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女大生:愿透过一次次两岸交流弘扬中华文化
中评社敦煌6月27日电(记者 方敬为)马英九26日率大九学堂台湾青年赴敦煌参与“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活动,台湾青年方面,由政治大学女生郑同学代表致词,她表示,这次到大陆参访,发现两岸有许多共通性,并且在深入瞭解当地文化后,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刻的体悟,她也期待透过一次次的两岸交流,促进两岸理解,进而连结,并共同守护弘扬传承光大中华文化。
马英九一行26日下午出席在敦煌研究院举办的“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活动,包括国台办主任宋涛、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程亮等人与会。
活动特别安排台湾青年代表与大陆青年代表发表谈话,大九学堂由女大学生郑同学发表感言,她表示,这趟来大陆,听闻能够亲眼看见“母亲之河”黄河,在飞机上俯瞰到黄河时,她突然能理解被称之为母亲之河的原因,黄河真的像母亲一样不语却慈悲,默默的把历史与文化的滋养一代一代传承给我们。
郑同学提到,在甘肃出席天水公祭伏羲大典时,她印象格外深刻,当鼓声响起,身穿传统服饰的乐舞生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仪式现场,内心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庄严与安定。她站在伏羲庙前,看见不分台湾或大陆的人们共同敬拜先祖。那一刻感受到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安静力量。原来不管我们出生在哪里,华人文化的根脉始终没有断过,是任何人都去不掉,也阻绝不了的。
郑同学说,在参访莫高窟时,导览老师打开手电筒,壁画上的“飞天”在黑暗中缓缓浮现,那些壁画千年未退,颜料未褪,一笔一画都是时光的证明,是中华民族在风沙中对美、对理想、对文化守护的坚持。也是因为有这样一代代默默守护文化的人,才让我们今天能与祖先对话,在历史中重逢。
回忆起参访嘉峪关古关城,郑同学表示,她站在关城之上,回头看着那长长的关道,想像古人如何在这里戍守边疆,突然意识到中华文化能够走过5000年,不是因为没有困难与磨难,而是因为总是有人在守,守住信念、守住文明也守住一个民族对未来的希望。
郑同学表示,作为台湾青年来到大陆,她说话或许有口音,生活习惯也可能与大陆民众不同,但是当她站在黄河边、伏羲庙前、莫高窟里,可以感知其实两岸人民没有距离,因为我们的文化早已跨越海峡,连接彼此。虽然我们这一代年轻人也许还不够成熟,不够强大,但祈愿可以真诚透过一次次的两岸交流,把理解变成了连接,把文化变成共同的未来,共同守护弘扬传承光大中华文化。
中评社敦煌6月27日电(记者 方敬为)马英九26日率大九学堂台湾青年赴敦煌参与“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活动,台湾青年方面,由政治大学女生郑同学代表致词,她表示,这次到大陆参访,发现两岸有许多共通性,并且在深入瞭解当地文化后,对中华文化有更深刻的体悟,她也期待透过一次次的两岸交流,促进两岸理解,进而连结,并共同守护弘扬传承光大中华文化。
马英九一行26日下午出席在敦煌研究院举办的“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活动,包括国台办主任宋涛、甘肃省委书记胡昌升、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程亮等人与会。
活动特别安排台湾青年代表与大陆青年代表发表谈话,大九学堂由女大学生郑同学发表感言,她表示,这趟来大陆,听闻能够亲眼看见“母亲之河”黄河,在飞机上俯瞰到黄河时,她突然能理解被称之为母亲之河的原因,黄河真的像母亲一样不语却慈悲,默默的把历史与文化的滋养一代一代传承给我们。
郑同学提到,在甘肃出席天水公祭伏羲大典时,她印象格外深刻,当鼓声响起,身穿传统服饰的乐舞生迈着沉稳的步伐走进仪式现场,内心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庄严与安定。她站在伏羲庙前,看见不分台湾或大陆的人们共同敬拜先祖。那一刻感受到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安静力量。原来不管我们出生在哪里,华人文化的根脉始终没有断过,是任何人都去不掉,也阻绝不了的。
郑同学说,在参访莫高窟时,导览老师打开手电筒,壁画上的“飞天”在黑暗中缓缓浮现,那些壁画千年未退,颜料未褪,一笔一画都是时光的证明,是中华民族在风沙中对美、对理想、对文化守护的坚持。也是因为有这样一代代默默守护文化的人,才让我们今天能与祖先对话,在历史中重逢。