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引智聚才,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策源新高地

“计算机图形学-几何设计与人工智能”联合大会开幕式现场

  中评社北京8月20日电/据新华社报导,“学科+产业”的创新模式如何探索?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如何快速转化落地?8月18日,在上海闵行“大零号湾”举行的“计算机图形学-几何设计与人工智能”联合大会开幕式上,上海市闵行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华文表示,加快推动“大零号湾”高质量创新发展,“希望能够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开展前沿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

  由“零”到“大”,集聚科技创新“源动力”

  从上海轨交地铁5号线剑川路站出来,向东走不到10分钟,一片科技感十足的厂房映入眼帘,年轻的面孔、匆忙的脚步,在剑川路上形成一道别样的早秋风景。

  2015年,《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席卷全国。在此背景下,在距离上海交通大学一路之隔的一栋5万平方米的商务楼内,“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应运而生。“零号湾”这个名字,既象征着创新创业“从零开始”,也意味着园区校区真正“零距离”。“零号湾”从建立之初,就旨在重点培育和孵化科技型创业企业。

  2018年,为加快区域整体转型,引领上海双创升级,“零号湾”被放大。立足“环交大”核心区域,发挥“高校院所聚集、科技成果密度高、产业承载能力强”的区位优势,“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的轮廓日渐清晰。

  陈华文表示,“大零号湾”作为世界级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是闵行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端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功能区。

  今年2月,上海正式发布《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截至目前,“大零号湾”已建成投用高能级科创载体18个,入驻硬科技企业3000余家,一大批创新中心和成果项目相继落地,开放式科创街区也初具规模。

  筑巢引凤,打造引智聚才“强磁场”

  2015年至今,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及众多科研院所,“大零号湾”在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一直在筑巢引凤,打造引智聚才“强磁场”。

  作为行业重要盛会之一,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闵行区科委承办的“计算机图形学-几何设计与人工智能”联合大会首次走进上海闵行“大零号湾”。此次联合大会包含三大高水平学术会议,多位学术界和产业界顶尖专家学者亲临现场,围绕人工智能引领产业发展主题,对计算机辅助设计、几何设计计算、人工智能等年度学术前沿热点进展、产业前沿技术、交叉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展开深入研讨,并为“大零号湾”科技策源和高质量发展献计献策。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丁奎岭表示,上交大致力于重大原创成果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发展,借助“大零号湾”的区位优势,坚持求实创新、面向需求、质量第一的宗旨,遵循一流国际学术标准,牢牢把握人工智能发展新阶段国际竞争的战略主动。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表示,本次大会在大零号湾举行,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发挥“高校院所聚集、科技成果密度高、产业承载能力强”的区位优势,探索“学科+产业”的创新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政策先行先试。

  在特邀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沁平分享了《发展虚拟现实2.0支撑互联网3.0》,深入探讨了高性能计算、计算机图形学和自然人机交互的技术融合,分享了虚拟现实技术在新一代互联网中的前沿进展。中国工程院院士谭建荣分享了《智能制造与数字孪生: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数字孪生技术在智能智造领域的巨大潜力。特邀报告凝结行业最新、最权威研究成果,增强了相关技术领域的关注度。

  据瞭解,本次联合大会较往年更为强调研究引领产业发展主题,新增了产业前沿论坛,大会论坛设计更为贴近产业实际需求。目前,人工智能产业作为上海闵行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布局深耕,已集聚近400家相关企业,产业规模超280亿元,正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技术主导权的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群。

“计算机图形学-几何设计与人工智能”联合大会开幕式现场

  中评社北京8月20日电/据新华社报导,“学科+产业”的创新模式如何探索?前沿科技创新成果如何快速转化落地?8月18日,在上海闵行“大零号湾”举行的“计算机图形学-几何设计与人工智能”联合大会开幕式上,上海市闵行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华文表示,加快推动“大零号湾”高质量创新发展,“希望能够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开展前沿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

  由“零”到“大”,集聚科技创新“源动力”

  从上海轨交地铁5号线剑川路站出来,向东走不到10分钟,一片科技感十足的厂房映入眼帘,年轻的面孔、匆忙的脚步,在剑川路上形成一道别样的早秋风景。

  2015年,《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席卷全国。在此背景下,在距离上海交通大学一路之隔的一栋5万平方米的商务楼内,“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应运而生。“零号湾”这个名字,既象征着创新创业“从零开始”,也意味着园区校区真正“零距离”。“零号湾”从建立之初,就旨在重点培育和孵化科技型创业企业。

  2018年,为加快区域整体转型,引领上海双创升级,“零号湾”被放大。立足“环交大”核心区域,发挥“高校院所聚集、科技成果密度高、产业承载能力强”的区位优势,“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的轮廓日渐清晰。

  陈华文表示,“大零号湾”作为世界级的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是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是闵行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高端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功能区。

  今年2月,上海正式发布《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截至目前,“大零号湾”已建成投用高能级科创载体18个,入驻硬科技企业3000余家,一大批创新中心和成果项目相继落地,开放式科创街区也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