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大力推进警务站建设
合肥市公安局立即向离彭某最近的综合警务站发出指令,民警迅速出击将彭某控制,从其车内查获10升散装汽油、1个打火机和两条横幅,成功阻止一起个人极端事件。
像这样能够快速出警的公安综合警务站,合肥市已经建了60个。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大力推行综合警务站建设,在预防打击犯罪上“屡立新功”,已成为群众身边的安全堡垒和服务窗口。
“警务站是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的前沿阵地,必须建设好、运行好、管理好,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服务更加便捷。”合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马军说,全市公安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公安综合警务站建设作为强化街面警务战略、创新完善治安防控体系、深化警务机制改革和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全力打造平安高地,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警务站警务扁平化
“我家小区门口就有一个,看到民警就在身边,感觉特别安心,有啥急事咨询求助,民警热情周到,特别暖心,特别方便。”家住合肥市蜀山区大溪地的章女士深有感触地说,晚上警灯闪闪,特别有安全感。
仅仅两年时间,合肥闹市区街头多出这么多“公安综合警务站”,给市民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合肥市公安局还专门成立攻坚课题组全力推动。按照统一建设标准、统一外观标识、统一功能分区、统一装备配备的“四统一”要求,合肥公安综合警务站一亮相街头就引发人们的关注。
综合警务站设置了接待区、工作区和保障区,接入了公安网、视频专网、移动警务终端、接处警终端、PDT数字集群对讲系统。驻站民警人手一台警务通、PDT数字对讲机、4G执法记录仪,确保全市警务站实现市局指挥中心统一指令,统一调度。警务站还配备钢叉、警棍、盾牌、防弹背心等防暴器材。
“接入鹰眼、人像、车辆识别比对系统,重点人员及车辆预警实时推送,为警务站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警务站民警说,所有驻站警车安装北斗定位和4G图传设备,巡逻出警情况实时回传市局指挥中心,市局可实时调取警务站、巡逻车动态图像,实现扁平化、可视化指挥调度,同时警务站与市局、分局、派出所可实时进行音视频对讲互动,有力支撑警务站实战化运行。
目前,合肥市已建成投入运行的综合警务站60处,市区范围内已形成“一所一站”格局,部分重点派出所“一所两站”,基本覆盖党政核心机关、交通枢纽、重点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成为安徽省内首个发挥综合警务站规模化效应的城市。
快速出警群众安全
“有了警务站,辖区警情处理快多了,有的纠纷当场就能调解办结,巡逻不仅提高了群众的见警率,还可有效威慑不法分子。”合肥肥东星光国际警务站民警程仁义说,基本上几分钟之内就能到达警情现场。
在综合警务站建设布局上,合肥公安机关注重警务站的科学规划,而且建立了快速高效的联勤联动机制。
合肥市公安局为综合警务站的定位是:主要承担“反恐处突、接警处警、巡逻防控、服务群众”四大职能,按照警务站区域位置、警情数量、人口密度和治安状况等因素,将60处警务站分为“反恐处突类”和“治安防控类”两类,一至三级,实行分类分级管理,采取派出所主责值守,特警、巡警、交警铁骑按计划、分时段轮巡驻站,机关警力重点支援的勤务模式,科学布警,夯实责任,有效破解了警力不足和责任缺位等问题。
合肥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勤务规划上,充分发挥60个警务站支点辐射作用,坚持实战导向,按照3至5分钟车程为半径,以99个网格为基础,设置104个快反圈,划定必巡线和必到点,确保点线面覆盖重点单位、要害部位、人员密集场所、治安复杂区域。全市116辆派出所网格车、8辆特警PTU动中备勤,应急处突,400辆交警铁骑机动灵活,先期处置,重点区域、路段勤务实行清单式管理,定人定岗定责,严格落实公安武警联勤、路地联勤、轨道联勤、特警PTU-交警铁骑联勤巡逻机制,确保“1、3、5分钟”响应,街面见警率、管事率显着提升,治安震慑力、控制力显着增强。
合肥市公安局还要求各个综合警务站还要广泛发动街道、社区、单位、商场、商户等社会力量,组建群众第一应急力量,大力推行“四联三防”机制,常态化开展警企联动、商户联防、应急拉动演练,严密防范应对暴力恐怖及个人极端案事件,有效提升了周边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的反恐防恐意识,形成区域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永不打烊便民服务
“自从有了百大周谷堆警务站,遇到问题直接找民警,买个菜的工夫,一起买卖纠纷就化解了!”合肥瑶海区百大周谷堆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商户感触最深。
今年“五一”期间,广西一货运司机为节约成本,途中未采用冷链运输,导致水果品质受损,产生近10万元经济损失,于是便来到警务站求助,驻站民警立即召集市场管理方、行业协会、综合部门和律师进行会商联调,很快调解纠纷。
作为合肥乃至安徽省的“米袋子”和“菜篮子”,合肥百大周谷堆市场治安环境复杂,矛盾纠纷突出。警务站积极探索建立警企联调、会商协调、联动调处多元化解机制,力争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打造合肥首个“枫桥式”警务站。建站以来,成功调解80余起矛盾纠纷,涉及纠纷种类包含合同、邻里关系、人身损害、借贷等十余种,调解成功率达到90%,至今无一例反覆。
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合肥公安综合警务站设置有自助便民服务区,群众可通过自助一体机、皖警e网通、两微载体实现预约、自助服务等功能,办理包括驾驶证补换证、交通违法处理、身份证补换领、出入境二次签注等40余项公安业务,80%事项实现“零跑腿”,90%事项实现“只跑一次”,居民身份证、驾驶证补发、出入境等业务办理时限压缩20%以上,受到广大市民高度评价和一致认可。
今年,合肥市公安局将对综合警务站进行智慧化升级和星级评定等工作,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让群众切实感受到来自“家门口的派出所、永不打烊的服务站”的方便快捷。
据悉,合肥市公安局将结合实际、实战需求,按照“三年规划、逐年加密”要求,持续推进综合警务站建设,加快完善街面警务战略布局,抢占平安城市建设新高地,把警务站建设成为便民利民的服务站、安全防范的宣传站、多警联动的集结站。
合肥市公安局立即向离彭某最近的综合警务站发出指令,民警迅速出击将彭某控制,从其车内查获10升散装汽油、1个打火机和两条横幅,成功阻止一起个人极端事件。
像这样能够快速出警的公安综合警务站,合肥市已经建了60个。近年来,安徽省合肥市大力推行综合警务站建设,在预防打击犯罪上“屡立新功”,已成为群众身边的安全堡垒和服务窗口。
“警务站是公安机关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服务人民群众的前沿阵地,必须建设好、运行好、管理好,让老百姓切身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服务更加便捷。”合肥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马军说,全市公安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公安综合警务站建设作为强化街面警务战略、创新完善治安防控体系、深化警务机制改革和提升城市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全力打造平安高地,护航经济社会发展,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警务站警务扁平化
“我家小区门口就有一个,看到民警就在身边,感觉特别安心,有啥急事咨询求助,民警热情周到,特别暖心,特别方便。”家住合肥市蜀山区大溪地的章女士深有感触地说,晚上警灯闪闪,特别有安全感。
仅仅两年时间,合肥闹市区街头多出这么多“公安综合警务站”,给市民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