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若飞:用专业救援撑起一片“蓝天”
2012年,甘肃岷县发生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岷县是于若飞的家乡,正在西安上大学的于若飞立即请假赶回岷县,做起了志愿者,为受灾群众发放物资,给参加救援的蓝天救援队当向导……正是这次经历让于若飞与蓝天救援队结缘。
从家乡返回学校后,他加入了陕西蓝天救援队,开始了公益救援生涯。急救、单绳索攀降、水上打捞和高海拔救援等21门技能,他从零开始一一学起。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于若飞和队友赶赴雅安开展救援工作。
时隔多年,于若飞仍清晰记得,有一位年轻母亲和她刚出生3个月的小宝宝在地震中幸存下来。当这位母亲来给孩子领奶粉时,于若飞拿出一箱奶粉给她,可她只拿了一袋奶粉。她对于若飞说:“一包奶粉够孩子喝三四天,剩下的奶粉留给更需要的人吧。”
这一幕深深触动了于若飞,他红着眼圈,掏出随身仅有的480元钱硬是塞到了这位年轻母亲的背篓里。
“去帮助更多的人!”这个念头此后便在于若飞的心里生根发芽。
这让于若飞认识到:“救灾”重要,但“防灾”更重要。所以要做好防灾知识普及,让每个人都学会自救知识,才能在灾难发生时自救互救,尽可能减少伤亡。
2013年10月,于若飞发起建立了兰州蓝天救援队。到2015年,救援队已从最初的4个人发展到140多人。2015年5月,兰州蓝天救援队更名为甘肃蓝天救援队,幷在甘肃省民政厅登记注册,成为甘肃第一支登记注册的民间公益性救援队。
于若飞带领甘肃蓝天救援队面向甘肃省内的高校、企业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工作。
每一次上课前,他都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课堂上耐心讲解知识点,与学员互动,“只有完完全全掌握了这些急救技能,才能真正应用到实践中。”多年来,甘肃蓝天救援队已累计为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公益防灾普及课670余场,受益近30万人次。
于若飞还将大部分精力和时间用在了钻研救援技能和志愿服务工作当中,同时多次参加中国国际救援队、国家地震紧急救援训练基地等单位的专业救援培训。“志愿服务融入生活,需要的是长久的信念、点滴的善意和过硬的专业素质。”于若飞说。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于若飞充分发挥队长的作用,组织带领救援队伍迅速投入疫情防控工作中。甘肃蓝天救援队对近2800家机构及学校、1.7万多辆车进行全面消毒防疫,消毒面积达2300余万平方米。
大学毕业后,于若飞开过服装店、酒吧……为了让甘肃蓝天救援队得到更好发展,他将这几年的收入基本都用在救援队了。
“救援队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采购、社会捐赠、队员AA制,还有我个人投入。我是一名党员,奉献是应有之义,更何况在生命面前,钱不算什么,没了还可以再赚,但生命只有一次。”于若飞坚定地说。
如今,甘肃蓝天救援队已发展成为有着千余名志愿者,具有城市救援、水域救援、山野救援、医疗救援、空中救援和综合后勤保障等八个板块的专业救援队伍,还协助建立了28支青年公益性民间救援队伍。
截至目前,蓝天救援队在甘肃武威、张掖、平凉、天水、白银、金昌、陇南等地已经生根发芽,甘肃蓝天救援队的每一步发展都饱含著于若飞和队员们的坚持和努力。
在于若飞看来,志愿服务的第一个阶段是献爱心,第二个阶段是影响更多的人去献爱心,第三个阶段是通过资源的有效整合来帮助更多的人,但始终需要坚持的,就是履行党员义务、推动志愿服务文化发展。
“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其本质是奉献和服务。共产党员普遍奉献精神好、服务意识强,在急难险重任务中能够冲在前、抗硬活。作为一名党支部书记,下一步我们要在队伍中吸纳更多党员,实现履行党员义务与发展志愿服务事业相统一。”
他说,因为一种理想信念、一颗赤子之心、一份家国情怀。
“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将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为西部地区应急救援志愿服务发展作出贡献。用善行温暖人心,将志愿服务与社会公益事业坚定地推进下去。”于若飞说。
2012年,甘肃岷县发生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岷县是于若飞的家乡,正在西安上大学的于若飞立即请假赶回岷县,做起了志愿者,为受灾群众发放物资,给参加救援的蓝天救援队当向导……正是这次经历让于若飞与蓝天救援队结缘。
从家乡返回学校后,他加入了陕西蓝天救援队,开始了公益救援生涯。急救、单绳索攀降、水上打捞和高海拔救援等21门技能,他从零开始一一学起。
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于若飞和队友赶赴雅安开展救援工作。
时隔多年,于若飞仍清晰记得,有一位年轻母亲和她刚出生3个月的小宝宝在地震中幸存下来。当这位母亲来给孩子领奶粉时,于若飞拿出一箱奶粉给她,可她只拿了一袋奶粉。她对于若飞说:“一包奶粉够孩子喝三四天,剩下的奶粉留给更需要的人吧。”
这一幕深深触动了于若飞,他红着眼圈,掏出随身仅有的480元钱硬是塞到了这位年轻母亲的背篓里。
“去帮助更多的人!”这个念头此后便在于若飞的心里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