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良香港书展开讲 分享澳门发展经验
中评社香港7月19日电(记者 卢哲)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新书《何以澳门》18日在香港书展举行新书讲座。该书作者全国政协委员、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吴志良介绍了本书的出版背景。他表示,希望通过本书更全面地呈现澳门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同时,此次是首次在香港书展讨论这本关注澳门的书籍,希望能与香港分享澳门的发展、包括“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经验。
《何以澳门》一书作者吴志良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等职,长期致力于澳门历史文化的研究。吴志良表示,希望通过这本书系统地总结和呈现澳门的独特之处,希望读者能够通过《何以澳门》更全面地瞭解澳门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
本书主要包括文化篇、文学篇、湾区篇、家国篇、制度篇及澳门学篇等内容。探讨了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如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讨论了澳门的文化多样性对当地居民和社会的影响;概述了澳门文学的发展历程;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背景和前景。同时,也分析了“一国两制”政策在澳门的成功实践及其意义、分析特区政府的治理模式及其成效、探讨未来制度创新的可能性。另外,本书还提出建立“澳门学”学科的重要性及其理论基础、讨论“何以成为人类文明实验室”的概念及其现实意义,并呼吁更多学者加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来。吴志良表示,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学术研究和个人访谈,还结合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和亲身经历,力求使内容既具有学术深度又通俗易懂。
在讲座上,吴志良谈到,过去三十多年来,自己一直在思考澳门历史文化特色是如何形成的,未来在国家发展中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个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把中国和西方的许多档案文献都整理出版、作了深入研究,相信基本轮廓也搞清楚了。”
吴志良认为,现时要进行的是第二步、即把澳门的功能和作用说清楚、说明白,让国家和其他地方更重视这种功能,在未来的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继续发挥作用。“我提出的就是,澳门有人类文明实验室的作用。在如今日益复杂的世界形势下,澳门走过的文明交流互鉴的这条路是值得我们去回顾、去总结、去借鉴的。”“例如我们在总结澳门经验的时候,香港很多朋友认为,澳门在处理特区与中央关系、在处理特区和内地经济文化合作方面,澳门的经验可能更加可取。所以我也希望本书能在香港出版,引起更多香港朋友的重视。”吴志良说,“今天是第一次到香港来讲澳门的这些内容,是迈出的第一步。希望日后能与香港分享更多经验。”
中评社香港7月19日电(记者 卢哲)由中华书局出版的新书《何以澳门》18日在香港书展举行新书讲座。该书作者全国政协委员、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吴志良介绍了本书的出版背景。他表示,希望通过本书更全面地呈现澳门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同时,此次是首次在香港书展讨论这本关注澳门的书籍,希望能与香港分享澳门的发展、包括“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经验。
《何以澳门》一书作者吴志良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澳门基金会行政委员会主席,澳门文化界联合总会会长等职,长期致力于澳门历史文化的研究。吴志良表示,希望通过这本书系统地总结和呈现澳门的独特之处,希望读者能够通过《何以澳门》更全面地瞭解澳门的历史、文化和现代发展。
本书主要包括文化篇、文学篇、湾区篇、家国篇、制度篇及澳门学篇等内容。探讨了澳门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如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讨论了澳门的文化多样性对当地居民和社会的影响;概述了澳门文学的发展历程;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背景和前景。同时,也分析了“一国两制”政策在澳门的成功实践及其意义、分析特区政府的治理模式及其成效、探讨未来制度创新的可能性。另外,本书还提出建立“澳门学”学科的重要性及其理论基础、讨论“何以成为人类文明实验室”的概念及其现实意义,并呼吁更多学者加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来。吴志良表示,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学术研究和个人访谈,还结合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和亲身经历,力求使内容既具有学术深度又通俗易懂。
在讲座上,吴志良谈到,过去三十多年来,自己一直在思考澳门历史文化特色是如何形成的,未来在国家发展中可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这个问题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把中国和西方的许多档案文献都整理出版、作了深入研究,相信基本轮廓也搞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