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年:特朗普最终目标 企业全面回流美国
中评社台北2月16日电(记者 张嘉文)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启动关税2.0措施,国际高度关注后续效应。中华经济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大年向中评社分析,特朗普所有关税动作的最终核心目标,让企业全面回流到美国,近日日本首相石破茂访美时宣布对美投资将投入1兆美元,就是投其所好,抓到特朗普模式。
刘大年认为,后续其他国家,甚至是台湾也必须掌握特朗普模式,也就是想要利用美国市场,那就必须来美国生产,用美国的人,用美国的材料,让特朗普能证明在他的执政下,企业都回流美国。
至于以台湾半导体以台积电为首的产业接下来也可能将被特朗普针对加征关税,刘大年说,特朗普的个性是课征关税之外,他也不排斥谈判,所以台湾政府必须协助产业和美方游说,让特朗普知道台湾的半导体和美国的科技业是互补作用,关税加下去,倒楣的会是美国企业,让特朗普知道,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和一般消费产品不同性质,这是关键重点。
刘大年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投资、区域经济整合与产业经济。曾参与协助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参与APEC活动以及台湾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之建构,包括2010年ECFA、2013年台纽FTA及台湾-新加坡FTA,为历届政府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重要幕僚。也曾在2015年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第10届部长会议,促成台湾顺利加入资讯科技扩大协定(ITA)。
石破茂日前在和特朗普进行首次会谈上表示,将把日本对美投资提高到1兆美元,双方也就日本扩大购买美国液化天然气(LNG)达成共识,石破在会谈中强调对美国经济贡献的事例,被认为是要藉此回避特朗普政府加征关税的措施。
刘大年接受中评社访问对此表示,特朗普希望透过关税战让企业除了全面与中国脱钩之外,还要回流到美国,因此他一手把高关税当棍子,但另一手也将美国在地企业减税当作胡萝卜。所以石破茂这样的宣示,就是特朗普的最爱,他就喜欢用这一套模式,想和美国做生意,就必须投其所好。
刘大年说,特朗普的想法非常简单,他认为所有的产业都要回流美国,半导体产业、汽车产业、钢铁产业等等都要回流,只要不在美国生产制造,对美国就是不好,或者是美国去买的进口品,他也认为不好的,这是特朗普很关心美国贸易逆差的原因。
刘大年提到,拜登政府时期,和美国有关的产业只要移出中国,转移到墨西哥或到东南亚,是可以接受的,但这对特朗普是无法接受的,不只要移出中国,还要移回美国,但这样衍生的问题是,美国有这么大的能量去吸收所有移回来的产业?另外就是美国的劳工薪资偏高,且劳工时数很短等等,都会造成产业非常大的成本支出。
刘大年提到,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当然是特朗普很关心的重点之一,拜登时代对于电动车、晶片祭出补贴,但特朗普认为这些都是白花钱,只要把关税提高,当企业东西卖不进来时,就会乖乖移到美国市场来投资,所以特朗普才会宣称要对台湾晶片课重税,而特朗普不仅有高关税这根棍子,他也主张将美国本土制造业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进一步降至15%,以减税作为胡萝卜,让企业不得不回流。
至于台湾的因应方法,刘大年认为,台湾不只是半导体产业,很多产业基本上是以代工为主,所以是跟着国际供应链跑,譬如有苹果手机的零件供应商,特斯拉的零件供应商等等,而这些大的品牌厂,也一定要去想办法迎合特朗普的胃口移入美国,所以这会对台湾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目前来看还很难讲。
但以半导体为例,刘大年说,台湾半导体以台积电为首,广义讲的通讯电子产业发展成功,事实上都是靠企业本身努力的成分居多,但问题现在特朗普不看过程只看结果,他看到的是台湾晶片赚了美国很多钱,这部份我们当然会觉得很委屈,因为台积电的高阶晶片在美国晶片市场占比达98%以上,是因为有其独门技术,并非恶意垄断。
刘大年强调,所以政府的角色就在于能否帮助产业向美方沟通,让特朗普知道这其中的不同,台湾晶片和美国的科技业发展是能互补且息息相关,即便以台湾的角色要达到真正有效的说服可能很难,但也该努力试试看。
中评社台北2月16日电(记者 张嘉文)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启动关税2.0措施,国际高度关注后续效应。中华经济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大年向中评社分析,特朗普所有关税动作的最终核心目标,让企业全面回流到美国,近日日本首相石破茂访美时宣布对美投资将投入1兆美元,就是投其所好,抓到特朗普模式。
刘大年认为,后续其他国家,甚至是台湾也必须掌握特朗普模式,也就是想要利用美国市场,那就必须来美国生产,用美国的人,用美国的材料,让特朗普能证明在他的执政下,企业都回流美国。
至于以台湾半导体以台积电为首的产业接下来也可能将被特朗普针对加征关税,刘大年说,特朗普的个性是课征关税之外,他也不排斥谈判,所以台湾政府必须协助产业和美方游说,让特朗普知道台湾的半导体和美国的科技业是互补作用,关税加下去,倒楣的会是美国企业,让特朗普知道,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和一般消费产品不同性质,这是关键重点。
刘大年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投资、区域经济整合与产业经济。曾参与协助台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参与APEC活动以及台湾双边自由贸易协定FTA之建构,包括2010年ECFA、2013年台纽FTA及台湾-新加坡FTA,为历届政府参与区域经济整合的重要幕僚。也曾在2015年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第10届部长会议,促成台湾顺利加入资讯科技扩大协定(I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