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安全形势良好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梁彦(中评社 张爽摄)

  中评社北京4月3日电(记者张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梁彦在国新办举办的发布会上表示,疫情以来,广大民众对粮食安全前所未有的关注。从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来看,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粮食安全形势好主要体现在产量高、供应稳、储备足。粮食生产已经“十七连丰”,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完全自给。同时,人均粮食占有量470公斤以上,远远高出国际400公斤的平均水平。

   梁彦表示,“十四五”规划中,国家对保障粮食安全作出总体部署,有四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有约束性指标。首次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安全保障类约束性指标,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予以了明确。“十四五”规划一共有五大类20个指标,其中安全保障类有两个指标,一个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个是能源。约束类指标在这20个指标中一共有8个,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安全保障类约束性指标之一,也反映了国家对粮食产量安全的高度重视。

  二是有全局性战略。也如刚才这位记者提到的,首次把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在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专章作了专节规定,而且从产购储加销体系的各个环节作了总体安排和部署。

  三是有制度性安排。这次规划首次明确国家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这也是一项立足当前、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大制度安排,体现了用法律手段强制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四是有针对性举措。“十四五”规划把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节粮减损内容都作了具体规定,展示了“十四五”时期国家对粮食安全保障的理念基础、整体框架、具体行动,释放出党中央对国家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国家治国理政头等大事的一如既往、一以贯之的重视,也是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以人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也是防范重大风险挑战的具体体现。

  梁彦说,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疫情以来,广大民众对粮食安全前所未有的关注。从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来看,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粮食安全形势好主要体现在产量高、供应稳、储备足。粮食生产已经“十七连丰”,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完全自给。同时,人均粮食占有量470公斤以上,远远高出国际400公斤的平均水平。

  “多年来,我们粮食市场供应充裕、不脱销、不断档,即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们的粮食市场供应也是货足价稳、百姓米面无忧。同时,我们国家粮食库存储备数量充足,国家在稳定中央储备规模的同时,按照产区3个月、销区6个月、产销平衡区4.5个月的市场需求量增加地方粮食的储备规模。”

记者会现场(中评社 张爽摄)

  梁彦表示,最低收购价、临时收储政策等形成的政策性库存数量也非常可观。稻谷、小麦库存量能够满足一年以上的市场消费需求,36个大中城市米面成品粮有15天以上的市场需求量储备。国家还建立了粮食应急网络体系,目前有5448家粮油应急加工企业,2777个应急配送中心,3741家应急储运企业,43573个应急供应网点,组成了粮食应急供应的保障网络。同时,国家层面1072个、地方层面9206个粮油市场的信息监测点,密切跟踪市场的供应以及价格变动情况。
这些机构和监测点都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事件时特别是在这次新冠疫情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去年新冠疫情最重的时候,5000多家粮油应急加工保供企业,其中4750家在第一时间恢复了生产,保证了市场粮油的紧急供应。所以,这次应对疫情,我们粮食安全的保证能力也经受住了考验,我们国家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有能力保障我们的国家粮食安全。

  “当然,我们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们的粮食形势是好的,国家粮食的安全是有保障的,但是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还是不能放松。因为从中长期看,我们粮食供求仍将处于一种紧平衡态势,特别是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内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地缺水少人多、种粮比较效益低、粮食容易遇到一些自然灾害、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等潜在风险隐患,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梁彦(中评社 张爽摄)

  中评社北京4月3日电(记者张爽)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梁彦在国新办举办的发布会上表示,疫情以来,广大民众对粮食安全前所未有的关注。从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来看,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粮食安全形势好主要体现在产量高、供应稳、储备足。粮食生产已经“十七连丰”,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完全自给。同时,人均粮食占有量470公斤以上,远远高出国际400公斤的平均水平。

   梁彦表示,“十四五”规划中,国家对保障粮食安全作出总体部署,有四个突出的特点:

  一是有约束性指标。首次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安全保障类约束性指标,在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予以了明确。“十四五”规划一共有五大类20个指标,其中安全保障类有两个指标,一个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一个是能源。约束类指标在这20个指标中一共有8个,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安全保障类约束性指标之一,也反映了国家对粮食产量安全的高度重视。

  二是有全局性战略。也如刚才这位记者提到的,首次把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在强化国家经济安全保障专章作了专节规定,而且从产购储加销体系的各个环节作了总体安排和部署。

  三是有制度性安排。这次规划首次明确国家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这也是一项立足当前、事关全局、影响长远的重大制度安排,体现了用法律手段强制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四是有针对性举措。“十四五”规划把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节粮减损内容都作了具体规定,展示了“十四五”时期国家对粮食安全保障的理念基础、整体框架、具体行动,释放出党中央对国家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国家治国理政头等大事的一如既往、一以贯之的重视,也是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以人民为本、以人民为中心,也是防范重大风险挑战的具体体现。

  梁彦说,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疫情以来,广大民众对粮食安全前所未有的关注。从中国的粮食安全形势来看,我国的粮食安全形势是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粮食安全形势好主要体现在产量高、供应稳、储备足。粮食生产已经“十七连丰”,全国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口粮完全自给。同时,人均粮食占有量470公斤以上,远远高出国际400公斤的平均水平。

  “多年来,我们粮食市场供应充裕、不脱销、不断档,即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们的粮食市场供应也是货足价稳、百姓米面无忧。同时,我们国家粮食库存储备数量充足,国家在稳定中央储备规模的同时,按照产区3个月、销区6个月、产销平衡区4.5个月的市场需求量增加地方粮食的储备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