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永平:两岸四地治理方式互鉴有意义
中评社北京7月10日电(实习记者 林启瑞)近日,以“变革时代的两岸暨港澳治理与发展前沿”为主题的海峡两岸暨港澳大学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巫永平院长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中国人应当用自己的现代化经验对人类知识作出贡献,中国人在治理和发展中创造出的制度所具有的多元性、包容性和开放性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大陆与港澳台的丰富多彩的治理和发展方式不仅具有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实践意义,更具有学术和理论上的意义。
本次海峡两岸暨港澳大学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由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承办,中流文教基金会(台湾)和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协办,来自大陆与港澳台地区16所高校的40多名学者参加了该论坛共同研讨变革时代的治理与发展前沿议题。
巫永平表示,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成立25年来,始终致力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祖国统一大业,积极开展涉台治理与发展问题研究。二战结束后80年来,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携手成为生机勃勃的进步社会。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大陆与港澳台都是中国人社会,中国人在治理与发展上的现代化经验不仅改变了自身命运,对世界做出了贡献,也对人类知识体系做出了贡献。
巫永平指出,治理是本次论坛聚焦的一个主题,也是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治理的本质是人类社会如何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以解决秩序问题,每一个时代都在努力寻找适合的治理方式。二战结束以来,大陆与港澳台在各自的发展中形成的治理模式和发展道路。不过,同为中国人社会,大陆与港澳台的治理方式不仅有很多共同之处,而且与中国价值观和社会传统相结合。例如,在社会治理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决定了中国人对秩序的理解,形成了中国人的社会关系和组织方式。重视民意是大陆与港澳台公共部门共有的一个特征。大陆政府对民意的重视超出外界想象,各地政府想方设法瞭解民意、回应民意,推动治理方式不断创新发展。
巫永平强调,当前,影响大陆港澳台治理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都在变化。
一方面,全球旧的秩序正在瓦解,新的秩序正在形成。在逆全球化的时代,面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的冲击,大陆与港澳台都面临挑战,更密切的合作是应对挑战的有效方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香港、澳门和广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机遇,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香港背靠内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重新回到前列,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得到巩固。这些充分证明了“一国两制”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大陆与港澳台内部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市场经济理念受到挑战、全球供应链重组的今天,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大家面临的共同挑战。大陆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光伏、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突破和发展,把政府如何管理经济的问题推到了全球面前,这不仅引起全球争论,也在改变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政府行为。
巫永平解释道,大陆过去三十年来都是台湾的最大贸易伙伴、最主要投资地和绝大部分贸易顺差来源。但最近几年在逆全球化和地缘政治的冲击下,台湾有人想方设法企图与大陆经济“脱钩”,甚至提出要“脱中入北”,结果是过分依赖美国,反而被美国卡住脖子,只能任美国予取予求。这种出于政治需要而人为地与大陆“脱钩”的措施,不符合台湾同胞的利益,也不符合中华民族的利益。大陆超大的经济体量,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巨大优势,在向消费社会转型中所形成的巨大需求,都是台湾企业和青年发展的机会。中国人在治理和发展中创造出的制度所具有的多元性、包容性和开放性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内地、香港和澳门分别属于三个独立关税区,使用三种不同货币。两岸虽然在政治上尚未统一,但也在两个独立关税区和两种不同货币基础上建立起密切的经济联系。两岸统一后台湾大概率会保留独立关税区地位和新台币。如果这样,那就是一个国家内存在四个关税区和四种货币,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验。
巫永平最后强调,大陆与港澳台的丰富多彩的治理和发展方式不仅具有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实践意义,更具有学术和理论上的意义。把这些经验抽象和提炼出来,在知识上就会对人类社会做出我们中国人的重要贡献。这就是本届论坛以两岸暨港澳治理与发展前沿为主题的立意所在。
中评社北京7月10日电(实习记者 林启瑞)近日,以“变革时代的两岸暨港澳治理与发展前沿”为主题的海峡两岸暨港澳大学论坛在清华大学召开。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巫永平院长在主旨演讲中表示,中国人应当用自己的现代化经验对人类知识作出贡献,中国人在治理和发展中创造出的制度所具有的多元性、包容性和开放性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财富。大陆与港澳台的丰富多彩的治理和发展方式不仅具有相互学习和借鉴的实践意义,更具有学术和理论上的意义。
本次海峡两岸暨港澳大学论坛由清华大学主办,由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承办,中流文教基金会(台湾)和中信改革发展研究基金会协办,来自大陆与港澳台地区16所高校的40多名学者参加了该论坛共同研讨变革时代的治理与发展前沿议题。
巫永平表示,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成立25年来,始终致力于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祖国统一大业,积极开展涉台治理与发展问题研究。二战结束后80年来,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携手成为生机勃勃的进步社会。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大陆与港澳台都是中国人社会,中国人在治理与发展上的现代化经验不仅改变了自身命运,对世界做出了贡献,也对人类知识体系做出了贡献。
巫永平指出,治理是本次论坛聚焦的一个主题,也是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治理的本质是人类社会如何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以解决秩序问题,每一个时代都在努力寻找适合的治理方式。二战结束以来,大陆与港澳台在各自的发展中形成的治理模式和发展道路。不过,同为中国人社会,大陆与港澳台的治理方式不仅有很多共同之处,而且与中国价值观和社会传统相结合。例如,在社会治理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决定了中国人对秩序的理解,形成了中国人的社会关系和组织方式。重视民意是大陆与港澳台公共部门共有的一个特征。大陆政府对民意的重视超出外界想象,各地政府想方设法瞭解民意、回应民意,推动治理方式不断创新发展。
巫永平强调,当前,影响大陆港澳台治理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都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