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书展首设文创专区参展商冀传播中华文化

来自香港的参展商、集古斋行政总监赖钦辉(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香港7月22日电(记者卢哲)今年香港书展首设“文化及创意产品区”,展示了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来自香港的参展商、集古斋行政总监赖钦辉21日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时介绍,希望通过与本地艺术家联合推广的方式,用文创产品将中华文化传播、普及给更多市民;并持续思考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更接地气,使得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香港书展今年首设的“文化及创意产品区”,位于会展中心三楼。展出了包括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澳门特色的文创产品和各色文创精品等。展区内有互动游戏、文创纪念品,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互动体验区。

  走进展区大厅,第一眼看见的就是集古斋具有中国特色的仿古拱门式的摊位。在聆郎满目的产品前,本地的书画艺术家正在为参观者题字,并在书写的过程中向众人介绍其中字、墨、章的历史和内涵。

  集古斋创立于1958年,为紫荆文化集团、联合出版集团旗下文化艺术专业机构,以金石书画、古籍善本、文房四宝等艺术品销售及举办大型艺术展览、字画拍卖、艺术书籍杂志出版及文化艺术教育培训为核心业务,是香港及海内外极具影响力的著名文化艺术品牌。

  集古斋行政总监赖钦辉对中评社记者介绍,今年首次入驻文创区,集古斋选择以本身特色出发,特意准备了很多跟中国书法、书画相关的文创。“我们也邀请本地艺术家一起来举办十多场活动。把中华文化通过不同的方式、用更活泼的形式介绍给来到香港书展的市民和游客。”

香港著名书画家及古画修复专家冯一峰(左)和集古斋行政总监赖钦辉(中评社 卢哲摄)

  当天参与集古斋展区传统书法工作坊活动的,是香港著名书画家及古画修复专家冯一峰。冯一峰名湛华,又署一介纸人湛然居士。曾修复元代王蒙《涤砚图》,冯氏1996年以精湛工艺修复完成,至今仍完整保留当年装裱形制,并于2023年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以人民币二亿八千万元高价成交。于古法造纸技艺研究领域,冯一峰研究仿初唐古纸已超过25年,现与集古斋共同合作研发仿宋金粟山藏经纸。在艺术创作方面,冯一峰于2005年以草书手卷《海鸥赋》获得香港艺术双年展优秀奖。2009年,以研究绢本材质更可发展的成果及独辟蹊径的墨法创作的巨幅作品《金鼎昌曲山荟图》获“香港当代艺术双年奖──成就奖”。

  “如此高成就的书画艺术家,我们请来现场,免费为观众题字、做艺术交流。我们是希望通过艺术家现场的互动,把中华书画文化传扬出去,让更多香港市民瞭解、或者是提高他们的兴趣。”赖钦辉说,此次集合了多位本地艺术家,一同探讨如何把传统企业的文创,做成现代的文创,把整个市场活跃起来,把传统文化用现代的方式推出去。

  “仿宋金粟山藏经纸”是集古斋此次展出的特色产品之一,赖钦辉介绍,是希望通过相关产品,把这一段历史文化作一个普及,“你说真的买卖古宣纸,香港在这方面的市场并不是很大,但我们背负的是文化传播的责任,因此想通过设计制作相关的产品,把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推广出来。”

  另外,场馆内还摆放了不少以古画、书法为创作元素的明信片、冰箱贴等文创产品,配上当下网络潮语,十分受欢迎。现场还有钱币协会的展品。

  在展区一角,还专门设置了艺术创作的体验区,参观者可以亲手用毛笔和印章创作一把扇子。“这一区非常受孩子们的喜爱。你看青少年的创意是无限的。”赖钦辉指向墙上挂着的几幅完成的纸扇作品。“这一幅是小学生用印章画出了福字、安字。非常有创意。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能对我们的木印、墨,有更近的瞭解。”

香港著名书画家及古画修复专家冯一峰在书法工作坊与市民交流(中评社 卢哲摄)

  在集古斋的工作坊,冯一峰的书桌前站满了等待题字和交流的人群。冯一峰对中评社记者说,现在香港对于非遗文化和文创内容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冯一峰和赖钦辉都认为,作为展商和艺术家,现时要思考的是如何让中国传统文化更接地气,让高高在上的艺术变得平易近人,这才是传统文化得以保留、传承和发展的关键。“我们希望市民与艺术家能有更多的碰撞,增进认识和瞭解。”

走进展区大厅,第一眼看见的就是集古斋具有中国特色的仿古拱门式的摊位(中评社 卢哲摄)

书画家及古画修复专家冯一峰在书法工作坊为市民题字(中评社 卢哲摄)

“仿宋金粟山藏经纸”是集古斋此次展出的特色产品之一(中评社 卢哲摄)

集古斋文创产品(中评社 卢哲摄)

集古斋文创产品,古画配上潮语,十分受欢迎(中评社 卢哲摄)

在展区一角,还专门设置了艺术创作的体验区,吸引不少青少年(中评社 卢哲摄)

在展区一角,还专门设置了艺术创作的体验区,吸引不少青少年(中评社 卢哲摄)

现场还有钱币协会的展品(中评社 卢哲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