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在京研讨 聚焦两岸暨港澳创新治理

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系教授、中华传播管理学会理事长庄伯仲演讲(主办方供图)

  中评社北京7月11日电(中评社报导组)7月7日,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承办的的“海峡两岸暨港澳大学论坛”在京召开。在专题讨论与圆桌对话环节,专家学者就“两岸暨港澳公共治理前沿”“两岸暨港澳创新发展前沿”“两岸社会交流与传播前沿”“变革时代的大国竞争与两岸关系”等议题展开讨论。

  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系教授庄伯仲在专题论坛环节发表演讲。他指出,台湾一些学术机构关于台湾人的国族认同调查虽然显示“台湾人认同”持续上升而“中国人认同”下降,但这种变化的背后存在“中国人”概念在问卷调查中含义模糊或多重内涵杂糅,这会严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未来国族认同调查若能更精确区分问卷调查用语与认同的多个层面(血缘、文化、历史、政治),将更能揭示台湾社会的真实认同图像。

  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在圆桌讨论时指出,民进党当局近期阻挠两岸交流的行径,破坏了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对台湾的社会民生造成伤害。民进党当局应该切实以台湾民众的利益福祉为重,放开两岸交流互动,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能为台湾的未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朱旭峰院长在论坛总结致辞时指出,本次论坛主题探讨两岸与港澳的治理与发展前沿议题,与会学者很多是公共管理领域的资深学者和新秀。论坛汇编的20篇论文中,既有侧重理论的研究,也有实证分析,显示出方法的多样性。从治理角度分析两岸的发展动态与两岸关系,具有现实意义又有学术价值。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孟天广做论坛总结表示,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显示出两岸高校交流具有强大韧性,两岸学术合作具有巨大潜力。今后两岸和港澳学者可以在社会科学范式创新、治理与发展的数智化领域加强交流,共同探索未来新知。

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发言(主办方供图)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郑振清表示,近年来很多两岸交流活动通过网络传播和自媒体受到大陆民众高度关注。网络化和数字化中的两岸交流具有不同于传统交流的新特点。作为论坛的组织者,郑振清受访指出,本论坛按照常规的学术论坛进行组织,与会者需提交正式的学术论文并经评议,旨在推进两岸与港澳大学师生在治理与发展创新领域的前沿学术交流研讨,增进理解,携手合作,振兴中华。

  来自台湾和港澳14所大学的学者提交论文发表、做专题发言并参与评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的多位青年学者做专题发言并参与讨论。

中央警察大学高佩珊、世新大学陈家瑜、台湾大学叶国俊、中山大学辛翠玲先后发言(从左到右)(主办方供图)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后张紫晶、邹仲苏、马锦鹏、贾选凝先后发言(从左到右)(主办方供图)

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系教授、中华传播管理学会理事长庄伯仲演讲(主办方供图)

  中评社北京7月11日电(中评社报导组)7月7日,由清华大学主办,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承办的的“海峡两岸暨港澳大学论坛”在京召开。在专题讨论与圆桌对话环节,专家学者就“两岸暨港澳公共治理前沿”“两岸暨港澳创新发展前沿”“两岸社会交流与传播前沿”“变革时代的大国竞争与两岸关系”等议题展开讨论。

  中国文化大学新闻系教授庄伯仲在专题论坛环节发表演讲。他指出,台湾一些学术机构关于台湾人的国族认同调查虽然显示“台湾人认同”持续上升而“中国人认同”下降,但这种变化的背后存在“中国人”概念在问卷调查中含义模糊或多重内涵杂糅,这会严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未来国族认同调查若能更精确区分问卷调查用语与认同的多个层面(血缘、文化、历史、政治),将更能揭示台湾社会的真实认同图像。

  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在圆桌讨论时指出,民进党当局近期阻挠两岸交流的行径,破坏了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对台湾的社会民生造成伤害。民进党当局应该切实以台湾民众的利益福祉为重,放开两岸交流互动,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才能为台湾的未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朱旭峰院长在论坛总结致辞时指出,本次论坛主题探讨两岸与港澳的治理与发展前沿议题,与会学者很多是公共管理领域的资深学者和新秀。论坛汇编的20篇论文中,既有侧重理论的研究,也有实证分析,显示出方法的多样性。从治理角度分析两岸的发展动态与两岸关系,具有现实意义又有学术价值。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孟天广做论坛总结表示,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显示出两岸高校交流具有强大韧性,两岸学术合作具有巨大潜力。今后两岸和港澳学者可以在社会科学范式创新、治理与发展的数智化领域加强交流,共同探索未来新知。

韩范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