,在此背景下举办此次论坛更具意义。
四川与台湾虽然相隔数千里之远,但是两地之间的交流却热络依旧。据四川省台班主任罗治平介绍,伴随四川的大发展,四川与台湾形成了大交流、大合作的良好局面。全省有2209个台资项目,投资总额达204亿美元,台资企业伴随四川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赢得了自身的发展壮大。四川省坚持举办川台农业合作论坛、中国西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交流会以及海峡两岸文昌文化、嫘祖文化、哪咤文化、大千艺术等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努为派化两岸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四川省创新举办“台湾青年蜀文化体验季”,通过体育赛事、实习营、研习营、体验营等多种方式为台湾青年到四川学习、创业、工作、生活做好“热身”准备,努力打造台湾青年在祖国西部扎根发展的“梦工厂”。四川省贯彻落实“31条惠及台胞措施”,出台实施“川台70条”,不断为台胞台企在川投资、创业、工作、学习、生活优化环境。今年,台湾青创团队首次荣获省级“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台资企业逐步享有生产要素、资金补贴、减税降费同等待遇台胞台企在四川更有参与感、获得感和荣誉感、幸福感。
四川省始终坚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全心全意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此话绝非虚言,从本次论坛举办地——眉山市的对台工作中便可见一斑。据眉山市委书记慕新海介绍,近年来,眉山市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重大理念,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聚焦建设开放发展示范市,设立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眉山产业园,成功引进了一批高端项目,招商引资连续10年居四川前3,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居四川第2,今天的眉山,正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奋进的姿态走向明天。两岸一家亲,同胞心相连!自2017年12月27日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授牌以来,眉山不断加强与台湾各界交流交往,达成了一揽子合作意向,引进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一大批优质项目,推动眉台经贸合作迈向了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
然而,川台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不是近年来才有的,两地的情缘由来已久。追溯历史幷结合现实,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总结出了川台之间的“七缘”,正是这“七缘”,奠定了川台之间的确定性的紧密关系。一是乡缘,这是因血缘、亲情、邻里、乡党等原因所形成的关系。据考证,天下华人共同的祖先黄帝的妻子嫘祖是四川盐亭人,共同尊崇的大禹是四川北川人,因而天下华人皆与四川有关。二是“文缘”,这是川台两地在共同创造精神财富过程中形成的关系。台湾以中华文化为主体,中华文化与四川密不可分。以“文化”为主线,通过“川音、川艺、川味、川景、川灯、川茶、川酒、川丝”等内容,全面展示了天府之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情。此外,一些文化名人,如大画家张大千是四川内江人,著名作家琼瑶是四川成都人。三是业缘,这是通过共同的利益而形成的合作关系。川台已初步形成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建筑建材、百货零售等优势产业集群。四是物缘,这是因“物”而延伸的联系,因物而集合的人群之间形成的关系。川茶、川酒、蜀锦、川菜以及其他土特产在台湾地区广受欢迎而极大促进两地商贸发展。中医、农业合作前景广阔。五是神缘,这是因共同的宗教和民间信仰、共奉的神祗而形成的关系。四川宗教资源丰富,大邑县鹤鸣山是道教的发源地,成都青羊宫是著名道观,峨眉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对台湾信众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川台两地在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方面的共同之处,比如两岸民众都信仰关帝、诸葛亮,四川和台湾民间都有信仰哪咤,形成了两地的特殊“神缘”。六是婚缘,这是因通婚、结亲而产生的特殊关系。婚姻已成为融合两岸同胞感情、增进两岸同胞了解的一条重要纽带,进一步推动了川台交流合作。七是学缘。这是两地学术界相互交流而形成的学术关系,形成了今天学术品牌“两岸关系天府论坛”,本次已经是第四届。此外,四川高校也与台湾地区高校建立了经常性的学术联系。这些学术活动推动了川台两地的学术、文化和经贸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发展。
中评社眉山9月1日电(记者 海涵)8月31日,第四届海峡两岸天府论坛在四川省眉山市召开。是次论坛由国务院台办研究局指导,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四川省台办、四川省社科院共同主办。来自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政治大学、淡江大学、辅仁大学等的岛内学者和全国台湾研究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联合大学、厦门大学、四川省社科院等大陆研究机构、高校的专家学者共80多人参加论坛,并以“深化融合发展 共谋民族复兴”为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今年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丰富了新时代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基本方略的重要内涵,为新时代两岸关系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四川作为提出“一国两制”伟大构想者的邓小平的家乡,在此背景下举办此次论坛更具意义。
四川与台湾虽然相隔数千里之远,但是两地之间的交流却热络依旧。据四川省台班主任罗治平介绍,伴随四川的大发展,四川与台湾形成了大交流、大合作的良好局面。全省有2209个台资项目,投资总额达204亿美元,台资企业伴随四川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赢得了自身的发展壮大。四川省坚持举办川台农业合作论坛、中国西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交流会以及海峡两岸文昌文化、嫘祖文化、哪咤文化、大千艺术等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活动,努为派化两岸交流合作搭建平台。四川省创新举办“台湾青年蜀文化体验季”,通过体育赛事、实习营、研习营、体验营等多种方式为台湾青年到四川学习、创业、工作、生活做好“热身”准备,努力打造台湾青年在祖国西部扎根发展的“梦工厂”。四川省贯彻落实“31条惠及台胞措施”,出台实施“川台70条”,不断为台胞台企在川投资、创业、工作、学习、生活优化环境。今年,台湾青创团队首次荣获省级“五四奖章”集体荣誉称号,台资企业逐步享有生产要素、资金补贴、减税降费同等待遇台胞台企在四川更有参与感、获得感和荣誉感、幸福感。
四川省始终坚持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全心全意为台湾同胞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此话绝非虚言,从本次论坛举办地——眉山市的对台工作中便可见一斑。据眉山市委书记慕新海介绍,近年来,眉山市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重大理念,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发展战略,聚焦建设开放发展示范市,设立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眉山产业园,成功引进了一批高端项目,招商引资连续10年居四川前3,落户世界500强企业数量居四川第2,今天的眉山,正以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奋进的姿态走向明天。两岸一家亲,同胞心相连!自2017年12月27日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授牌以来,眉山不断加强与台湾各界交流交往,达成了一揽子合作意向,引进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一大批优质项目,推动眉台经贸合作迈向了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