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菡:香港有需要适度输入劳工

香港立法会2日举行大会(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香港7月3日电(记者卢哲)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2日在立法会表示,面对劳动力下降的事实,在确保本地工人优先就业的前提下,香港有需要适度输入劳工,补充本港劳动力。

  在当天的立法会大会上,有议员提出,有意见认为政府相继推出行业输入劳工计划及“补充劳工优化计划”(优化计划),以扩大输入外地劳工,而其政策原意原为补充劳动人手,以纾缓不同行业人手短缺的问题,但近期个别行业失业率上升,而上述计划仍持续推行,挤压本地工人的工作机会。

  孙玉菡表示,特区政府的人力政策一直以培育本地劳工为主。在保障本地劳工优先就业的前提下,政府适度容许雇主申请输入劳工。为应对人力短缺带来的挑战,政府已加强输入劳工的机制。劳工及福利局于二○二三年六月十九日为院舍服务业推出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特别计划),发展局和运输及物流局于二○二三年七月十七日分别为建造业和运输业(包括航空业及公共小巴/客车行业)推出行业输入劳工计划。此外,劳工处自二○二三年九月四日起推行“补充劳工优化计划”(优化计划),暂停执行原有“补充劳工计划”下26个职位类别及非技术或低技术职位一般不得输入劳工的规定,为期两年。

  孙玉菡在回覆议员提问时列出数据指出,二○二三年及二○二四年,建造业的失业率保持在约4%的水平。二○二五年上半年,建造业整体失业率有所上升,主要涉及普通工人,主要原因是私营工程量特别是私营装修维修的工程量降低;而建造业计划只容许申请输入技术工人,不包括普通工人。自二○二三年七月推出建造业计划后,本地技术工人参与工地工作的数目一直上升,直到近三个月才有轻微下降,但仍高于计划推出前的数目。

  航空业计划的配额上限为6300个。订定计划的配额上限时,政府已考虑机场人员在疫情期间流失约20000人,适时填补有关人手空缺对香港航空业的复苏尤为重要;而随着三跑道系统于去年启用,机场的人力需求预计只会有增无减。事实上,现时机场的人员数目已由疫后初期的53000人增加至68000人,新增的人员当中约有七成以上为本地劳工。整体而言,相关雇主在每轮申请获批配额后,按相关程序使用配额输入劳工。截至二○二五年五月,共有4162名输入劳工已来港工作。

香港立法会2日举行大会(中评社 卢哲摄)

  政府于二○二三年六月公布运输业输入劳工计划--公共小巴/客车行业(运输业计划),并分别在二○二三年九月及二○二四年七月通过两轮申请批出了共900个公共小巴及800个客车输入司机配额。输入司机须通过相关车辆类型驾驶考试并获得合格成绩,以及完成职前训练课程和取得课程证书后,方可取得相关车辆类型的正式驾驶执照。营办商亦会在输入司机投入服务前提供足够的路线培训。截至二○二五年五月,共有1494名输入司机已在通过本地驾驶考试及于相关路线培训后提供服务,另有80名输入司机现在港接受培训,并会在完成培训后被安排在相关路线提供服务。基于业界持续有人手需求,运输业计划有助纾缓人手短缺的情况,补充业界所需的劳动力,确保公共运输服务的稳定供应。

  孙玉菡表示,由于人口高龄化,香港出现结构性劳动人口缩减。按二○四六年人口推算结果,人口高龄化的趋势将会在未来持续,65岁及以上长者的人口推算在二十五年间将增加接近一倍。长者人口由二○二一年的145万上升至二○四六年的274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0.5%上升至36.0%。去年发布的“2023年人力推算”报告推算,由于现职从业员高龄化及新进人手不足,预计到二○二八年,人力供应仍不足以填补所有空缺,香港整体人力短缺将扩大至18万人,比二○二三年多欠13万人。面对劳动力下降的事实,在确保本地工人优先就业的前提下,香港有需要适度输入劳工,补充本港劳动力。

  航空业方面,根据“2023年人力推算”报告预测,香港航空业于二○二八年的人力短缺将上升至约18000至23000人。考虑到航空业持续上升的人力需求,在本地工人优先就业的原则下,香港仍然有需要通过输入劳工的措施,补充航空业的劳动力。政府会继续留意计划的执行情况,参考新一轮机场人力资源调查结果、持份者的意见等多项相关因素,从而考虑航空业计划的未来路向。

  公共小巴/客车业方面,根据二○二三年公共交通人力资源研究初步结果以及与业界的持续讨论,虽然运输业计划有助纾缓人手短缺的情况,但仍未能完全解决业界面对人手不足的问题,影响业界对乘客提供优质和稳定的服务。运输及物流局和运输署会检视运输业计划的实施情况,并继续评估行业未来数年的人手需求。

  孙玉菡强调,劳工处正检讨优化计划,包括涵盖范围、运作和实施安排;促进及确保本地工人优先就业的措施;保障输入劳工权益的措施;以及其他有关计划的规定及事项。政府会充分考虑及平衡持份者的意见,从而拟定未来路向。政府会继续密切留意本地劳工市场及各行业人力情况的变化,持续检视各行业输入劳工计划及优化计划的运作和实行安排,致力保障本地工人优先就业。

香港立法会2日举行大会(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香港7月3日电(记者卢哲)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2日在立法会表示,面对劳动力下降的事实,在确保本地工人优先就业的前提下,香港有需要适度输入劳工,补充本港劳动力。

  在当天的立法会大会上,有议员提出,有意见认为政府相继推出行业输入劳工计划及“补充劳工优化计划”(优化计划),以扩大输入外地劳工,而其政策原意原为补充劳动人手,以纾缓不同行业人手短缺的问题,但近期个别行业失业率上升,而上述计划仍持续推行,挤压本地工人的工作机会。

  孙玉菡表示,特区政府的人力政策一直以培育本地劳工为主。在保障本地劳工优先就业的前提下,政府适度容许雇主申请输入劳工。为应对人力短缺带来的挑战,政府已加强输入劳工的机制。劳工及福利局于二○二三年六月十九日为院舍服务业推出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特别计划),发展局和运输及物流局于二○二三年七月十七日分别为建造业和运输业(包括航空业及公共小巴/客车行业)推出行业输入劳工计划。此外,劳工处自二○二三年九月四日起推行“补充劳工优化计划”(优化计划),暂停执行原有“补充劳工计划”下26个职位类别及非技术或低技术职位一般不得输入劳工的规定,为期两年。

  孙玉菡在回覆议员提问时列出数据指出,二○二三年及二○二四年,建造业的失业率保持在约4%的水平。二○二五年上半年,建造业整体失业率有所上升,主要涉及普通工人,主要原因是私营工程量特别是私营装修维修的工程量降低;而建造业计划只容许申请输入技术工人,不包括普通工人。自二○二三年七月推出建造业计划后,本地技术工人参与工地工作的数目一直上升,直到近三个月才有轻微下降,但仍高于计划推出前的数目。

  航空业计划的配额上限为6300个。订定计划的配额上限时,政府已考虑机场人员在疫情期间流失约20000人,适时填补有关人手空缺对香港航空业的复苏尤为重要;而随着三跑道系统于去年启用,机场的人力需求预计只会有增无减。事实上,现时机场的人员数目已由疫后初期的53000人增加至68000人,新增的人员当中约有七成以上为本地劳工。整体而言,相关雇主在每轮申请获批配额后,按相关程序使用配额输入劳工。截至二○二五年五月,共有4162名输入劳工已来港工作。

香港旅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